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须承认,要不是编辑大人的提议,我去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几率很小。
理由当然是,这不是给小朋友看的东西吗?编辑大人义正言辞地批驳我,你是有多久没看喜羊羊了?人家早就脱胎换骨了好不好!
这……我支支吾吾,哑口无言。我印象中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还停留在很久以前陪亲戚家小屁孩看电视的时代。故事就是狼要抓羊,但怎么也抓不到,其他剧情也挺低龄化,没太多记忆点。画质好像就是会动的PPT,台词就是灰太狼那句“我还会回来的”。
如果再使劲回忆一下,当然还能哼起那首主题歌:别看我只是一只羊……
在编辑大人的关爱和指引下,我赶忙临时抱佛脚,补了补课。《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筐出胜利》已经让我吓了一跳,这一回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筐出未来》更是直接让我傻眼。
就在我还浑然不觉的时间里,“喜羊羊”早就不是那个“喜羊羊”啦!故事挺简单,比较套路:无非是主角所在的球队一开始势头很好,骄傲自满导致球赛失利,接着队伍内讧争吵分崩离析。好在大家都没有忘记自己热爱的篮球,于是又团结一心、重振旗鼓。
但是但是,还真的是很“燃”啊。不光比赛过程跌宕起伏、节奏紧凑,而且看得出,创作者确实很“懂”篮球。细心的观众不仅能看出动画里的角色致敬了哪些现实中的球星,还能找到创作者埋下的很多梗。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作画一点也不敷衍,人物(动物?)的技术动作非常流畅还很专业,一招一式很有点职业球员的味道,完全没有生硬或者瞎胡闹的感觉。尤其是比赛最后“回秒”的设计,让我都愣在了电影院里,哟呵,喜羊羊玩篮球,那可是认真的!
本来我认为,如果本片最后没有让喜羊羊所在的守护者队赢得比赛和冠军,是不是更不落俗套?但又转念一想,这毕竟是低龄化动画啊,干啥要搞得这么残忍?不过,我竟然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这倒是从侧面说明本片绝对不“幼稚”“无聊”。
作为一部面向少年儿童的动画,本片在尺度上把握得也不错。比赛不是没有激烈的对抗,美羊羊都被对手直接掀翻在地了。不过她说,篮球比赛里受伤是难免的,早就有心理准备,这三观,我都要给羊点赞!
喜羊羊和虎翼被一群人逼到角落,我以为一场干架不可避免,结果他们只是要球星喜羊羊签个名。我差点在电影院笑出声,嗯,不会教坏小朋友又很有爱,主创用心了。
总的来说,本片还是很适合在春节档由爸爸妈妈带着小孩子进电影院欣赏的。除了刚才说到的,印象比较深的还有虎翼和他的父亲之间的冲突——这是在说家长要学会理解孩子的梦想;烈羊羊告诉村长,不要只用数据去评判一个人(一只羊?)、一件事——这是在反思大数据时代,或者说是唯分数论;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和解也说明,团结才是力量。
反正,一般电影的说教成分过多,会让我反感,但放到“喜羊羊”身上,我举双手双脚赞成。国产动画多一些正能量,让孩子们多感受一下,没什么不好。
但让我感到遗憾的是,也许受到篇幅的限制,本片在人物(动物?)塑造方面确实单薄了点。尤其是灰太狼,从早期动画的反派一号,沦落为社畜和靠边站的配角,真是让人不胜唏嘘。比他更惨的是红太狼和小灰灰,基本属于客串演出了。
这也就意味着,本片原先的戏剧冲突荡然无存了。当然,作为一部合家欢的动画片,把灰太狼彻底“洗白”也没有大问题。只是自从画风大变后,“喜羊羊”系列几乎每部电影都不得不从外部找一些“反派”,直接结果就是包括喜羊羊在内的所有角色都更像是标签化的工具人(羊?)。
一场比赛打完,本片也不得不赶紧收工了,因为真的没有什么故事可讲了。其实,早期的喜羊羊动画在技术上或许比较简陋,但讲讲小伙伴之间的矛盾和交流,也许更接近小朋友的日常嘛,对不对?
最后还得说一句题外话,本片的排片真的很不友好——不光少,而且时段都在非黄金时段。加上高昂的票价,真是让人担心本片的市场前景。
不管怎么样,喜羊羊和灰太狼在比赛后的台词还是让人破防了。
“对了喜羊羊,我们认识多久了?”
“五千多集了吧。”
这一瞬间,往日的一幕幕像大海的浪潮一样涌入脑海了。一转眼,喜羊羊都成了一代人的集体回忆,自己也终于老了。
走出电影院,就听到旁边一个孩子缠着他的爸爸:你说喜羊羊他们组了篮球队,为什么不组个网球队啊?
爸爸问他:为什么是网球队啊?
小朋友开心地说:因为我喜欢打网球啊!
啊,真好,也许这就是我们都爱动画片的原因吧。
本期编辑 邹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