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9 14:20 | 浙江新闻客户端
【编者按】“小邹鲁”金华,文化资源丰富、地位独特。为充分挖掘、展现这一丰富的资源,提升浙中生态廊道的文化内涵,金华市政协文史委联手市社科联、市方志办、市文物局、市档案局、市婺文化研究会和金报全媒体中心、金华晚报、浙江新闻客户端、金华之声共同推出“文史记忆”,寻找八婺共建共融共享共赢的文化力量。
杭江铁路开通后,迎来了无数双脚印。经过80多年的风雨洗礼,绝大多数脚印留在了记忆里,或淹没在了岁月长河中。但还有那么一些脚印,穿越几十年的光阴,清晰依旧。
位于杭江铁路上的金华老火车站,曾迎来不少知名人士和风云人物,他们留下的一串串脚印,或深或浅地影响着后来。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几双脚印,回眸他们在老火车站的那段风云过往。
毛泽东
金华老火车站,承载了国家领袖运筹帷幄的魄力,见证了他们倾听民声的诚意,记录了他们心系国家大计的情怀。
“胡公不是佛,也不是神,而是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很重要啊!”1959年8月,火车轰隆轰隆,一位伟人驶离了金华,一句振聋发聩的话却在金华乃至全国流传至今。这位伟人,就是毛泽东。
毛泽东多次坐火车经过金华,大家耳熟能详的是其中两次。公安部前部长王芳写有一本《王芳回忆录》,提到了毛泽东在金华火车站的细节。
1959年8月21日,毛泽东在庐山会议结束后途经金华,在专列上召集了金华地、县委负责人座谈。座谈会上,毛泽东问得最多的是农业生产问题。在汇报到生产指标过高时,毛泽东说:“指标要留有余地,不要说大话,不要吹大牛,不要光听上面那一套。”当汇报到基层干部作风时,毛泽东严肃地指出:“千万不可高指标,放空炮,强迫命令,假汇报。”当汇报到群众对生产队办食堂有意见时,毛泽东说:“群众不愿意办食堂,就应当解散。”
毛泽东还问永康县委书记马蕴生:“你们永康什么最出名?”马蕴生搔了一会头皮说:“永康五指岩生姜最出名。”毛泽东说:“不是什么生姜最出名,而是你们永康方岩山上的胡公大帝,香火长盛不衰,最是出名的了。”毛泽东接着说:“其实胡公不是佛,也不是神,而是人。他是北宋时期的一名清官,他为人民办了很多好事,人民纪念他罢了。”随后,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很重要啊!”
毛泽东回北京后不久,中央办公厅就印发了毛泽东给全国农村生产队以上六级干部的一封信。很快,大办食堂、不切实际的生产高指标、基层干部浮夸作风等问题得到了及时制止和纠正。
1960年3月14日,毛泽东再次在金华火车站下车,视察了金华双龙水电站。到了双龙水电站,毛泽东走进厂房,仔细地察看每个部件。当金华地委书记李学智告诉他,发动机、水轮机是上海制造的,他很高兴,并亲切地问值班的工人:“配电盘是你们制造的吗?”工人回答:“是的,仪表也是我们自己改制的。”毛泽东听后大声说:“很好!”毛泽东对自办这种小水电也表示满意。他说:“用水发电,不浪费,好!”
经过双龙水库时,毛泽东指着水库说:“这种水库,既可以灌溉,又可以发电,还可以用来养鱼,也是游泳的好地方。”又说:“浙江水力资源丰富,搞水电大有前途。兴修水利造福后人,兴利除弊的作用一目了然。”
在回到专列的路上,经过当地驻军某炮兵连时,毛泽东又下车走进营房。这时,大约有10名战士看到了毛泽东,立即列队向他致军礼!毛泽东兴致勃勃、笑容可掬地与战士们拉起了家常,还看了战士们自办的墙报。当一个战士说每个月还能剩下点钱寄回家里时,毛泽东深情地说:“好!要节省,寄给家里好。”
在那个交通不够发达的年代,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国家领袖,火车还是长途旅行的重要选择,火车站也就成了旅程中重要的一环。国家领导人在金华火车站的停留,虽是片刻之短,但一个车站一个车站的足迹连接起来,就是一次完整的旅程,一次又一次的旅程连接起来,就勾勒出了一个大国领导人的形象,就是一个国家的发展史诗。
邓小平
今年是新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各地都在纪念这一伟大创举。金华火车站,曾留下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脚印,虽然也是短暂停留,却也是一次难忘的纪念。那次旅程,是邓小平南下考察发出改革强音之旅。前金华市委书记郭懋阳曾写文章,回忆邓小平在金华火车站的15分钟。
1984年1月24日至29日和2月7日至10日,邓小平先后考察了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他充分肯定沿海特区的经济建设,特意写下“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的题词。2月10日,结束考察返程北上时,邓小平要路过金华。
9时45分,邓小平乘坐的专列徐徐进站,列车停稳后,他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下车向等候一旁的迎接人员微笑着挥手示意。待省公安厅领导夏仲烈招呼后,郭懋阳等人上前与邓小平握手、问好。“小平同志身穿中山装,脚穿布鞋,穿着比较单薄,不像我们穿得暖暖的,裹得实实的。小平同志神采奕奕,精神非常好。握手问好后,中央负责小平同志警卫的有关领导上前对我说,小平同志在金华下车的主要目的,是活动活动,休息一下……确实,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小平同志实在太累了,所以我和际堂等同志谁都不忍去打扰他。就这样,小平同志在金华火车站的月台上来来回回地走了一趟又一趟,看上去像是在活动身体,又像是在思考什么问题……大约15分钟后,小平同志登上列车和我们挥手道别……从此,伟人的一生中多了一个停靠站,金华的历史也增添了光辉的一页。唯一遗憾的是,这次短暂的接见,我们金华没有留下小平同志的任何照片和镜头,但这短暂的15分钟将永远铭刻在我心里……”
胡志明
火车站、飞机场,作为交通枢纽,总会迎来一些特殊的人。风云动荡时,特殊人物的行踪是保密的。金华老火车站,也蒙上过一些神秘的色彩,直到多年以后,时机合适了,神秘的面纱才掀开一角。 1964年9月8日晚上10点多,185名警卫人员在金华老火车站严阵以待,要执行一辆专列的警卫任务。他们分成23个小组,分布在10个哨点,中山路、溪下街居民楼都列入重点监控范围。有9个组的人员在暴雨中执行任务,有5个组的人员因为送不上夜餐,饿着肚子坚守岗位。整个线路上的人精神奋发,深深感到这是一项头等光荣的政治任务。
22时22分,专列停靠在火车站,22时40分,驶离站台,23时10分,安全通过金华县辖区,所有的警卫人员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也许,直到现在,有些参加过保卫任务的人还不知道,他们那晚保卫的人是谁。 多年以后,那段历史才被一小部分人获悉,那晚在金华火车站停靠18分钟的专列里,坐着越南革命领袖胡志明。彼时,毛泽东在杭州,胡志明到杭州与他会谈。
现在回头看那段历史,并不意外。杭州的湖光山色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毛泽东多次来到杭州,甚至将杭州称为第二故乡。胡志明那次来杭州会见毛泽东的时间,发生在美国在越制造“北部湾事件”之后。一段公开资料表明,从1961年到1967年,胡志明每年都会来中国度假、治病,并借此机会与中国领导人接触。
郁达夫
告别春风沉醉的晚上,告别故都的秋,1933年11月,一位作家来到了金华老火车站,迎接他的是从婺江吹过的瑟瑟秋风。这个人就是郁达夫。
今天,高铁开通到一座城市后,媒体总要兴奋地介绍沿线的风景名胜和美食小吃。这种招数,其实是杭江铁路玩剩下的。1933年,杭江铁路全线开通后,杭江铁路局组织作家到沿线采风,文坛大家郁达夫就是受邀者之一。
11月12日,郁达夫到金华后的第一站,是在他脑海里萦绕得很熟的北山、徐霞客到过的北山、“绵亘三百余里,雄镇北郊,遥接着全城烟火”的北山。路上,他看到了罗店人莳花养鹿的喜好,听到了玉女登峰遥望花鹿的传说,而后,他坐着浴盆似的小船,领略了双龙洞的奇观,又在腰间系着长绳,滑跌着进入了冰壶洞。最后,他去了智者寺,看了一回陆放翁写的《重修智者广福禅寺碑记》。一篇《金华北山》的散文,就此写成。
11月13日,郁达夫晨起匆匆整装,上车站坐轨道车去兰溪,游了横山、洞源山。在洞源山的栖真寺里,他写了一首题壁诗:“红叶清溪水急流,兰江风物最宜秋。月明洲畔琶琵响,绝似浔阳夜泊舟。”“文革”期间,栖真寺遭破坏,诗壁被推倒。但这首因铁路开通引发的诗,后来引发了更多的故事。郭沫若看到这首栖真寺题壁诗后,很是喜爱,抗战时曾以此诗创作书法一件,赠送给客居重庆的周恩来。周恩来夫妇把它挂在卧室,后来,书法作品在内战中辗转遗失。《浙江老年报》和《文汇报》曾报道过,书法大家沙孟海得知邓颖超想在卧室重新挂郁达夫在栖真寺的题壁诗书法后,便在1985年春天写下这首诗,作为邓颖超八十寿辰的礼物送了过去。
离开兰溪,郁达夫又去了永康方岩。胡公执政为民的故事,五峰书院的雨中美景,吕东菜讲学遗址,让他顿生感慨——不看金华的山水,这种宋儒的苦心是猜不出来的。几十年过去,这篇《方岩纪静》的散文魅力依旧。2016年,中纪委在官网里推送了《方岩纪静》,推送理由应该是胡公的勤政为民。不过,纪念胡公的文章众多,为何独选这篇?也许,郁达夫的名气和优美文笔,也是选择理由之一吧。
离开金华后,郁达夫一路向西,又去了衢州和江西玉山等地。这些沿途见闻,后来收录在《浙东景物纪略》里。如果他知道这些游记散文后来成为研究地方文旅和纪委倡导的史料,应该会为那个秋天的奔波而欣慰吧。
其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局势稳定,浙赣铁路充分发挥运输功能,成了沪昆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多条铁路干支线相连,是我国长江以南东西向重要的繁忙干线, 担负着华东、华南和西南以及华东地区内部的大部分物资、人员交流的重担。
依托着繁忙的铁轨,金华老火车站迎来送往的风云人物,除了以上这些,还有很多。不少铁路从业人员至今还津津乐道,朱德、万里、李德生、严济慈、费孝通也来过我们车站。
网上,一些教育网站和教育从业者至今还在传着一个与金华老火车站有关的励志故事:当年马云高考落榜时,曾来到金华老火车站拉三轮车,后来在站台上捡到作家路遥写的《人生》,重新鼓起勇气,再次参加高考,从此改写人生。不过,鉴于名人效应,这个故事也有很多版本,有的说马云是在杭州火车站捡到的《人生》,有的说他是在义乌火车站捡到的《人生》,还有的说《人生》不是他捡的,而是他买的……只有一点可以确定,2012年3月,《人生》再版时,马云为它作序,序言这样说:“路遥对我的影响最大。18岁时,我是蹬三轮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
……
一条铁轨,拉近了时空距离,一座站台,记载了那么多的风云过往。在悠悠岁月中,不少到过金华老火车站的风云人物如今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而成为他们人生站点之一的金华老火车站,也在快速度、城市化的进程中退出了运输的舞台。幸运的是,站房还在,月台还在,铁轨还在,水鹤还在。
据《金华晚报》,原标题《金华老火车站之二:那些风云人物》,作者,赵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