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 作者:姚顺雨
编者按:
在11月10号,我们推送了文章《在北纬53度的奇乾,这个中队为打一场火靠半斤面硬撑了两天》,讲述了守护着95万公顷原始森林的奇乾中队的故事。
有读者看完文章留言:“奇乾这个地方我和战友去过,基本上是老林子,除了蚊虫就是野生动物……夏天时,蚊子和牛蝇都大得出奇,一见到人,成百上千只就飞了过来。开车几个小时在林子里走都没有信号。河水很清澈,天空蓝得让你以为是电脑桌面。驻守这里,需要耐得住寂寞……”
100余字写出了奇乾的艰苦和孤独,也写出了奇乾的美好和坚守的意义。
是啊!奇乾的战士,见过野生的熊,见过刚出生嗷嗷待哺的小鸟,还有狗陪着“汪!汪!汪!”“唱军歌”……这些体验,很多人此生难有,却是奇乾战士的日常。
我们讲了奇乾战士的“苦”,这次来讲讲他们的“甜”。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原始林区深处,动人的“交响曲”每天都会不定时地上演……
风穿林而过,拍打叶子发出“唰唰”的响声;泉水潺潺远去,哗啦啦如风铃般清脆,谱出了旋律主线,偶尔树枝“咔嚓”一声折断,细细听,虫鸣、鸟叫、熊的吼声辅以和弦,构成了完整的“自然交响曲”……
这里是被世界遗忘了的“桃花源”,是一个不为人知的荒野“天堂”。
在这原始林区里,还有一群可爱的“森林人”,他们在这里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践行着神圣的诺言……
苦不苦?苦。但战士们说,甜比苦多。
这儿有偷粮食的熊,还有会“唱军歌”的狗
“你见过熊么?哈哈,就是纯天然,无污染的那种。”见到外人,奇乾的战士都喜欢“得瑟”一下。
这儿人少,但战士们并不孤独,熊啊、狗啊、鸟啊都是他们的小伙伴。
奇乾排长张千说:“外界看可能觉得这个地方很艰苦,但在这里你不会觉得苦的。”奇乾的战士心里是快乐的,这点毫无疑问,从战士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便能看得出来。
这儿的熊从来不会伤害奇乾的战士,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互不侵犯。不过,熊常常“不守约”,三不五时来中队偷吃的……
中队后院有个储存室,存放着各种好吃的,因为奇乾战士们三餐的食材都靠专车从山下往山上运送。天冷的时候,就会多囤些。熊不知啥时候发现了这个地方,每每光顾,必定“门坏肉亡”……
新来的战士第一次见到这种情况,往往会惊讶地叫出声来,老兵大多感慨一句:“算了,随它吧。大不了多吃几天咸菜嘛,都不容易……”
如果说熊是不速之客,那么狗就是奇乾中队亲切的小伙伴了,战士们为每一条狗都起了自己的名字,浑身黄毛的叫“大黄”,身上黄毛,眼睛周围是黑毛的叫“眼镜”,喜欢趴在角瓜旁的叫“阿瓜”……大大小小五六条呢。
集合的哨声一吹响,狗也会从四面八方飞速地跑过来,在队伍旁“列队”,然后颠颠地跟着队伍一起行进。队伍走,狗也走,队伍停,狗也停,站在食堂前,战士们唱响军歌,狗也跟着“呜嗷呜嗷”叫唤……
说来也怪,只要有外人在,狗便只是停在那里,看着队伍唱歌,闷不做声,但只要没有“陌生人”在,这一幕便会风雨无阻地上演……每到此时,偶有战士会“不守规矩”,偷偷摸一下旁边的狗头,咧嘴笑着,狗也呼呼吐着舌头“笑”。
树多鸟也多,这儿的鸟跟战士们可亲了。奇乾中队的战士制作了上百个鸟巢,挂在林木间,引来百鸟安家。有一次我路过一窝新生的小鸟,它们的眼睛还没睁开,但是能感觉到有人来了,就把嘴巴都张开了。然而我并没有什么东西能喂它们,也不敢喂,怕喂坏了,偷偷拍了张照片就走了,现在想想还有点遗憾。
用袖子蹭蹭满是黑灰的脸,
在镜头前留下最开心的笑容
只要这片森林在,战士们的笑容便在。
他们的职责就是守护这片绿色,让森林免受大火的侵袭,免遭盗采和破坏。
“一年中有多半时间大雪封山,原始林区的道路复杂得很,常常无路可走……但是,森林大火可不管这些,只要天气稍有好转,马上就有燎原的可能,我们不能让大火吞噬这片纯净。”中队士官长布约小兵(彝族)这样说道。
今年林区解冻以来,中队连续打了几场大火。打7月份那场大火时,官兵星夜兼程,在无路可走的林子里追赶火线,背着灭火机具和装备物资,转战一个又一个山头。
夜幕渐渐降临,气温也迅速下降,战士们奔波了几日,早已疲惫不堪。正踏着满地飞舞的草木灰,小心翼翼走在山坡上……“轰”地一声,战士们吓得一激灵,困意全无。大家眼瞅着一棵大树歪下来,伴随一声巨响,结结实实地砸在地上。好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般,被火烧过的站杆纷纷倒下,“噼里啪啦”响成一片,仿佛电影里的“枪战”一般……
前方几个山头后就是火线,战士们竖起耳朵听着响声,警戒地看着身边的站杆,小心翼翼一步一步往前迈……他们必须要继续走,趁着火势较弱将其扑灭,因为一旦错过战机,后果更加难以想象。
鏖战到第二天,大火终于被扑灭,战士们才得以舒口气。看到我举起了相机,一个个都凑了过来,用袖子蹭着满是黑灰的脸和脖子,露出这几天最开心的笑容……镜头靠近时我手抖了一下,他们的嘴唇已经裂开了好几个口子……
退伍前,他为母亲雕了一只“高跟鞋”
“我们奇乾这个地方,别的东西不多,树可是多得很,你就看吧,东南西北看一遍,除了树还是树。”每当新兵下连时,老兵就对新兵这样说。
木头,是奇乾战士们另一个亲密“伙伴”。奇乾中队有个一代代传下来的“根雕室”。据说曾经有位战士入伍前是做木匠的,会一些手艺。奇乾这个地方,就是树多。在一天,他无意中捡到了几块树根,便用手边一些简易工具打磨处理几下,做了一只“乌龟”一只“螃蟹”,栩栩如生。
身边的战友觉得有意思,也开始跟他学习,慢慢地,喜欢的人越来越多,战士们的作品也雕得越来越像样。中队便专门设立了“根雕室”,收藏这些作品,也作为战士们休闲时的一个根据地。
在展览架的一角,一只高跟鞋木雕静静地摆在那儿,那是已退伍老兵周春雨一刀刀雕刻出来的。他说,这只高跟鞋是他为远在四川农村的母亲制作的。高春雨是单亲家庭的儿子,母亲辛辛苦苦把他拉扯大,从来没有穿过高跟鞋。当兵后,他把津贴攒起来想亲自为母亲买双高跟鞋,可上山几年未下过山,只能用刻刀为母亲做一只松木高跟鞋。
是啊!这些木雕大都承载着战友的心绪和感情,下不了山,就每天和这些木头说说话。从展架上一排排看过去,这儿有身披铠甲的“变形金刚”,有呼啸冲天的“长征火箭”,有天上飞翔的“和平鸽”,有地上奔跑的“土拨鼠”……
战士们退伍了,他们的作品却留了下来,这是他们在奇乾生活过的印记。而每一批新兵到来,老兵都会主动传授他们根雕技巧,奇乾中队的“根雕文化”就在这样的传承中一代代延续下去,成为战士们温暖的精神财富。
奇乾,其实早已是战士们心里的家……
中国军网微信(zgjw_81)出品
作者:姚顺雨
编辑:李先慧
编审:曲延涛
投稿邮箱:zgjw_81@126.com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