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子发
家长给孩子吃药,你信不信。为了孩子参加两个月后的高考,更加努力。
问题在于,家长不知道,这药可能是毒品。市面上,或者说圈子里大家暗地里叫它“聪明药”。最近,杭州有些医院也有家长带着已经服用过“聪明药”并且出现异常状况的孩子来就诊。(4月3日人民网)一年一度的高考临近,孩子的成绩总是上不去,或因学习压力大成绩出现下滑,不少家长就会“病急乱投医”,便想方设法购买所谓的“聪明药”给孩子服用,希望帮助孩子在高考中能取得一个好成绩,考上一所好的大学。然而,“聪明药”其实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毒副作用大,犹如毒品,一旦长期滥用就有成瘾性,后果将不堪设想。笔者认为,家长千万不能为了提高孩子的考试成绩,便以牺牲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代价,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聪明药”当然也不例外,其主要成分是哌醋甲酯,常见商品名包括利他林、专注达等。哌醋甲酯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确实在短期内可能有效,但最终会引起大脑器质性的改变,从而对智力、记忆、逻辑推理等脑功能带来毁灭性的损害。在我国,哌醋甲酯被列入第一类精神药品名单,是严格控制的处方药。而哌醋甲酯的作用机制与冰毒的主要成分苯丙胺类似,大剂量服用会成瘾。这就是说,“聪明药”不亚于毒品,一旦长期滥用就变成了“瘾君子”,将严重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家长应从孩子身心健康方面考虑,不能再给孩子服用“聪明药”了,否则,因药物成瘾对孩子造成精神上和身体上不可逆转的严重伤害,再来后悔就已经晚了。
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国家对精神药品实行定点经营制度,第一类精神药品不得零售。药品生产企业需要以第一类精神药品为原料生产普通药品的,应当向所在地省级药监部门报送年度需求计划,由省级药监部门汇总报国务院药监部门批准后,向定点生产企业购买。可见,买卖“聪明药”行为已经涉嫌违法犯罪,必须予以遏制和严厉打击。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由于食药监等部门在监管上存在一定的缺位,没有在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加以严格管控,导致“聪明药”通过地下渠道交易猖獗,这也是“聪明药”被滥用的主要原因。对此,相关监管部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为使孩子能在高考等重要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不少家长会选择铤而走险,医生的忠告、相关部门的提醒,根本挡不住家长购买“聪明药”的狂热行为。因此,监管部门必须认真履责,从生产、销售等源头上严格管控“聪明药”等精神类药品,才是遏制“聪明药”滥用的治本之策。其一,要堵住对生产企业监管的漏洞,防止其绕过监管不法销售“聪明药”;其二,对医生开具利他林、专注达等各种精神类处方药,要严格登记、管理和控制,防范借治病之名由医院渠道流出“聪明药”;其三,对药店、商场或商贩销售的含有兴奋剂成分的保健品、药品,监管部门也要严格管理,加强市场监督,严禁销售“三无”或劣质“聪明药”坑害学生,对违规或含违禁成分的保健品、药品,坚决予以取缔;其四,对海外代购或网购精神类处方药的行为,也要采取有力措施对线上线下全方位进行监管,严格规范和约束海外代购或网购平台、电商,坚决不让一粒违禁“聪明药”流入市场。
笔者认为,家长和学生不要盲目相信“聪明药”能提高成绩,学习压力大,要靠良好的睡眠、正确的放松方式、心理疏导等多维度来纾解,而提高成绩主要还是靠平时的刻苦努力。为让孩子能健康成长,家长应当鼓励孩子用平常心对待考试,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凭真才实学考出好成绩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