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晚上的月亮最圆。在古代,灯笼主要作用是照明,在中秋这个日子里是团圆的象征。
红红火火的大红灯笼、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造型独特的走马灯……走进非遗产传承人余光亮的工作室,一百多个各式各样的灯笼让我目不暇接。这些灯笼的制作者余光亮今年57岁,已经学习研究了三十多年灯彩,对各种灯笼如数家珍,提起北京的特色灯笼,那当属宫灯。
宫灯,顾名思义是皇宫中用的灯,主要采用木质框架,在绢纱上绘以图案,外表富丽堂皇,带有宫廷气派。宫灯造型多样,有八面、六面、四面等,根据不同的环境和需求选用不同的造型。除了照明的实用价值,还具有装饰价值,利用精细的装饰来显示宫廷的雍容华贵。不仅制作精美,传统宫灯的选料也非常讲究,框架一般由贵重木料精制。
现在,传统灯笼变成了电子灯笼,框架采用的材料也被改良为普通木材或铁片,但传统的制作工艺仍被传承了下来。做一盏宫灯,涉及绘画、糊裱、木工、雕刻等多个工种。制作前,要先设计图纸。根据设计的样式,用锼弓子雕出图案,打磨后利用榫卯结构将木板组装起来,再进行喷漆,最后贴上画好的绢布。余光亮说,经过他的改良,整个灯笼上没有一颗钉子。绢布上大多画着山水、花鸟、人物等工笔画。除此以外,还可以利用刺绣、剪纸等工艺展示图画。
作为老北京文化的代表之一,宫灯在中式风格装修的四合院、茶楼里是锦上添花的装饰。这样精致的宫灯在大多数居民的家中并不常见,但是逢年过节,公园里常常会举办欣赏灯彩的活动,让大家一睹各式宫灯、走马灯等花灯的精美。不少人家还会在阳台上挂上一对大红灯笼来增添喜庆气氛,迎接佳节的到来。
余光亮说,现在人们对灯彩的接触和了解比较少,因此他有时会在中小学、社区举办讲座课程,不仅介绍理论知识,也会指导学生制作菠萝灯、莲花灯等小灯笼。相比传统灯笼而言,这些创意灯笼简单多了,不需要使用复杂工具,两三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一个。寒暑假时还会举办学习班,课程免收学费,仅收取材料费。
GO提示:
宫灯制作等非遗项目的课程不定期举办,可登陆西城区文化委员会网站查询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