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我军东部战区在台岛周边的区域进行了一轮实弹演习,算是对“台独”和佩洛西前两天行为的回应。
自古以来,真理都在射程之中,三国时期也不例外。那么三国时期除了那些武将们拿的神兵利器之外,军队制式装备又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铠甲
不管是大将还是小兵,上了战场总不能是光着身子或者是裹着布条就跑上去送死的。一身好的铠甲相当于是战场上的第二条命。
但其实说是铠甲并不准确,三国时代虽然已经进入了冶铁时代,可普通的士兵身上穿的大多是熟牛皮制成的护住前胸和背部的皮甲;在汉代之后,只有稍微高级点的将领才会身着用几千片铁片串起来的鱼鳞甲。
到三国时已出现了一些新型铠甲。在曹植的《先帝赐臣铠表》中,就已经列有黑光铠、明光铠、两当铠、环锁铠和马铠等五种不同功能和用途的铠甲。
盾
盾在三国时期更接近一种防御工事而不是单兵作战的武器装备。三国时期,盾小橹大。盾指的就是军团在移动作战时,盾兵手持的一种木质防御装备;而橹指的是更加巨大,设置在城墙上防御弓矢和飞石的防御设施。
在《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裴松注引)中就有写道,曹丕在《典论·自叙》中说:“夫事不可自谓己长,余少晓持复,自谓无对;俗名双戟为坐铁室,镶楯为蔽木户。”这里的“楯”就是一种木质的盾牌。
在汉朝的时候从盾还演变出了一种钩、盾结合的复合兵器,叫做“钩镶”。
此种兵器兼具防、钩、推三种功用,一般配合环首刀使用:战斗时一般用左手的钩镶将敌方长兵器钩住(对戟头横出的小枝特别有效),同时右手环首刀挥向敌面门。
刀剑
汉朝中期的时候,冶铁技术其实已经十分成熟,只不过产量不大,因此铁匠们对每把铁制武器都十分的上心,“百炼钢技术”就是在那个时候被发明了出来,并且沿用了近2000年。
因此三国时期的士兵用刀,大多是百炼钢铸造的环首刀。因为刀身坚固,不易折断,如果不用布条将刀剑绑在手上,在用力挥出的时候极易脱手。
而剑在当时也已经十分的成熟,根据考古发现,汉朝的钢铁剑长约1.2米,和出土的环首刀差不多长。
戟和矛
三国时期的长柄武器可选得并不多。虽然赵云耍得一手好枪,但是枪这种更依赖于“捅”的武器并不适用于士兵的军团作战。因此戟和矛这类在挥舞时也能带来足够杀伤的长柄武器才是士兵的标配。
三国时代的卜字戟主要有两种形制:其一是标准形制的卜字戟,其二是横枝向上翘起的改型卜字戟。而在《三国志》中记载的“辕门射戟”射的就是这种武器。
三国演义中说关羽拿的是青龙偃月刀,其实真正的青龙偃月刀到了唐宋时代才真正投入军队使用;但是张飞拿的矛确实是真实的,《三国志·张飞传》中就明确写着张飞在长坂坡的时候“据水断桥,瞋目横矛”。
三国时期的长柄矛才是军队的制式兵器,大量配置部队。因此三国时期所说的“长枪兵”更准确地说起来应是“长矛兵”
唐人李华在其文章《吊古战场文》中写道,“鼓衰兮力竭,矢尽兮弦绝,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蹙兮生死决”,写尽了战争的残酷,但是“降矣哉,终身夷狄”。一个国家的武器装备是维护一个国家主权完整,利益不受损的基础,千百年来,从来都是如此。我国承诺不打第一枪,但是也有绝对的信心对于一切的挑衅给予还击,不使后人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