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最近流行的搬砖啥意思】你说的“搬砖”都是调侃,这个人是真搬砖

分阴当识陶公语 家训时披颜氏篇

◆ ◆ ◆

文 |石禄生

01

时近一年一度的端午,过节的氛围又浓烈起来。

关于端午节的情形,宋代诗人刘克庄在《贺新郎·端午》中描述道:“深院榴花吐。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元代诗人舒頔则在《小重山·端午》中这样写道:“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很显然,重大的中国传统节日,莫不是以家庭为单位开展过节活动。就端午节而言,吃粽子、赛龙舟、祭屈原,基本上是节日标配。

而依笔者看来,在提倡家风文化建设的今天,重温或学习一下古人的家训家规文化,或许也算得上是过端午节的一种新风尚。

在品藏天下牌匾馆,现有一副清代的木质楹联,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分阴当识陶公语,家训时披颜氏篇。”这是一对纲领性的家训家规文化楹联,颇应景端午节的气氛。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上述楹联,它没有列出具体的家风条文,但却为传统家训家规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勤勉做人,就学陶公语录;学习家训家规,翻开《颜氏家训》就是了。把握这两点,一个家庭的家风文化就自然树立起来了。

看了这副楹联,今天的人们自然就会产生一个疑问:“文中的陶公是谁,他有什么了不得的语录值得世人去学习?”

至于“颜氏篇”,我们大概能够想象得到,这是在说《颜氏家训》,毕竟颜氏家训名气太大了。

实际上,历史上被称为“陶公”的人,为数还不少:

其中名气最大的,当数东晋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人生态度,自古以来不知影响了多少中国人。

但是,陶渊明这个“陶公”,并不是前述楹联中的陶公。

此外中国古代民间神仙中,也有一个叫“陶公”的,其全称是陶安公。这是个冶炼师、炼丹师一类的地方性神仙传说人物,显然也不足以载入中华正统家风文化名人之列。

另外唐代还有一个叫陶沔的诗人,也被世称为“陶公”。此人是大诗人李白的好基友,他们两个会同另外四个诗人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曾一起同居过,——啊不是,曾共同隐居在一个山林,时称“竹溪六逸”。

说白了,他们就是想学东晋士人,搞诗书归隐那一套,别的基情倒是没有的。

李白曾写诗夸过陶沔:“陶公有逸兴,不与常人俱。”但是呢,陶沔也不是前述楹联中的陶公。

作为跟陶渊明一样追求自由自在的人,陶沔怎么可能成为中华家风文化中类似祖师爷这种角色的人呢?不可能的。能入历史家风“牌坊位”的人,必定是个很正统的人。

不卖关子了。“陶公”的正解,是一个叫陶侃的东晋名将。是不是感觉有点陌生?事实确是如此,当今的普罗大众,听说过他的人不多。

但是,谁能想到呢,陶侃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曾是个贯穿多个时代的大名人,以至于古代人听到有人说“陶公”,十多八九都知道说的是陶侃,就这么大牌。

这里请容笔者发一句很不严肃的牢骚:“作为历史上家风文化的标志性人物之一,陶侃被现代人普遍遗忘,以至于今人不识陶公者谁,这无疑是中华文化的一大损失。”

02

历史上的陶侃,自幼丧父,他跟他的母亲二人,孤儿寡母过着清贫的生活。但他的母亲湛氏,是一个“风追孟母”的贤良妇人,用心抚养儿子,并把他教育得知书达理。

陶侃也因为他的为人“孝廉”,而被朝廷官员举荐为官吏,后来做了太尉、太守级别的大官。

陶侃是一个思想极其正统之人,可以想象得到,在他的意识中,仁义礼智信那一套儒家思想必定是根深蒂固的;不仅如此,他还很勤奋,根本不允许自己有任何享乐或偷懒的行为出现。

陶侃说过这么一句名言:“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能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用大白话讲,就是说:大禹这种大圣人,尚且珍惜每一寸光阴;至于普通人,就更应该珍惜每一分光阴了,绝不能活着时对社会无益,死后没有声名,否则就是自暴自弃。

由上可见,陶侃主张普通人要比“圣人”更努力,珍惜“分阴”,而圣人无非才珍惜“寸阴”而已。

要知道,在古代度量单位中,1寸=10分。所以说,陶侃是个很务实的人,他认为普通人要改变命运,要比圣人更刻苦。

毋庸置疑,上述言论正是陶侃后来升级为“陶公”的重大言论基础,历史上最有名的“陶公语录”,大概指的就是这句话。

该语录的核心主题思想就是:人生在世,应当珍惜每一分时光,勤勉做事,有所作为。

写到此处,笔者脑海中响起了苏联主旋律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说过的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

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笔者是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热血少年,所以没有理由忘记保尔柯察金的名句。

只是我从不曾想到,有朝一日,我竟然能够在中国古代史料中,发现跟保尔柯察金的名言立场基本相同的古人语录,颇觉得神奇。

是的,陶侃关于珍惜时光、珍惜生命的思想语录,比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语录,早了一千多年,着实令人震惊!

毫无疑问,陶侃的上述语录及其流露出的思想意识,不管放在哪个时代,都是绝对的主旋律、正统思想。无怪乎“陶公语”,在后来的历朝历代中,都被列入家风文化的祖师爷“牌位”中。

值得强调的是,跟许多光说不练空把式的人不同,陶侃的人生勤勉态度,绝对是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的。

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在《世说新语·政事》写到:“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为陶侃的人生态度做了肯定。

事实确是如此。据《晋书·陶侃传》记载:“(陶) 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 (pi)于斋外,暮运于斋内。”

意思是说:陶侃在任广州刺史期间,由于公务比较悠闲,他就每天早上从室内搬砖到室外,傍晚再搬砖回屋内,日日如此。

现在的人都喜欢调侃自己是“搬砖人士”,我想,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搬砖人士”当数陶侃了。当然这是题外调侃。

陶侃无故搬砖,旁人看了自然感到奇怪,就问他为什么这么做。如果是现代人,可能会说“健身”。但陶侃不这么想,他是这么回答的:“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

意思是说:我志在光复中原,(现在)过于安逸,恐怕不能担此重任。潜台词就是:现在有必要通过搬砖,保持励志勤力的状态。

陶侃的勤勉励志,后人无数文人墨客感佩有加。关于陶侃搬砖延伸开来的“搬砖”(运甓)典故,有诸多诗文为证:

  •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曰:“眼为看书损,肱因运甓伤。“
  • 宋代文豪苏轼则写道:“负米万里缘其亲,运甓无度忧其身。”
  • 宋代诗词与书法大家黄庭坚说:“谁令运甓翁,见谓牧猪奴。”

如上所述,陶侃在历史上以其勤勉励志的形象征服了无数后人,而他的“陶公语录”也为历朝历代有识之士所推崇,以至于被当做古代家风文化的榜样人物。楹联“分阴当识陶公语”道出了陶侃的“伟光正”的历史形象。

但是,世人恐怕想象不到,陶侃本人一生保持奋斗姿态,而他的后人却崇尚快意人生的自由感。

前面说到的东晋末年的田园诗人陶渊明,追求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而陶渊明恰恰是陶侃的重孙子。(太)祖孙对比,不免令我们感叹:“同是陶家人,做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03

说完楹联“分阴当识陶公语,家训时披颜氏篇”的上联,我们来谈一谈下联:“家训时披颜氏篇”。

《颜氏家训》,即便是今人,也算比较熟悉了,它被称为有史以来“第一家 训”。古语云:“古今家训,以此为祖”,说的就是《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这部奇书的作者叫颜之推,是介于南北朝到隋朝之间的人。众 所周知,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处于大分裂时期,南北方都有多个朝政,而且更迭频繁。

颜之推先后在多个政体中为官,由此也经历了多次“亡国”。后来隋朝建立,颜之推又为隋朝服务了多年。

纵观颜之推的为官履历,政治亮点不多;但他终以文学家、教育家的身份,在历史上留下了灿烂的声名。

尤其是他创作的《颜氏家训》,在家庭教育方面以儒家文化为思想脉络,系统性地阐述了家风对家庭子弟的宣教作用,首开中华家训家规文化的历史先河。

后世几乎所有其他版本的家训家规,莫不是以《颜氏家训》为母本。在此意义上,颜之推无疑称得上是一代中华历史伟人。

《颜氏家训》全书总共分七卷二十个篇章,它的伟大或了不起,自然不需要笔者多加置评。

在此笔者对颜氏家训中涉及家庭关系的主要篇章,作简单的个人理解总结,或转述其核心要义,以飨读者,顺祝大家端午节安康:

教子篇:颜氏核心思想是,对子女教育要慈威并济,过度的溺爱必将祸害子女。所谓“自古慈母多败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兄弟篇:兄弟相处,最根本的要义是“孝悌为先”,即尊长爱幼。妯娌相处贵在恕己而行。妯娌和,则兄弟和。退一万步讲,万一妯娌不和,兄弟间也不能受妇人之言影响,伤及兄弟感情。

治家篇:其中有一点核心要义是,家庭教化要自上而下。用现代语境来解读,做家长的身体力行,对子女的影响教化作用最大。譬如,父母天天抱着手机看,却又严防未成年子女玩手机,如何行得通?

楹联“分阴当识陶公语,家训时披颜氏篇”,道出了古代社会家风文化的纲领性主旨要义,以及方向性的引导作用。端午时节,品读于此,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最近流行的搬砖啥意思,最近流行的凡尔赛是啥意思,最近流行的搬砖是什么意思,最近流行的搬砖段子”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