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从破旧教室到标准化教学楼,从泥土地到塑胶操场,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到多媒体设备……四十年来,安庆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切实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安庆的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出了累累硕果。
12月24日,孩子们正在使用电子答题器答题。记者 路欣 摄
办学软硬件环境大改善
“现在,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师们的教学理念也从过去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演变。”每每踏进安庆九中校门,看着学校窗明几净的教学大楼,配备齐全的教学设施,让曾经在这里干了大半辈子的查振和老师感慨万千。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将促进教育发展、增加教育资源列为重要工作,不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实施“全面改薄、标准化建设、教师周转房、普通高中改造、教育信息化、特殊教育提升”等工程,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校园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2018年“全面改薄”完美收官,过去五年来,我市工程建设类项目完工3192个、287.4万平方米,投入资金12.71亿元。义务教育阶段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学校宽带接入率、校园网建有率、班级多媒体覆盖率在全省前列。今年,全市新建学校、改扩建学校(幼儿园)342所,面积达39.95万平方米,投资达7.92亿元。总用地面积21.3公顷的安庆一中龙山校区建成,占地面积600亩的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一期正式开工建设,教育供给侧改革呈现加速度。
“我们上小学那会儿,条件很差,教学楼的玻璃破了用塑料袋糊上,桌椅都是水泥砌的,课程也只有语文和数学两门。”今年43岁,家住怀宁县金拱镇黄马村的张敏胜告诉记者,“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千家万户,农村教育条件逐年改善,如今,农村最美丽的风景是学校,我儿子这一代上学很幸福。”
教学软硬件提升了,校园安全也得到重视。近年来,我市全面部署优秀市和平安校园创建,健全安全工作责任制,构建安全网格化管理“六项机制”,实现安全监管无盲区、排查治理无死角。各校将“三防”建设作为基础建设的重中之重,配备专兼职保安人员3498人、安全防护器械11782件。其中宿松、怀宁学校安防建设分别投资300多万元;宜秀、岳西、望江分别配备专职保安80名、48名、45名;市直学校视频监控系统完成升级改造,监控点位超过1800个,实现重点部位全覆盖;市直、迎江、经开区全部安装一键报警装置。各地各校建立预防溺水长效机制、完善校车管理长效机制和校园周边整治工作机制等,全方位保障每个孩子的安全。
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在桐城市新渡镇新安二小幼儿园内,有的孩子在操场上欢快地玩耍,有的在教室里绘画唱歌……
“我们小时候没有幼儿园,现在镇上有好几家幼儿园,我家宝宝3岁送进幼儿园,跟着老师学习识字、唱歌、跳舞,我就在家附近的厂里上班,方便接送。”家住新渡镇镇区90后妈妈刘露说。
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我市一直在奋力前行。
学前教育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今年,学前教育三期计划建设项目31个,其中新建幼儿园14个,改扩建幼儿园17个。截至10月底,已经完成28个项目,普惠性幼儿园比例达95.2%,适龄幼儿毛入园率达到86.4%。
大力发展特殊教育,通过实施特殊教育计划,2017年我市率先在全省实现县域内特殊教育学校全覆盖,2018年我市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
2016年底,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覆盖率为100%。同一年,《关于优化城区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名校(园)集团化办学的方案》实施,吹响了我市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集结号,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得到扩大,“学有所教”逐渐向“学有优教”迈进,为打造教育名市助力。截至今年11月底,城区已建成17个教育集团。2017年,安庆市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提前两年实现全覆盖。
近年来,我市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也得到快速发展。
2013年,成立了职业教育联盟,组建了8个专业群产教融合协作委员会;
2015年,安庆职业技术学院获批建设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
2016年,安庆师范学院成功更名安庆师范大学;
2018年,成立了职教集团。集团以“2020年实现集团专业设置对城区首位产业全覆盖”为目标,着力打造具有安庆自主品牌的蓝领大军。
改革开放四十年,全市教育系统在不断完善、整体推进的过程中,经历了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改革时期。一方面,解决了孩子们“有学上”的问题,另一方面,我市已逐渐步入“上好学”的新阶段。
教师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
多年来,我市始终坚信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要素,始终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建立完善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扎实开展治理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专项行动,大力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教育先进典型层出不穷,我们看到,岳西县店前中心学校柴正舟老师,40年如一日扎根贫困山区,在教学点工作期间,白天劈柴、烧水、做饭、上课,晚上批改作业、辅导孩子,柴正舟帮扶救助的贫困学生达280多人次……宜秀区罗岭镇中心学校老师龙鹏飞关注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家庭保护和亲情关怀上缺失的问题。2011年9月,龙鹏飞老师推出了“彩虹桥”亲子网站,从此他主动承担起了学校四百多名孩子的亲子沟通之责。
为了让每所学校都有好老师,2015年,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推进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的意见,重点推进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乡镇中心小学与村小学之间、教学点之间的校长教师交流,拉开了校长教师交流的大幕。同年,我市出台《安庆市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意见 (2015——2020年)》,从师德情况、日常学习、培养任务、示范引领、科研成果五个方面赋分管理、量化评价,形成了金字塔型骨干教师培养梯队体系。2018年,师德建设年度评议、师德调研、师德舆情快速反应等制度得到健全,教师队伍全面优化。近三年来,我市25名教师获江淮名师系列表彰、12名教师获“安徽最美教师”优秀案例。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40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我市办学条件极大改善,教育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师素质全面提高,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已经从“有学上”迈入到“上好学”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