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微教育】齐鲁工大:用“微教育”成就“大思政”

2016年,齐鲁工业大学党委组织了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项调研,调研表明,91%的学生支持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由传统媒体转向新媒体,认为“互联网+”思维更符合大学生的表达方式,更受年轻人喜欢。

密织“红网”——“互联网+”思维植入各领域

该校近年来聚焦互联网时代发展要求,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密织“红网”,精编“红剧”,优化“红场”,用“互联网+”思维走出了一条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该校通过建设大数据中心、网上后勤、虚拟图书馆和博物馆、虚拟实验室等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网上党校、网上团校等集中教育平台,将“互联网+”思维体现在管理服务育人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

“学校要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事和势,努力过好互联网关,筑牢思政工作生命线。”近日,齐鲁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士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同时,党委班子成员带头给学生上党课,并录制成网络课程上传至网上党校。其他任课教师也都认真研究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表达方式和接受习惯,熟练使用网络交流手段和用语,按照时间表要求录制慕课和微课,实现传播效果和教育功能的效果最优化。

建强队伍——发出网络传播好声音

“哪里有大学生,哪里就有我们的朋友圈。”该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张以刚说,“网络思政工作能否顺利开展,队伍建设是关键。”

该校轻工学部印刷专业学生于文刚除了上课,课余时间还要浏览学校贴吧、查看学校官方微信、微博,解答学生疑惑,过得很充实。原来,2013年开始,齐鲁工业大学依托各级学生组织,着手组建网络思政工作队伍,在全校范围内率先设立“网络班长”,在学生组织中设置网络信息员,全校形成了“网络总监—网络平台负责人—网络模块管理员—网络班长和信息员”的四级网络管理运行体制,涵盖网络思政工作队伍的“大脑、中枢神经和毛细血管”。于文刚就是这支队伍的一员,专门负责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工作。

此外,学校还注重发挥专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作用,遴选培育了7个校级名师工作室、9个学生骨干名品工作室、18个学生名匠工作室,借用新技术使思政工作“活”起来。

精编“红剧”——网络思政大众化生活化

齐鲁工业大学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深入进行网络思政供给侧改革,精心制作上传一批精品,获得了师生的点赞。

2016年,该校成立山东省首家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投入100余万元建成了协同创新实验空间,该中心先后与学校全媒体中心合作推出了《来工大 创青春》《“玩”在工大》《当青春遇见工大》等一系列师生耳熟能详的网络宣传片和公益“红剧”,受到了学生的热捧,实现了网络思政教育的大众化、生活化。

该校还通过组建网上“鸿雁”大学生标兵讲师团,采取“固定讲堂定期定点讲、流动讲堂预约流动讲、网络讲堂随意点播讲”的灵活方式,探索出了“1+N”菜单式宣讲模式,用“微教育”来成就“大思政”。(本报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闫勇 左殿升)

《中国教育报》2017年06月10日第3版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微教育,微教育平台,微教育,阅读心得”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