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候,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征战,韩国军事上长期都是挨打的份即使加入盟军也是小弟,唯一威风的时候就是灭了实力和他相差不大的郑国一跃成为七雄之一;燕国长期默默无闻,时不时还要被齐国欺负,燕昭王时突然崛起,乐毅率五国联军差点灭了偌大的齐国,可惜是昙花一现;楚国地大物博兵多将广却是一个空架子,被秦国欺负得够呛,韩燕楚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名将,也就乐毅和项燕有名气(燕惠王中了田单的离间计,乐毅逃亡到了赵国,项燕在秦国的强大压力下也是独木难支)。
七国中魏赵齐秦军事实力在战国时期都辉煌过一段时间(当然最后是秦国笑到了最后),这四国在当时都拥有一支叱咤风云的雄兵,在列国纷争时时不时露出獠牙一显峥嵘。
魏武卒
战国初期最强悍的重装步兵,是当时的兵中之王。在魏文侯的强力支持下,由名将吴起训练而成。选拔标准非常苛刻:要披三层重甲,能挽十二石的弓弩,手执长戟,腰悬铁剑,每人背五十只弩矢,同时携带三天军粮,日行200里的士兵才可以成为魏武卒。这个标准放到现在,基本上就是特种兵,配置的不是笨重的青铜武器而是更轻便更锋利的铁质武器。
魏武卒一经成军,简直就是当时列国的噩梦,特别是秦国,河西之战和阳晋之战那是暴虐秦国,打得秦国毫无还手之力,河西之地都被魏国抢去设立了河西郡。如果吴起不是奔楚了,真不知道秦国要被魏国欺负到什么地步。后来的庞涓也是率军一路杀到赵国都城邯郸。可惜后来魏国衰弱,桂陵,马陵之战后魏武卒被消灭了大量有生力量后不复神勇。
齐国技击之士
齐国的募兵制从姜齐开始就流传下来,田齐也是一样:先招募一批人,通过各种选拔专挑勇士,然后进行各种训练比如格斗,摔跤,骑术,剑术等等,上阵杀敌获得战功者可授予相应爵位。
齐威王时,重用人才,任用邹忌改革,发展经济,促进粮食生产,武器的数量和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军事上用孙膑,田忌为将,在桂陵,马陵之战给气焰正盛庞涓所率领的魏武卒以迎头痛击,齐宣王,齐湣王时攻陷燕都和伐宋灭宋达到顶峰后就迅速衰败了。
赵国轻骑兵
赵武灵王一代雄主,胡服骑射改革后,军事实力大幅提升,虽然被儿子饿死在沙丘台,但是经他一手打造出来的轻骑兵还在。赵国四大名将中,赵国廉颇,李牧居其二,赵国也是战国后期唯一能和秦国硬碰硬的诸侯国,阏与之战中,赵奢大破十万秦军,战无不胜的秦军以正面交战的方式被击败,列国震惊。可惜长平之战中40万精锐的赵军被赵奢的儿子赵括葬送,赵国也从此一蹶不振。
秦国锐士
战国初期的秦军勇气可嘉但实力偏弱,被魏国痛扁得找不着北。商鞅变法后随着秦国实力的提升军事实力也迅速崛起:商鞅奖励军功,从根子上把秦人悍不畏死的特性激发了出来,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这是支有信仰的军队。
商鞅变法后,秦国训练出20万新军,趁齐国两次击败魏国,魏国军力衰退之时,横空出世一举收复河西,天下为之惊呼,冠以“锐士”之称,从此傲视群雄。秦国以20万新军锐士为基础,横扫六国,笑到了最后。
《荀子》中说:“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按照这说法,应该是秦国锐士强于魏武卒,魏武卒强于齐国技击之士(桂陵,马陵之战中的魏武卒不是吴起最强盛时候),至于赵国轻骑兵排名应该强于魏武卒,毕竟骑兵对步兵还是有很大优势的。当然所处时代不同,不能一概论之,而且名将很重要,君不见吴起奔楚后短时间内训练出的楚军就打败了没有了吴起的魏武卒,廉颇和李牧在的时候秦军也是一样没办法,非要用离间计除去两人才能顺利击败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