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潮流时尚

【为什么做情感咨询师】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为什么总要透支心理咨询师的感情?

王金贤

我知道晚了,但是

那个心理咨询在约定的时间里,来访者迟到了20多分钟。

他说他知道约定的时间,也知道自己迟到的缺点。事实上,它似乎是有意的迟到。

在心理咨询中,他说我迟到了。看你能不能包容我,生我的气。

这句话的意思是希望心理咨询师能无条件地包容他。不管他做什么事。

如果心理咨询师对他迟到的事生气。那就是讨厌他。这是他不能接受的。

好吧,既然你故意选择迟到,那我们就在规定的时间内结束,好吗?

不行。访客根本不能接受。心理咨询是在以前约定的时间结束的。他希望心理咨询师能额外补偿他迟到的时间。

心理咨询师除了给他咨询外,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事。辅导员在咨询结束后享受闲暇的情况下,要牺牲休息时间进行补偿。

他如此期待心理咨询师。而且,我想我当然认为应该这样。如果辅导员不想补偿他迟到的时间,他会愤怒的。

2、设定界限、道德规范。

伦理学家或学院派的心理学家可以忽略这个问题。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只要预设边界就不成问题。

例如,事先签订咨询合同。协议中规定了协议的时间、频率、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而且,在咨询中向来访者解释了这些设置的意义。那么来访者自然会自觉遵守。

当然,咨询协议中的设定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但是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心理咨询师当然不需要透支任何感情。然而,这只是理想化的一种情况,现实会是什么样子呢?

3、我那么重视你,但

这种来访者心里有这样的逻辑。我跟你这么亲密,心里对你这么重视,但我迟到了,你却要惩罚我。你却不想为我付出一点额外的时间。所以你根本不重视我。

迟到也是我的错,但我想要你对我重视的那种感觉。如果没有这种感觉,我们咨询的感情还存在吗?我们之间的咨询只不过是例行公事。你也只会把我当成你的病人之一。我不会对治愈我倾注热情。(亚里士多德,《新伦理学》,《努力》)所以这种咨询关系可能需要我,但我不会投入太多,也不会信任。

然后返回到上一个设置问题。设定是理性的,但从潜意识的情感层面来看,来访者本人并不完全接受理性的设定。他遵守并不意味着能看透他潜意识的渴望。

一旦咨询关系达到一定程度,这种移情就一定会发生。

4、童鞋自恋。

在母亲和孩子之间的关系阶段,婴儿似乎有一种心理特征,认为自己是全世界的中心。因为自己是最重要的,所以每个人都要以他为中心。(莎士比亚)。

作为一个足够好的妈妈,自然会无条件地接受他,包容他,喜欢他。那么婴儿这种夸张的自恋就能得到充分的满足。那么婴儿就会发展到分离化阶段。

对于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来说,大多数问题发生在母子关系的阶段。也就是说,在母子关系的阶段,他们宝宝夸张的自恋并没有得到满足。这种未得到满足的渴望将成为他未来人生持续的动力。而且会以变态的形式表现出来。

有人说,所谓边缘人格障碍就是找妈妈的意思。(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他的家人)他将把自己的渴望一般化,扩大到所有的人群。

好吧,一旦咨询关系稳定下来,他也一定会认同这里。这种移情、心理咨询、边缘型人格障碍可能真的不深。

5、未分化的智力。

宝宝认为妈妈会满足他所有愿望的原因。可以无条件地包容和接受他。是那种一体化的共生感。他认为母亲是自己,自己是母亲。

所以,即使孩子大小便躺在床上,如果妈妈给他整理,他也不会感到什么羞耻。(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家人)他还没有建立自我功能,需要通过母亲完成一些自我功能。

那么,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他迟到了,他可能意识到自己有过失,但他不认为自己应该承担责任。相反,那个母亲,也就是辅导员,要为他负责。所以要求心理咨询师进一步延长时间是理所当然的。他不认为这是对心理咨询师的剥夺。

换句话说,由于这种未分化的精神状态,他还不能把妈妈或心理咨询师当作与自己不同的人。他不认为心理咨询师有自己独特的需要。心理咨询师扮演着妈妈的角色。存在的理由是为了补充他的自我功能。为了帮助他承担责任。

婴儿正是通过母亲的悉心照顾获得自我满足感。

6、满足和发展

如果从幼儿到成年人,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心理需求,那么在这些心理需求得到适当满足的时候。

足之后,他可能才会向着下一个阶段顺利的发展。如果某一个阶段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他就会停留停滞在这个阶段。这就是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根源。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当中,早年未被满足的渴望以及防御的模式,就被活化,被活现了起来。也就是心理咨询过程当中的移情。

那么,心理咨询师要不要成为满足来访者某些渴望的客体呢?理论当然不支持心理咨询是这样做。但是在我的时间当中,我的经验是:必须适当的充当那个客体。否则移情的心理咨询关系就无法牢固。

换句话来讲,心理咨询师必须额外的投入一些情感来满足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的移情需要。这是帮助这些患者进入下一个心理发展阶段的必要基础。

7,此时此地和领悟

心理咨询师还需要做了一个更为重要的工作,就是把此时此地的情境展现给来访者本人。让他看到婴儿时的夸大自恋,在成年人关系当中,以及在咨询关系当中的外化和呈现。帮他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做出自己的评判。然后来访者才能够产生深刻的领悟。他才能够觉察到自己,但人际关系之所以遭到破坏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换句话来讲,来访者在成年人的人际关系当中。总是过度透支别人的情感,而他要么没有觉知,要么就会理所当然的认为本就应该如此。

当来访者本人有了这样的领悟和觉知以后,心理咨询师就不能再继续做他生活当中的妈妈了。也就是不能再继续扮演满足他未被满足渴望的客体了。那么对于来访者本人的迟到等破坏设置的行为,就必须给予适当的惩罚。

在领悟基础上的惩罚。意思在表明,咨询师不再把来访的本人当作婴儿去对待。而是把他当做一个值得尊敬的成年人。

所谓的成年人,就是能够承担自己的责任,有边界感,能够考虑到他人的需求。那么在以后的心理咨询过程当中,所谓的过度被透支情感的现象,可能就会得以改变。

各位心理咨询师,你们怎么看呢?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