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河南省罗山县,我姥姥也出生在这个县,不过是在尤店乡一个叫“魏围子”的村子里。
1998年的深秋,疼爱我的姥姥去了,土葬在家乡山坡上;而我,现在在郑州生活。无论是出生还是离世,我们总归是离不开河南这片土地。
姥姥去世那年我还小,并不明白,一个人死去,就意味着永远见不到她了。
然而,随着年纪的增大,思念感愈发浓烈,那个曾经无比疼爱你的人,终是无法见到了。
灵鑫 | 文
豫记微信号:yjhltxdjm
姥姥一人扛起一个家
我的姥姥是出生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人,裹过小脚,没读过书,因家境贫寒,嫁给了一个比她大十几岁,有过婚史还有一个女儿的姥爷,生育了四个子女。
姥爷当年是靠拉架子车养活了一家人,然而,在我妈妈,也就是家里最小的女儿十几岁时,姥爷就去世了,从此,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压在了姥姥肩上。
这样一个有着古代陋习(小脚),传统的,没读过书的农村妇女,在河南这个相对闭塞,贫穷的地方,极尽所能地养活着四五个孩子,她做过针线活,洗过衣服,编制过东西卖,还给工人们做过大锅饭,就这样一年复一年的操持着这个家,在最困难的时候,姥姥也不曾软弱。
妈妈说,姥姥最喜欢煮的是咸稀饭,咸稀饭就是用大米和菜碎,加点盐熬出来的稀饭,因我家乡在河南南部,习惯吃米,每次喝粥都要配菜,熬咸稀饭就省了炒菜,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咸稀饭也就成了一家人扛饿的主食。
姥爷的大女儿,我的姨妈,在姥爷去世时都二十多岁了,已结婚生子。姥姥对她的照顾多在姥爷在世的时候。
大舅,是家里学习最好的孩子,他也是家里唯一上了大学的孩子,至今他教育我时还会以他自己是罗山县第一高级中学第五届考上大学的学生殊荣来鞭策我,河南农大,就是他考上的学校,即使现在,也有很多人以考上农大为荣。
二舅不喜欢上学,总是逃学去捉泥鳅、捞鱼,被姥姥知道了,免不了一顿暴打,一个吃过没文化的亏的母亲,更了解让孩子受教育是何等重要。只是,二舅仍是不争气,上完小学就辍学去做小工了。而我总是执拗的认为,二舅一定是因为家里太穷,姥姥执意要供四个孩子上学压力太大,而主动放弃学习机会的,因为,在我印象中,二舅是一个非常宽厚实在的人,我不信他小时候会顽皮到屡次惹姥姥生气。
三舅从小就体弱多病,也是姥姥最疼爱的孩子,但他也没能上大学,中学也就辍学了,但从没听说姥姥因此而体罚他。
我妈是姥姥唯一的亲女儿,但因是女儿,姥姥不怎么疼爱她,直到妈妈上完技校工作了,用第一个月的工资,给姥姥买了一件毛衣之后,姥姥才觉得有女儿很贴心。
听妈妈说,姥姥的祖上成分不好,是地主。文革期间,姥姥还因此曾经被批斗过,但是她还是坚强的活了下来,没有再婚,独自养大了儿女。
我出生后,听妈妈说,姥姥也比较嫌弃我是个女娃,所以在爸妈工作最忙的时候,也不来照顾我,然而,在我四岁之后,因父亲得了场重病,需要去北京治疗,家里只剩下我一个时,姥姥就成了我最亲的人,也是我的精神支柱。
爷爷奶奶比姥姥更嫌弃我是个女娃,他们对我的照顾总是有着很重的情绪和明显的偏心(姑姑家都是男孩),我宁愿不去上幼儿园,也不想去离幼儿园近的爷爷家。
于是,在爸妈去北京治疗的两年里,我大部分时间就跟着姥姥,至今我还记得,每次和姥姥出门,她都会给我买塑料小娃娃和各种好吃的零食,虽然在现在看来,是极其廉价的东西,却包含了姥姥最疼爱的心。
有时候我会诧异姥姥的小脚,她的脚型很奇怪,一排脚趾紧紧连在一起,呈三角形,我和她一起走时还会嘲笑姥姥的步履蹒跚。
然而,现在印象最深的,却是我学前班时候,姥姥到教室给我送健力宝和饼干,离开时那蹒跚的瘦小背影。
印象中,姥姥好像从来没有让我吃过她亲手煮咸稀饭,可能是生活越来越好的缘故,她也很少煮拿手的咸稀饭了,而我妈妈倒是煮过几次,但我并不怎么喜欢。
患阿兹海默症的姥姥
姥姥大部分的时间,是和三舅一家住在一起,直到她得了阿兹海默症,才开始几个儿女的轮流照顾。
记得上小学时,姥姥就老年痴呆了,也是大人们俗称的:“傻了”。她变得喜怒无常,不认识亲人,有时甚至在刚吃完饭后说家人不给她饭吃。她的口味也回归到贫穷时期,很多食物都不爱吃,只想喝咸稀饭,但是那时候家人工作都十分忙,我因年幼也不会煮饭,她就经常因吃不到咸稀饭而越发闹人,她变得发招人嫌了。
然而,家里每个人都被她骂过,唯独我,她不曾认错,没骂过一句,还偷偷的给我零花钱。
我虽然很爱姥姥,但因年纪小,有时候也很不懂事的顶撞她,尤其是在她将我家花坛的草莓秧当杂草拔掉之后。
兰姨是姥姥在我家时,妈妈请的保姆,我和兰姨很亲,至今记得冬天,我俩脚对脚窝在沙发床上聊天的情景。
她跟我讲她的家,她的孙子,我还把我的小玩具拿出来送给她。
然而,姥姥有一次犯病,用了“下贱”这样的字眼形容她,兰姨是个自尊的人,受不了屈辱就离开了我家。
那时,我因为小时候和最亲的人分离过的缘故,就对和我亲近过的人非常依恋,在兰姨走后,我还会时不时拿着她曾经枕过的枕头闻一闻,找找她的气味,即使枕巾已经洗过;我也会在放学回家时像往常一样喊兰姨,自言自语地假装和她说话。也因此,我有些怨恨姥姥,偶尔会凶她。
姥姥那时只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病人。现在想起,特别后悔。
好在,能忆起来的,还有很多温馨的画面。
冬天时候,姥姥的衣服不好脱,我就会贴心的帮她把棉袄拽下;她临终前,因糖尿病末期全身惨白,我拉着她瘦骨嶙峋的手对她说:姥姥,等你好了,还住我家。
我想,成为姥姥那样的人
现在,姥姥已经离开我将近二十年了,偶尔,我还会梦到她,她是那么和善,安详,依然对我疼爱有加。
每当不顺心的日子,我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和姥姥说些话,还记得,大学期间,在我抑郁症最严重的时候,我不吃不喝也睡不着觉,我妈有天就哭着抱住我说:“我没有妈了,你这样我该怎么办……”那时我就明白了,我的姥姥不仅是我的精神支柱,也是我妈的,而从我姥姥去世起,我就成为我妈唯一的精神支柱了。后来,我的抑郁症就好了,还考了心理咨询师,因为,我要成为我家里,最坚固的后盾。
现在,我长大了,我明白了一个中年丧夫的女人,独自拉扯儿女的不易;我明白了她喜爱甜食,得了糖尿病的原由:生活那么苦,不吃点甜,日子怎么熬下去。我也理解了她老年痴呆之后做得各种匪夷所思的事:她的一生太难了,从来都是谨小慎微地生活,终于在病了之后可以随心所欲的畅快。
我独自在郑州生活的时候,也尝试煮过咸稀饭,将熬好的大米粥加上切碎的菜叶,撒上点盐,吃上去味道并没那么鲜美,只是,是姥姥曾经喜欢的食物,我也愿意细细模仿它、品尝它。
有时候,我的眼前还会浮现那个裹着小脚的女人,蹒跚地在灶台前忙活咸稀饭的身影。虽然,我并不知道姥姥年轻的时候都经历过多少艰难的时刻,但是,一碗咸稀饭,就煮出了人生的苦辣酸甜。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yujimedia@163.co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