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八百多年前,辛弃疾用一曲《青玉案》描绘了一幅如梦似幻的元宵佳景。其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一句更是脍炙人口,弥漫了多少少男少女的青春年华。
与灯有关的诗句
十万人家火烛光,门门开处见红妆。
——《观灯》张萧远
成都城中秋夜长,灯笼蜡纸明空堂。
——《秋兴夜饮》陆游
何妨更悟无生理,露柱灯笼一话新
——《赠拄杖》陆游
推门入室书纵横,蜡纸灯笼晃云母。
——《夜过舒尧文戏作》苏轼
灯笼一样薄腊纸,莹如云母含清光。
——《灯笼》陆游
灯笼青焰短,香印白灰销
——《和友封题开善寺十韵》元稹
灯笼箫鼓年年社,酒醆莺花处处人。
——《宿金陵镇稳寺,望横山》杨万里
灯笼白葛扇裁纨,身似山僧不似官。
——《答孔平仲惠蕉布二绝》苏辙
中国的灯笼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便携照明工具,灯火阑珊处,总能想到一盏盏灯笼星罗棋布,营造出万家灯火的温暖氛围。
灯色争妍斗丽,灿烂辉煌。通都大邑,堆起层层叠叠的花灯, 而在这色彩艳丽的花灯中,有一种宫廷花灯相较于其他品类则更为考究,简称“宫灯”。
宫灯,又称宫廷花灯,顾名思义,过去多为宫廷使用。它是中国彩灯中富有特色的汉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始于东汉,盛于隋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或者说,一个民族的美梦。
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建都洛阳、统一天下后,为了庆贺这一功业,在宫廷里张灯结彩、大摆宴席,盏盏宫灯,各呈艳姿。后来,宫灯的制作技术传入民间。“宫灯”之名,由此而生。
隋炀帝大业元年正月十五,在洛阳陈设百戏,遍布宫灯,饮宴畅游,全城张灯结彩、半月不息。隋唐之后,每逢元宵节,家家宝灯高挂,处处明灯璀璨、人人提灯漫游,盏盏争奇斗艳。这种风俗,传至全国,波及海外。
我国历史长河中最负盛名的宫灯是号有“中华第一灯”之称的西汉长信宫灯,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的长信宫内而得名。这盏宫灯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形态展现出宫女的恬静与优雅。
西汉 长信宫灯(河北省博物院藏)
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的长信宫内而得名。
但纵观各朝代,宫灯发展最为辉煌的阶段仍属明清。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相传,明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曾征调全国各地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为宫廷制造灯具,这期间制作了大量造型各异的木制宫灯,从而也令宫灯这一古老的传统工艺大放异彩。
光绪大婚图,图中殿堂悬挂宫灯
到了清代,宫廷内务府造办处下设灯库,专司宫灯、花灯的制造修理,皇宫外开始涌现出一大批自产自销的灯铺,出现当时名冠京师的灯铺:文盛斋、华美斋、美珍隆、秀珍隆等。
清代织物中的宫灯纹样
虽然是宫廷专属的器具,但逢年节也宫灯也会被赏赐给王公大臣。另外,由于宫廷造灯常是临时正着民间工匠入宫,工匠们不专属宫廷,制造完毕后仍然回到宫外,因此,宫灯也慢慢地在民间流传开来。
清 佚名《升平乐事图》(局部) 花篮形提灯
中国宫灯的美妙之处就在于能将东方的木雕榫卯结构嵌以西方的玻璃工艺,达到和谐统一。雕刻与绘画形式的交融,以雍容华贵、充满宫廷气派而闻名于世。正统的宫灯照型为八角、六角、四角型的,各面画屏图案内容多为龙凤呈祥、福寿延年、吉祥如意等。
对于这种华美绝伦令人窒息的工艺品,无需多言,静静欣赏即可。
清 木贴金嵌玉花鸟纹宫灯(一对)
掐丝珐琅宫灯(一对)
清 铜宫灯
木漆金百宝宫灯(一对)
清中期 紫檀玻璃画宫灯
清乾隆 铜鎏金宫灯
清乾隆 掐丝珐琅花卉海浪纹方形宫灯
玉内玻璃外宫绘四季花鸟图宫灯
清乾隆 掐丝珐琅龙凤宫灯玲珑炉
清 铜鎏金錾花卉嵌玉花鸟宫灯
清 紫檀木宫灯
清 花梨木宫灯
清 剔红缠枝莲纹宫灯
清 铜鎏金嵌福寿纹画珐琅宫灯
清 掐丝珐琅宫灯
清 铜胎掐丝珐琅亭式宫灯
清 铜胎掐丝珐琅宫灯
清 掐丝珐琅纸画花鸟纹宫灯(一对)
清 铜胎掐丝珐琅花卉镶透绿料葫芦式宫灯
清 铜胎掐丝珐琅锦地宫灯
清 紫檀嵌掐丝珐琅玻璃画花鸟纹宫灯
清 紫檀掐丝珐琅描金山水人物纹宫灯
清 铜胎掐丝珐琅吉祥纹葫芦式宫灯
照万千楼阙,
望断殇璃,
寂寞寂寞无处诉。
冷冷清清,
月华照不亮笼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