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合唱艺术在迅猛发展,老、中、青、少各种的合唱团层出不穷,但是,“少”指的是六岁以上的童声合唱,没有六岁以内的稚声合唱。各类合唱比赛也名目繁多,就是没有看到官方组织的稚声合唱比赛。不举行稚声合唱比赛,肯定有其局限性。因此,探索稚声合唱训练策略有它特殊的意义。
关于稚声合唱的命名
通常,我们把合唱分为同声合唱(女声合唱、男声合唱与童声合唱)和混声合唱(混声二部、混声三部、混声四部等)。其中,童声合唱的年龄为六岁到十六岁,那么,六岁以内的幼儿园小朋友的合唱活动又该如何命名?中国著名指挥家、教育家,国际童声合唱及表演艺术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杨鸿年教授,在他的《童声合唱训练学》一书中这样表述:“根据童声的发展阶段来看可分为:稚声期,童声期、变声期。从能说比较完整的语言的幼儿开始至五六岁之间(相当于幼儿园小、中、大班)均属稚声期。”受启发于杨教授以上对童声发展阶段的界定,我把三到六岁之间即幼儿园小、中、大班开展的合唱活动称之为稚声合唱。
稚声合唱的特点
针对学龄前儿童开展的稚声合唱,是以幼儿园小、中、大班(三到六岁之间)儿童为主体,以幼儿园的老师担任指挥,对每一阶段的儿童进行合唱训练的一种群体活动。根据三到六岁的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参照杨鸿年教授对稚声特点的精辟阐述,总结出稚声合唱的以下几个特点:
1.音色:稚嫩,脆弱,不宜做长时间的训练,小班不超过二十分钟,中班在三十分钟左右,大班四十分钟时间的练唱,还要分时段练习。
2.音域:音域很窄,小班为小字一组的C到小字一组的a;中班为小字组的b到小字一组的b;大班为小字组的a到小字二组的C。
3.音量:肺活量小,音量不大,因此,胸腔用得少,只能唱短小的乐句,如:《小白船》《拔萝卜》《两只老虎》等幼儿合唱曲。
4.音准:3到6岁的儿童可以说是白纸一张,他们音准不稳定,和声训练难度很大,可以从单音入手,接着是音程,然后到和声,循序渐进。
5.语言:学龄前儿童语言速度较慢,声音细小,口腔开度不大,舌部不够灵活,不大识字等。
6.音乐作品:短小精悍,目前大部分的作品需要幼儿老师将儿歌进行创编。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适合3到6岁孩子演唱的稚声合唱作品。
基于以上的特点,教师在训练时要选好合唱作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发挥幼儿模仿能力强,喜欢游戏、图片,速记能力快等优势,运用科学的方法与切实有效的教学手段开展稚声合唱,让孩子伴随在稚声合唱的音乐世界中成长。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