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活似乎离不开塑料:水杯、餐具、包装袋……
塑料是个大家族,一般会在产品底部用1~7的数字标明“身份”。虽然用了这么多年,但多数人并不了解它们:有的塑料怕热,有的塑料怕油,还有的塑料不适合儿童接触……
塑料底部的数字里,包含了哪些安全提示?一起来看看下面这张表,帮你避开塑料制品里的有害物质。
在塑料产品的底部通常有个三角形,中心的数字表示编号,下方的英文表示塑料材质名称。
目前常用的塑料有七类,分别存在于下列物品中。
一张表了解塑料制品 | ||
材质 | 常见产品 | 使用注意 |
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 | 饮料瓶、桶装水、日化用品 | 避免高温,使用10个月以上会产生有害物质 |
高密度聚乙烯 | 食品及药品包装和清洁、沐浴产品,如酸奶瓶、口香糖瓶、沐浴露瓶 | 不易清洗,不建议循环使用 |
聚氯乙烯 | 塑料袋、桌垫、玩具小黄鸭、跳绳、橡皮 | 遇高温和油脂会释放有害物质,不宜接触食品 |
低密度聚乙烯 | 保鲜膜、塑料袋,牙膏等软管包装 | 避免高温,不宜接触含油脂的食物 |
聚丙烯 | 保鲜盒、塑料快餐盒、吸管、玩具、脸盆等 | 110℃以上易变形 |
聚苯乙烯 | 快餐盒、透明包装盒、一次性塑料餐具等、自助式托盘等 | 避免高温,有“苯乙烯"残留风险 |
其他 | 水杯、矿泉水桶、行李箱、瑜伽垫、仿瓷餐具等 | 除Tritan(共聚聚酯)外,不宜接触食品 |
标有1、2、4、5的塑料制品安全性较好;其中5号可以放入微波炉加热。
7号包括EVA(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PC(聚碳酸酯)、MF(密胺)、Tritan(共聚聚酯)等材质,可能存在双酚A(目前有争议),除了Tritan以外其他的都不建议儿童接触。
需要注意的是,7种塑料型号是为了方便分类回收,并不是代表着食品安全的等级。
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