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书斋
文/本刊编辑部
因为在中途岛海战中随“飞龙”号一起沉入大海,联合舰队二航战司令官山口多闻在二战结束前,就受到了日本舆论的追捧。在战争结束后,出于种种原因,源田实、渊田美津雄等人在撰写太平洋战争的相关回忆录和著作时,更有意拔高了山口多闻的地位。经过打造的山口多闻形象大致是这样的:他是日本联合舰队中难得的空战天才,对航母舰载机的应用有着超前的眼光,也是日本海军中非常有战略眼光的优秀军官,受到山本五十六的重视,被视为山本五十六的继承人,但也因此遭到南云的打压,在中途岛中未能充分展现其才华。
山口多闻
制造这一神话的目的,是为了贬低南云,凸显南云在中途岛的战败责任,进而维护山本五十六的高大形象。直至新千年后,日本反映太平洋战争的一系列影视作品,比如《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永远的零》等,在塑造山口多闻的形象是也都依据了这一神话。
然而,神话与历史从来就有不小的距离。从履历来看,山口多闻既不是飞行员出身,也未曾系统学过任何空战相关专业。其早年在人日本海军炮兵学校和海军水雷学校学习,在海军大学学习的也是水雷专业,其部队履历一直是作为战列舰和潜艇的舰长或参谋。实际上,到1940年1月15日接任第一联合航空队司令官前,山口多闻的工作履历基本上和海军航空兵没有什么联系。对于航母舰载机,他的理解很难说会比南云强上多少,至少,“空战天才”的称呼显然有些名不副实。
早在生前,山口多闻在联合舰队中的知名度就很高,但这主要得益于他的两项特长。一是剑道,据说他是一位很不错的剑道专家,是当年同期的日本海兵学校毕业生中剑道段位最高的一个人。另外一项特长就是他的胃口很好,据说能一个人吃三人份的饭,每次“长门”号聚餐,山本都要叮嘱将山口多闻那份牛排加倍。
左起第二人为山口多闻,之后依次为甲级战犯岛田繁太郎和“神风特攻”的发明者大西泷治郎
这里要顺便说一句,旧日本军队有很强的剑道和“白刃战”情节,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日本陆军军官随身携带的日本刀。在旧日本海军和陆军中,剑道出众的军官和士兵通常都很受人尊敬,战后日本老兵们在回忆录中,也格外爱吹嘘自己的剑法和拼刺刀功力。参加过太平洋战争的日本老兵的回忆录中,经常有诸如“昭和男儿面对米畜(美国人的日语汉字表达)拼刺刀以一敌众”之类的说法,不少参加过张鼓峰、诺门坎战役的日本士兵晚年回忆中也常常表示出对苏联士兵拼刺刀能力的轻蔑。一些战史爱好者由此得出二战日军拼刺刀水平很高的印象。
老兵的回忆固然可以作为历史的补充,但很难说和历史的真实面貌有多大的重合度。至少,美国、苏联乃至和日军交过手的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士兵的回忆中,对日本士兵的拼刺刀能力并无太深刻的印象。苏军对诺门坎战役的战后统计中,死于白刃战的士兵只占战死总人数的0.6%。在瓜岛战役的特纳鲁河口战斗中,一木清直率领的一木支队(主力来自日本第七师团28联队,曾参与七七事变,并参加过张鼓峰、诺门坎战役,是日军中的精锐部队)面对以新兵为主的美国海军陆战一师的阵地曾多次发动夜袭拼刺刀,每次都是无功而返。美方战地医院的救治记录中曾有这样的记载:一位陆战一师的机枪手轮着工兵锹一个人打死了三个日本兵,被其中一个在临死前一刀扎在了屁股上。在英帕尔和日军作战的英军中的印度士兵,在和日本人拼刺刀时似乎也很少落下风。
美军轰炸机攻击之下的“飞龙”号
话题扯远了。回头继续说山口多闻。山口多闻赢得山本五十六的重视当然不只是凭借剑道和能吃。在联合舰队的“第二梯队”中,他年纪最轻,比南云小五岁,而且履历不错,特别是他和山本一样有过在美国进修和作为驻美武官的经历,不难想象两个人非常谈得来。山口多闻也是山本五十六“偷袭珍珠港”的最早支持者之一。对这样一个年纪轻却资历老,和自己谈得来而又在立场上坚决支持自己的下属,不难想象,山本五十六着意加以提拔的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据此认为山口多闻有多么出色的军事水平,恐怕未必。
比如,在就任第一联合航空队司令官之后,山口多闻便和大西泷治郎(“神风特攻”的发明者,当时是第二联合航空队司令)一起参与了重庆轰炸作战。在此次作战中,山口多闻过分低估了中国空军的抵抗决心和力量,在没有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命令日军轰炸机起飞轰炸重庆,遭到了中国空军的坚决反击,直到零战赶到战场才夺回制空权。此战后山口多闻被称为“杀人多闻丸”(也有说法称这个外号是形容山口在训练中要求严格,姑且存疑)。
在空袭珍珠港得手后,山口多闻曾经多次向山本五十六提出自己对美国海军的种种作战计划。这些计划中不乏轰炸美国本土甚至出兵占领加利福尼亚油田这样的疯狂设想。可见山口多闻的战略眼光,未必有很多人吹嘘的那样高。
之前的“航空书斋”的中谈起过,中途岛海战的失败,主要责任在于山本五十六的作战计划不合理,不能归咎于南云,自然也不能归咎于山口多闻。但是,在赤城、加贺和苍龙号遭到轰炸后,山口多闻和南云的表现,从军人的角度讲都不令人满意。
“飞龙”号之所以躲过了美军的第一波攻击,是因为在行进队形中,它排在四艘航母的最后,而非如某些人所言的山口多闻有先见之明。在“赤城”号遭到轰炸,南云弃舰后,山口多闻迅速接过了“赤城”号的指挥权,并指挥“飞龙”号迅速冲在了机动部队的最前方,甚至把护航的“筑摩”号巡洋舰甩在了目视范围之外,放飞战机去攻击美军航母。当然,南云在收回指挥权后,也发布了类似的命令,只不过山口多闻行动早了一步而已。
“飞龙”号这一举动固然勇猛,却也非常鲁莽:冲在队伍的最前方并无助于扩展航母舰载机的攻击距离,却将“飞龙”号彻底暴露在了美军舰载机之下。在三艘航母遭受打击而且势在必沉的情况下,此时最合理的选择显然是让“飞龙”号保持在队伍最后,机动部队的战列舰和巡洋舰全线压上保护“飞龙”号,同时放飞舰载机。这样,美军舰载机要想攻击“飞龙”号,就要先穿过机动部队的防空网,这就大大加强了“飞龙”号的安全,而“飞龙”号的舰载机依旧可以攻击美军航母。
油画《提督的最后》,反映山口多闻在“飞龙”号中弹后拒绝弃舰,和舰上官兵告别的一幕
由于山口多闻已经和“飞龙”号一起沉入大海,今天的很难判断“飞龙”号猛冲在前的具体动机。 但山口多闻莽撞的举动,结果是直接导致了飞龙号的覆灭。猛冲在前,看似勇猛的“飞龙”号,只是在当天下午13:30分放飞第一波战机。一方面,“飞龙”号本身的舰载机至此被消耗了很大一部分,另一方面,其余航母的舰载机整编工作也始终没有完成,所以,直到下午16:45分左右,“飞龙”号只能如靶子一样漂浮在海上,最终被来自美国海军“企业”号的俯冲轰炸机中队发现。 实际上,仅放飞一波战机,并不需要“飞龙”号改变原本的位置。可以说,山口多闻对“飞龙”号的沉没,负有直接的责任。
(本文部分材料及数据引用自《断剑——中途岛海战尚不为人知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