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全面落实“发展教育脱贫一批”过程中,铜仁市以学生资助兜底线,结合实际大胆创新,闯出了政府购买劳务服务、学前营养餐全覆盖、开设扶贫班等多条教育扶贫新路,建立了从学前到高校较为完善的立体式多元化的资助政策体系。
铜仁市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有17万人。去年以来,共投入7996万元,提质改造山村幼儿园518所,在园儿童数14.65万人,农村毛入园率达93.31%。各级政府投入8.94亿元资助各级各类学校学生84.35万人次。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2.76%,普通高中招生4万余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85%,中等职业教育就业率达到96%。教育扶持贫困人口超过5.5万人,教育脱贫超过1.9万人。
玉屏:山村幼儿园营养餐升级
“顿顿有肉,幼儿园的菜好吃。”2月23日,在玉屏自治县田坪镇玉露村幼儿园,6岁的小朋友胡增权说,他“喜欢上学”。
胡增权还有个5岁的弟弟,爸爸胡明有残疾,和妈妈长期在外打工。他和弟弟平时由奶奶夏春苹照管。
年近六旬的夏春苹腿上刚动过一个手术,走路有些吃力。加上胡增权二叔家的两孩子,她一个人却要照管4个孙子。
“3个孙子上了幼儿园,我只管给他们做晚饭,这样省心,儿子儿媳打工也安心。”夏春苹说,大儿子胡明打算今年冬天就建新房。
幼儿园老师聂相相说,幼儿园严格按照县教育局制定的食谱配餐,家长都很放心。园内有贫困生5个,每年每个学生能获得国家补贴500元。
2014年以来,玉屏新建了48所山村幼儿园,实现学前教育全覆盖,同时全面实行了农村幼儿免费入园。目前在园幼儿达5737人,学前3年毛入园率从2011年的74%提升至目前的98.4%。
去年,玉屏全面实施山村幼儿园营养餐提质工程,孩子每餐膳食标准提至5元,惠及学前儿童2903人。
江口:八方聚力扶贫助学
2月24日,课间休息,江口中学高三(八)班黎凯的座位边还围着好几个同学,他们正在请黎凯讲解一道数学题。
黎凯家住江口县城,父亲长期患病,因治疗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全靠母亲杨平芬打零工维持全家生计。黎凯还患有小儿麻痹症,时常抱怨上天的不公,性格自卑、狂躁。自小聪慧的他中考成绩也不理想。
前年,黎凯考进江口中学后,杨平芬特意向校长雷江讲明家庭情况,希望学校帮助黎凯,因为他是全家的希望。学校全部免除了黎凯的学杂费,还把他列为苏州民革结对帮扶对象,申请了国家助学金,补发生活费,上学基本不花钱。
被爱心包围的黎凯重拾自信,专心学习,成绩排班级前茅,还主动参与校园趣味运动会、励志演讲会,用自己的故事鼓励贫困学生用知识改变命运。
江口中学在校学生3073人,来自农村精准扶贫对象户的学生有506人,他们均享受到了国家相关扶持政策。但像黎凯这样的城市贫困学生和一些农村低保户家庭学生同样面临困难。
为让这部分学生享受到扶贫阳光,江口中学主动拓宽助学渠道,争取到北京启明班、苏州民革、常州阳光爱心联盟、姑苏区红十字会、何幸教育基金、江口天元房开公司、校友会等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结对帮扶贫困学生。
本学期,江口中学已有624名学生获各类资助84.3万元。去年,该校共为学生争取国家各类资助、减免500余万元。
碧江区:留守学生免费享受特长教育
2月23日的最后一节课,铜仁市十五小学六年级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习传统剪纸。学生小艳说:“我很喜欢剪纸,在校外的特长班,每年要交两三千元学费,但学校里面不要钱。”
小艳是重庆秀山人,爸爸妈妈都在外打工,寄养在铜仁的姑姑家。她是校长李舟的结对帮扶对象。李舟经常带她回家与自己的女儿玩耍,互相鼓励学习。如今的小艳活泼开朗,成绩优秀,让爸爸妈妈都很放心。
该校有1733名学生,82%不是本地人,大多是来自碧江区以外的打工、经商家庭,其中留守贫困学生126人。
为了让孩子们安心学习,让他们的父母安心上班,学校85个老师结对帮扶126个留守学生。除了心理上的疏导,生活上的帮助,还组织11名艺体老师开设了书法、音乐等特长班,让他们一样享受到优质特长教育。
为了让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输在起跑线上,近年来,碧江区积极实施系列教育扶贫、教育脱贫政策,拓展学生资助渠道,全力解决学生困难。对全区504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区教育局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核查贫困学生信息,随时掌握学生家庭情况,通过申报、评审、公示等方式,保证每一分扶贫资金阳光公正及时发放到贫困学生手中。“十二五”期间,全区累计筹措1.28亿元,资助学生18万余人次。
作者:朱邪 编辑:陈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