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最近又向中国市场投放两款车,CB400F,价格37000,CB400X,价格为40700,CB400X还有一款摩旅46500,用价格除以排量,我把它简单粗糙地设计为摩托车价格指数,这三个状态的车,价格指数分别为:92.5、101.75、116.25。
我在一篇文章中也曾列举了几款国产车的“价格指数”:
无极500AC为69.96
高金GK500为69.6
凯越500F为65.6
贝纳利幼狮500为87.6
……
无聊且有时间的车友可以继续推算,把你知道的情况发在评论区。
这个方法我说过了,是“简单粗糙”的办法,但是也能快速地看出各品牌的价格定位水平和溢价能力。
100算是一个坎吧。印象中,中大排量的进口车的指数大多在100以上,豪爵的DR300上过100,后来(把官方促销政策算进去)又降到100以下。
这次本田的CB400F的价格还是比较惊艳的——你看,我自己也认为本田的价格应该更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一方面我们在心理认知上给本田(包括一众洋品牌)打高分,授予它卖调价的权力,另一方面,我们又担心他降价——这里的“我们”是指国内摩托车制造同行,不用用户——用户原则上可以吃瓜,买国货值得赞扬,买洋货也无可厚非,产业振兴的责任在于政府和企业,他们的责任缺失,消费者怎么能抗得起这样一面大旗?本田的价格放低,又等于降低了我们自己的天花板,问题来了:
一、本田为什么能卖高却卖低?背后有什么阴谋?还有什么大招?
二、本土的企业该怎么办?有哪些招可用?抑或是无招等有招?(始于篇幅,下一篇再讨论)
第一个问题,现在江湖上各种分析都有,锐圆这里连转述带发挥扯几句。
中国市场是中大排摩托车的最后边疆。本田的看家宝是很多的,但他们过去不太愿意往中国市场投,一是过去中国政府有产业政策,必须合资,而且股比至少一半;二是中国有同行竞争,合资伙伴要“强迫”技术转让,这方面高铁做得好,摩托车做得不好(原因很多,以后有机会逐一分析);非合资伙伴可以从配套体系那里“偷师学艺”,中国人狡猾狡猾的,所以把产品带到东南亚比较安全,他们没有把各种门类工业都做起来的禀赋的愿望,没有把本国完全工业化的强迫症,跨国进来有税收有就业就很ok,中国显然企图心更高。
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消费能力一直料敌从严,不像欧洲人。以汽车为例,德国大众1984年就来了,没有居民消费,有公务消费撒;丰田1999年才来,先在成都做考斯特中巴,也是公务消费,真正做家用轿车,已经是04、05年以后的事了。本田也是这样,别看他很早就进入中国市场,真正发力是在2001年以后,大家回想一下摩托车的历史,2001年是什么阶段了。2001年发力是以和新大洲合资为标志的,和新大洲合资后,本田才把低端的产品和技术算是成规模地带进来,当然也要向更早成立的合资五羊本田均分资源,这才有两个本田在通路车市场的奋起直追。为什么动手这么晚?内心还是认为中国的消费能力不足,再加上产业政策的限制,算账算不过来。日本企业和欧洲美国的大企业一样,看中利润,资本私有嘛,纯粹的资本主义,对规模和附带的就业也就是社会效益不能说弃而不顾,肯定不会把这些排在前面的。
中国企业不同,没有技术优势,从开头就是靠市场规模吃饭,养成的习惯就不一样,国企就不说了,拖家带口,有边际的产品要做,没有的咬咬牙也要做,私企(规范地讲叫民营企业)老板虽然也本能地看中利润,但是思想文化、逻辑轨迹也是顺着国企来的,这在摩托车企业特别明显,从老板本人成长的社会环境看,他们和国企干部一样是受党教育多年,我曾不止一次听尹明善、左宗申等老板们讲话,格局眼界,政策水平,那都是刚刚的。中国的摩托车企业从一开始就是在技术水平很低(甚至空白)、资本规模很小的情况下和跨国企业竞争的,唯一可恃的就是天荒般的规模巨大的统一的大市场,像本田这样的霸权,只要释放一点技术资源就能获得巨大回报,释放过多也未必有线性的回报,那他就没有必要家里的存货倾囊而出。总之,本田和丰田一样,自恃技术在手,对中国这个特殊的市场,保持着特殊的态度,尽量用“缓释”的方法向中国投放产品,保持技术优势比赚更多钱更重要。
那么,本田从今年开始,好像新品上得有点快,难道他的气质改变了吗?
我认为没有变!
本田不会变,本田的摩托车产业链非常完整,既得利益不允许他横跳,对中国的大战略是既定的:提防技术外溢,同时尽量在中国获利。
具体来看,本田是把自己的产品线拉分成两大类参与中国市场竞争。
第一类是大贸店产品,这类车本田是自己进口,自己找下线开店。这个他们会放手做的,只要市场有机会,他们不会客气。但是大贸店销售是订单制,不管在本田哪个生产基础生产,本田现在这类产品的反射弧有点长,订单时间比较长,不过他们反正已经习惯了,他的用户也得跟着习惯。
我们所讨论的是第二类,即通过在中国的两个合资企业生产或组装的产品,他们一般会缓慢释放。把平台推出来,先大件进口,然后逐步国产化。
所以。判断如下:
一、先选同平台最低配的产品,大规模预售,以便规模化组织生产,尽量降低运营的成本。
二、根据惯例,一个工厂要中国大规模建销售渠道,必须要为商家搭建产品线,不然如何动员大家跟进投放资源。所以这次CB400紧跟着CM300进来,是预先计划的,其中有可能因为NSS350交车有点晚,CB400系走得快一点也未可知。
三、有评论者认为碳中和碳达峰会让本田加快了步伐,所以大干快上,低价倾销,我认为这个可能想多了。汽油机“大限”时间确定,各厂家在技术上不投入少投入是真的,但是现在就把现有的技术卖白菜价是不可能的。
最后结论,本田对中国中大排市场的规模是有清醒认识的,中国摩托车企业培养了近十年的市场,渐趋气候,成长性显现,他们算定了,自然要进来分杯羹,如果你觉得价格低,不是因为他好心,而是有本土制造业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