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应当说是当代最杰出的一部散文作品,这部作品不仅有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也有着对于中国历史的深刻反思。可是令很多人奇怪的是它为什么说是“苦”呢?其实这主要还是由于这部作品太过于厚重,作者在写这部作品时,可以说是吃尽苦头。余秋雨在还没有创作这部作品之前,他还是上海戏剧学院的院长,可谓是身居要职,但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他辞去了院长一职,开始了他的文化之族,走遍大江南北,为的就是去考证中国的文化,把中国文化做一个总结。
相信很多人在刚开始读这部作品时,肯定会觉得惊艳,这的确是一部非常不错的作品,在这部作品里,作者处处流露出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让人看到了一个悲天悯人的作家,孤身一人,去往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为得就是能够让自己的作品,尽可能地传达出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最真实的解读。
这部作品刚一出版时,可以说是“洛阳纸贵”,很多的家长,那么都会买上一本,送给自己的小孩。大部分的人,也都是在那个时候接触到了这部作品,那个时候的余秋雨,也可以说是意气风发,一跃成为了当代最为杰出的散文作家。
应当说在当代众多的作家中,还真没有几个作家,能够写出如此优秀的文化作品来,很多的作家,尽管小说写得不错,但是对于散文,对于中国传统的文化,那是远远不如余秋雨。举一个很小的例子来说,文化苦旅里有一篇非常分量的作品,那就是《道士塔》,这篇作品,也可以说是文化苦旅里最“苦”的一篇了,刚开始读的时候会有点不解,但是只要多读了几篇之后,那么就能够明白,余秋雨为什么要写这么一篇文章,而且还要写一个道士;其实这是因为中国最灿烂,最为辉煌的文化,却是毁在了这么一个道士手里。这也就是为什么余秋雨会把自己的这部作品取名为苦旅的原因。他看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在一点一点地被毁灭,试想这对于任何一个作家和学者来说,那都是一件极其伤心的事。
《文化苦旅》里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余秋雨在写这部作品里,那也是还专门去到那些地方,在那些地方,他还专门仔细地研究过,然后才开始动笔去写,他并不只是随便地写了一篇文章,而是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对于整个中国的文化以及对于历史的解读,那么都写进了这部作品里。也正是这一份执着,使得这部作品有别于其它的作品,使得它成为了一部杰出的作品。
余秋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和思考,那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但是这几年来,余秋雨却是一直被人诟病,认为他人品不行,从而否定了他的这部作品,有一些专家和学者,认为这是一部庸俗之作,觉得没有任何的价值,说到写这些作品时,只是手中拿着一张地图。
无论怎么去评论,余秋雨的这部《文化苦旅》,处处充满了”苦“的作品,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当代一部了不起的散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