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学生时代的每个暑假,我都在期盼着一个剧目,那就是家喻户晓的《西游记》了。这部传统的经典名著、名剧,伴随了很多人的童年时代。那时的我,经常会被剧中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憨态可掬的猪八戒,还有那些奇形怪状、形形色色的妖怪所吸引,孙悟空和众多妖怪打斗的场面常常令我陶醉其中。而成年后的我再读《西游记》,却有了另外一种不同的感受——我的关注点转向了另外一个人物,那就是唐僧。
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省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铜川市第五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崔秀芳
说起唐僧,儿时的我对他的印象就是他是师徒四人中最“无能”的一个人。当我看到他被“白骨精”的花招所迷惑、赶走了一心除妖的孙悟空时,我特别为他的不识好歹而气愤。《西游记》中孙悟空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师傅肉眼凡胎,不能识别妖精的真面目。”我看到最多的场面是就他被一个个妖精抓去,不是被“蒸着吃”就是被“煮着吃”,要么就是被女妖精强迫成亲。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猪八戒的那一句:“大师兄,师傅又被妖怪抓走了。”“平庸无能、是非不分”就是唐僧给儿时的我留下的印象。我一度纳闷儿,这样一个窝窝囊囊的人居然会成为西天取经中那个领导人物,要用他的紧箍咒来约束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今天,再读西游记,忽然对唐僧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正是这么一个貌似平庸无能的人,却成为了这只取经队伍的灵魂。那他的出众之处到底是什么呢?我觉得那就是他坚定的信念。
西天取经一路上可谓是路途坎坷,多灾多难。《西游记》中用“九九八十一难”来概括唐僧师徒在这个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劫难。在这“八十一难”中,可以说唐僧经历了一个人一生中所面临的各种挑战。《西游记》中记载的唐僧玄奘于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一说元年)经凉州出玉门关西行五万里赴天竺,在那烂陀寺从戒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前后十七年,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其间他亲身经历了110个国家,听闻了28个国家,往返路途十万八千里。他们的这一路可以用“风餐露宿、坎坷重重”来概括了。师徒四人一路之上吃的都是随机化缘得来的食物,有时候只有一些简单的山中采摘的野果。八戒在这一路中喊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老猪肚子又饿了”。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他们师徒四人,用的交通工具就是一匹白龙马,身上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财物就是唐僧身上的那一件袈裟和一个讨饭的紫金钵盂。除此之外,一直处于身无分文的状态。必须的生活用品都要靠一路上化缘得来。这样的生活,一过就是十几年。其间更是经历了种种生死劫难和众多的诱惑。在这样的历程中。猪八戒代表了我们平常人的想法:随时想逃脱这种日子。而正是有了唐僧的这份坚持,他们的西天之行才能坚持走到底。
《西游记》这部小说看似在写一个神话,其实却是通过神话让我们看到我们各自的生活。在这个故事中作者其实也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成功永远只青睐那些信念坚定的人。我们每个人在儿时都会有远大的理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的理想渐渐的就被岁月所磨失,渐渐的我们就成为了被生活所捆绑的庸人。而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敬佩或者羡慕的那些功成名就的人,他(她)和我们之间的差距并非能力的差距,而是信念的坚定与否。就像书中的唐僧,他其实是师徒四人中条件最弱的一个人。在能力上,他无论与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还是曾为天蓬元帅的猪八戒,抑或卷帘大将的沙僧,都没有任何的可比性。他甚至无法辨别出妖精和常人的区别,经常被妖精所欺骗。与人相处他所持的就是一个字—“善”,为此也常常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所欺骗。但他却有着常人所不具备的一点,那就是:认准的事情就一定要坚持下去,不管路途有多凶险、生活有多艰苦。在整个取经的过程中,孙悟空会因为师傅的误解而放弃自己的理想;猪八戒会因为贪图美色和安逸的生活,选择放弃自己的目标;沙僧在整部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就是唯唯诺诺,从来没有坚持过自己的任何主张。这支队伍中唯一一个有坚定目标的是唐僧,而他最终成为了载入史册的人物。
诗人流沙河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平凡的人因为有理想而伟大;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平凡如唐僧的我们,如何成就不平凡的事业?我们所缺的不正是这一份坚定的信念吗?让我们也在心里为自己竖起这道信念之碑吧!
延伸阅读:
铜川教研室颜晓玲读《温儒敏谈读书》:在字里行间寻找快乐丨假期阅读
铜川市教研室刘亚宁读《未来学校》:未来已来,现在是未来丨假期阅读
榆林市绥德县江德小学王苗:《教育是慢的艺术》带给我的感受丨假期阅读
雷样存读《吴忠豪与小学语文名师磨课》:语文课该给学生教什么?丨假期阅读
编辑:关中小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