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如何选择安全裤长度 安全裤如何使用!

危险性较大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目 录

㈠ 人工挖孔桩工程安全监理细则

1 人工挖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审核

■人工挖孔桩施工特点

■方案审核主要内容

2 人工挖孔桩现场安全检查内容

■施工现场应配备的安全防护设备

■挖孔作业一般检查内容

■防止触电检查内容

■防止窒息检查内容

■防止爆破事故检查内容

㈡模板及其支撑工程安全监理细则

1 模板及其支撑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审核

■ 方案设计应包括的内容

■ 方案设计的有关规定

2 模板及其支撑工程搭、拆安全检查内容

㈢ 起重吊装工程安全监理细则

1 起重吊装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审核

2 起重吊装工程现场安全检查内容

■ 对起重作业人员资质及对起重机械的要求

■对作业前安全技术交底的要求

■起重吊装作业一般安全检查内容

■防止高空坠落检查内容

■防止吊装结构失稳检查内容

■防止起重机倾覆检查内容

■防止触电检查内容

㈣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工程安全监理细则

1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审核

■ 对方案编制及审核的要求

■ 设计计算书中需计算并验算的项目

■ 审核时应注意的问题

■ 脚手架搭设方案中违反强制性条文的主要表现

2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安全检查内容

■ 对作业人员资质及作业前安全技术交底的要求

■ 脚手架材质检查内容

■ 立杆基础检查内容

■ 架体与建筑结构拉结(连墙件)检查内容

■ 立杆、纵、横向水平杆(大、小横杆)杆件构造检查内容

■ 剪刀撑及横向斜撑(横向剪刀撑)检查内容

■ 脚手板与防护栏杆检查内容

■ 杆件搭接检查内容

■ 架体内封闭检查内容

■ 通道(斜道)检查内容

■ 卸料平台检查内容

■ 外电防护检查内容

■ 对脚手架搭设验收的有关要求

■ 脚手架搭设易出现的问题归纳

3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使用安全检查内容

4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拆除安全检查内容

■ 对脚手架拆除的安全要求

■ 脚手架拆除时易出现的问题归纳

㈤ 悬挑卸料钢平台工程安全监理细则

■ 悬挑卸料钢平台监理控制要点

■ 悬挑卸料钢平台制作使用过程中监理控制要点

㈥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安全监理细则

1 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审核

2 临时用电现场安全检查内容

■ TN-S接零保护系统检查内容

■ 配电箱、开关箱检查内容

■ 漏电保护器检查内容

■ 现场照明检查内容

■ 配电线路检查内容

■ 电气装置检查内容

■ 变配电装置检查内容

■ 外电防护检查内容

■ 用电档案检查内容

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监理细则

工程概况:棚户区改造工程位于湖北省。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73763.15m2,该工程由两栋27层,四栋28层住宅及配套商业楼组成,本工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两层,其中1#至4#楼为地上28层,5#、6#楼为地上27层。总造价约28582.077万元,合同工期600天。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建筑工程等级为二级,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工程设计特点

地基与基础工程:筏板基础

主体工程: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

勘察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安全控制目标:达到JGJ59-2011安全检查标准,杜绝重大伤亡及火灾事故;监督施工单位完成施工安全生产目标及安全与文明施工达标目标。

㈠人工挖孔桩工程安全监理细则

1、人工挖孔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审核

人工挖孔桩施工特点

人工挖孔的整个过程是用人工自上而下逐层用镐、锹进行挖掘,遇坚硬土层由锤、钎破碎,弃土装入活底吊桶或箩筐内,利用在孔口安装的支架,且以1-2t慢速卷扬机为动力,将弃土提升至地面,再用其他运输工具运出。看似简单的作业过程,却充满着高危险性。这是由人工挖孔施工特点决定的:

1、作业空间窄小

孔底挖孔作业人员始终处在吊物下面作业,孔底空间有限,极易遭受物体打击;挖孔作业人员上下桩孔容易失稳发生坠落。

2、作业环境复杂

人工挖孔直径一般在900cm,深度在20m左右,最深可达23m。施工中可能遇到无地下水或地下水较少的粘土、粉质粘土、含少量的砂、砂卵石、姜结石的粘土层、黄土层,也会遇到地下水位较高、涌水量大的冲击地带及近代沉积的含水量高的淤泥、淤泥质土层。挖孔过程中有时会突然出现涌水和涌泥。随着孔深的增加还可能出现缺氧或严重缺氧现象,有时还会遇到致命的有毒有害气体。

3、施工企业素质参差不齐且往往又层层转包;挖孔人员多是农民工,未受到必要的安全技术培训,自身防护能力较差;井上安全技术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等等。

由于上述原因,人工挖孔墩施工必须进行严格的安全监理。首先应要求施工单位编写人工挖孔桩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及制定内容详实的安全技术措施,方案内容应符合有关规范相关条文及强制性标准(施工安全篇)的要求。监理工程师应对方案进行认真审核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严格检查监督,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

方案审核主要内容

1)预防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的安全措施;

2)预防井壁及护壁坍塌的安全措施;

3)预防人员中毒和窒息的安全措施;

4)预防井内透水和淹溺的安全措施;

5)预防触电的安全措施;

6)预防井底爆破事故的安全措施。

2、人工挖孔桩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内容

施工现场应配备的安全防护设备

1) 垂直起吊机必须配电动起升限位,严禁使用手摇轱辙;

2) 鼓风机或空压机等通风设备;

3) 井孔内排水用的潜水泵等抽水设备;

4) 吊笼、爬梯等人员上下设备;

5) 井孔内防护用的半围防护板网;

6) 井孔内外联络用的通讯联络设备(对讲机或低压电铃等通讯设备);

7) 井孔内照明使用的安全照明灯具;

8) 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绳、应急软爬梯;

9) 急救设施如氧气瓶、氧气面罩等;

10) 备用电源如应急柴油发电机;

11) 气体测试仪。

挖孔作业一般检查内容

1) 施工现场应设围挡与外界隔离,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

2) 孔口四周必须设置护栏,高度不低于1.2m,护栏须采用钢筋牢固焊制。

3) 施工人员必须佩带相应劳动保护用品,井下作业人员,必须穿好长筒绝缘胶靴,井口作业人员必须拴好安全带和系好保险钩。

4) 严禁酒后作业,严禁在孔内吸烟,严禁在孔内使用明火。

5) 作业前,应对机械设备及安全防护用品进行检查,重点检查起吊机架的卷扬机、钢丝绳、限位器、保险装置、刹车制动、机架配重、吊桶等应完好。发现问题应及时停工报修,并在设备试运行正常完好后方可正式使用,不得带病作业。

6) 下孔作业前应对孔口周边和桩孔护壁进行检查,若有地面沉降或护壁变形等异常情况必须及时汇报、处理,确保安全后方可入孔作业。

7) 孔深挖到超过挖孔人身高时,应在桩孔口或孔内护壁凸缘上设置半圆形钢板防护盖(网),当取土吊桶上下运行时,井下人员应紧贴护壁站在半圆形防护盖(网)下,以防落物伤人。若遇起吊大块石,孔内作业人员必须撤离至地面。

8) 正在开挖的桩孔作业停止或已开挖好的成孔,必须设置牢固的盖孔板(网)或设置封闭围栏。

9) 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运离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四周1m 范围内。孔口边不得堆放任何物料或操作工具,以防坠落伤人。

10) 挖孔过程中,随时观察护壁有无裂缝、变形,发现问题及时上报,采取加固措施,以避免塌方,严禁未经汇报私自处理。

11) 机动车辆的通行不得对井壁的安全造成影响。

12) 井台上操作人员不得随意变换,且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尤其在孔内作业时绝对不得擅离岗位。

13) 井孔内外应设置对讲机或低压电铃等通讯工具,井上、下应经常保持联络;井上人员要认真观察孔内一切动态,保持与孔内人员不断联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4) 孔内必须设置应急用软爬梯,并随孔深度增加而放长至工作面,供孔内作业人员应急出孔使用。

15) 桩孔必须每挖深0.4m-0.9m左右及时护壁,严禁只挖不护,护壁厚度和配筋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严禁随意减少。

16) 孔口护壁必须高于原地面20-30cm,保护井口并防止物体滑落井内伤人。

17) 操作时上下人员应轮换作业,连续工作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

18) 挖孔作业人员必须使用专用爬梯上下或乘坐专用安全乘人吊笼。任何情况下,提升设备不得超载运行,并应经常检查、维修和保养。

19) 供人员上下井使用的电葫芦、吊笼等应安全可靠并配有自动卡紧保险装置,使用前必须检验其安全起吊能力。不得使用麻绳和尼龙绳吊挂或脚踏井壁凸缘上下。

20) 严禁在护壁养护时间不够,混凝土未达规定强度时拆模,以防造成坍塌事故。

21) 供井内作业用的风镐管、通风管、抽水管、电源线等必须妥善放置并固定牢靠,且应沿井壁边敷设,防止脱落防人。

22) 井孔内上下传递物品和工具时,严禁抛掷,必须用吊索系牢传递。

23) 装渣筒上下时,必须对准孔中心,挂钩牢固,筒的插销要到位。筒与挂钩处要加铁丝绑扎牢固,以免碰撞时脱钩。

24) 禁止在夜间进行挖孔作业,遇特殊情况需夜班作业时,须经现场安全负责人同意,并有安全员现场指挥、监督检查与技术指导,且井口周围应悬挂警示灯。

防止触电检查内容

1) 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卸必须由持证电工操作。

2) 施工现场用电必须采用三相五线制,三级配电、二级保护。所有设备必须按一机一闸一箱一漏进行配置。

3) 各孔用电必须分闸,严禁一闸多用。

4) 孔上电缆必须架空2.0m以上,,严禁拖地和埋压土中。

5) 井下照明应采用安全矿灯或12V以下的安全灯。

6) 电器设备金属外壳必须可靠接地(PE)。

7) 潜水泵长期留在孔下使用时,其绝缘性能要经常用500V摇表进行检查,其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0.5MΩ,否则,应进行拆检烘干。

8) 孔内电缆、电线必须有防磨损、防潮、防断等保护措施。一般应采用防水橡皮护套电缆。电源线不得有接头,不得承受外力。

9) 井底抽水时,作业人员必须离开井孔,严禁人机同坑作业。

防止窒息检查内容

1) 每日开工前必须检测井下有无有毒有害气体,并应有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一般做法是每次下孔作业前先用鼓风机通风10分钟,将井内空气彻底予以更换。特别是对存在臭水、污泥和异味的井孔,下井作业前除必须对井内送风外换气,尚应用气体测试仪或小动物(如鸽子)等进行检测,确认无有毒气体后方可下井。

2) 桩孔开挖深度超过10m时,应有专门向井下送风的设备。即不间断向孔内送风,输入量应大于25L/S,以防有害气体中毒窒息事故发生。地面还须常备氧气瓶等急救用品。

3) 施工中发现有毒气体含量超过允许值或氧气含量达不到要求值时,应立即停止作业,进行除毒、充氧,重新检测达到要求后方可恢复作业。

4) 孔内人工凿岩时,必须戴防尘口罩。

㈡模板及其支撑工程安全监理细则

1、模板及其支撑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审核

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大模板等;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及特殊结构模板工程均应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对于高大模板工程、水平混凝土的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0m的,以及施工荷载大于10kN/㎡,或集中荷载大于15kN/㎡的模板支撑系统尚须经专家组予以论证。施工单位应根据专家论证意见完善施工方案。在向监理提交施工方案时,应将专家论证意见附于其后。

方案中的设计计算及安全技术措施必须符合强制性条文的要求,并应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对缺少安全技术措施或不符合强制性条文要求的应提出监理审核意见,要求重新编制或补充完善。

方案设计应包括的内容

1) 绘制配板设计图、连接件和支撑系统布置图、细部结构和异型模板及特殊部位详图;

2) 根据结构构造型式和施工条件确定模板载荷,对模板和支撑系统做力学验算;

3) 编制模板与配件的规格、品种与数量明细表;

4) 制定技术及安全措施,包括:模板结构安装及拆卸的程序,特殊部位、预埋件及预留孔洞的处理方法,必要的加热、保温或隔热措施、安全措施等;

5) 制定钢模板及配件的周转使用方式与计划;

6) 编写模板工程施工说明书。

方案设计的有关规定

按照《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的要求,模板设计施工方案中应满足下列要求:

1) 组成模板结构的模板应采用组合荷载验算其刚度,其容许挠度应符合相关规定:

2) 组成模板所有材料的强度设计值,应按国家现行规范有关规定取用。并应根据组合模板的新旧程度、荷载性质和结构不同部位,乘以系数1.0-1.18。

3) 当验算模板及支撑系统在自重与风荷载作用下抗倾覆的稳定性时,抗倾覆系数不应小于1.15。

4) 支撑系统应经过设计计算,保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当支柱或其节间的长细比大于110时,应按临界荷载进行核算,安全系数可取3-3.5。支撑系统中,对连续形式和排架型式的支柱应适当配置水平撑与剪刀撑,保证其稳定性。

5) 简单的模板工程可按预先编制的模板荷载等级和部件规格间距选用图表,绘制模板排列图及连接件与支持件布置图,并对关键的部位做力学验算。

2、模板及其支撑工程搭、拆安全检查内容

1) 结构复杂的模板,装、拆应严格按照方案中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严禁任意变动。

2) 操作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操作技术交底。

3) 支模应按规定的作业程序进行,应边安装边支撑固定。特别是在安装预组装成片模板时,应边就位、边校正和安设连接件,并加设临时支撑稳固。模板未固定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以防倾覆。

4) 严禁在连接件和支持件上攀登上下,并严禁在同一垂直面上装、拆模板。

5) 支设悬挑形式的模板时,应有稳固的立足点。支设临空构筑物模板时,应搭设支架或脚手架。

6) 对于上方施工可能坠落物件的通道口,在其受影响的范围内,必须搭设顶部能防止穿透的双层防护廊。

7) 模板的支柱、纵横向水平杆、剪刀撑等均应按设计的规定布置。当设计无规定时,一般支柱的纵横间距不宜大于1.5m;纵横向水平杆的上下步距不宜大于1.4m,纵横向的垂直剪刀撑间距不宜大于6m。当支柱高度小于4m时,应设上下两道水平撑和垂直剪刀撑。以后支柱每增高2m再增加一道水平撑,水平撑之间还需增加剪刀撑一道。当楼层高度超过10m时,模板的支柱应选用长料,同一支柱的连接头不宜超过2个。

8) 模板支柱底部应夯实,设置木垫板,增加立柱的承压面积及稳固性,不得随意用砖头等作为垫板使用。

9) 现浇整体式多层房屋和构筑物安装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结构的强度应达到能承受上层模板、支撑系统和新浇筑混凝土的重量时,方可进行。否则下层楼板结构的支撑系统不得拆除,且同一部位上下层支柱应在同一垂直线上。

10)安装及拆除模板时,高度超过3.5m时,必须搭设脚手架及工作平台。不准站在柱模板上操作和在梁底模上行走,更不允许利用拉杆、支撑攀登上下。

11)登高作业时,操作人员应系好安全带。连接件必须放在箱盒或工具袋中,严禁放在模板或脚手板上,扳手等各类工具必须系挂在身上或置放于工具袋内,不得掉落。

12)模板的预留孔洞、电梯井口等处,应加盖或设置防护栏,必要时应在洞口处设置安全网。

13)组合模板安装及拆除时,上下应有人接应,钢模板应随装拆随转运,不得堆放在脚手板上。已拆活动的模板,必须一次性连续拆除完毕方可停歇,严禁留下不安全隐患。

14)安装及拆除过程中,除操作人员外,下面不得站人。高处、复杂结构模板的拆除,应有专人指挥和切实的安全措施,并在下面标出作业区,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作业区。

15)拆模时,混凝土必须满足所需强度的要求,经确认已达拆模强度时,方可拆除。

16)拆模时应按后支先拆、先撑后拆的原则进行,先拆非承重部位,后拆承重部位。

17)严禁将支柱全部拆除后,一次性成片拉拽撬落模板。严禁用吊车直接吊除没有撬松动的模板。

18)混凝土板拆模后形成的临边或孔洞,应进行防护。高处拆模作业时,应配置登用具或搭设支架。

19)模板拆除后,临时堆放处离楼层边沿不应小于1m,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m。楼层边口、通道口、脚手架边缘等处,严禁堆放任何拆下物件。

20)预组装模板拆除时,垂直吊运应采取两个以上的吊点,水平吊运应采取四个吊点,吊点应合理布置并作受力计算。

21)预组装模板拆除时,宜整体拆除,并应先挂好吊索,然后拆除支撑及拼接两片模板的配件,待模板离开结构表面后再起吊,吊钩不得脱钩。

22)在组合模板上加设的电线和使用的电动工具,应采用36V的安全电压或采取其他有效的防触电安全措施。

施工设施和人员与架空线路最小安全距离

外电显露电压

最小安全操作距离(m)

lkV以下

4

1-l0kV

6

35-110kV

8

154-220kV

10

330-500kV

15

23)钢模板用于高耸建筑施工时,应有防雷击措施。

24)在架空输电线路下面安装和拆除模板时,起重机吊臂、吊物、钢丝绳、外脚手架和操作人员等与架空线路的最小安全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如不符合时,应停电作业;不能停电时,应有隔离防护措施。

25)遇六级以上大风时,应暂停室外的高处作业。有雨、霜时应先清扫施工现场,不滑时再进行作业。

㈢起重吊装工程安全监理细则


1、起重吊装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审核

起重吊装属于危险性较大的施工作业工程。常因吊装方案不当、技术交底不明确、安全措施不够、起重指挥不当、司机误操作,以及违反吊装操作规程等情况而发生机械设备及人员伤亡事故,有些甚至是车毁人亡的重大事故。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认真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对于施工难度较大、容易发生重大事故的起重吊装工程,必须结合现场实际,参考同类工程成熟的施工经验,制定两个以上的吊装方案,经专家论证审查,进行安全、技术、经济等方面的比较,择优选取。方案应根据专家论证意见进行修改、补充、完善,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审签后提交监理审核。

施工方案中安全技术措施主要应包括如下内容:

① 对起重司机、起重工及起重指挥人员资质及对起重机械完好性的要求。

② 对作业前安全技术交底的要求

③ 吊装作业一般安全措施

④ 防止高空坠落安全措施。

⑤ 防止吊装结构失稳安全措施。

⑥ 防止起重机倾覆安全措施。

⑦ 防止触电安全措施等。

监理应对起重吊装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认真审核,方案必须符合强制性条文要求并满足起重吊装之安全需要。对缺少安全技术措施或不符合强制性条文要求的应提出监理审核意见,要求重新编制或进一步补充完善。

2、起重吊装工程现场安全检查内容

对起重作业人员资质及对起重机械的要求

1) 起重司机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操作证或公安部门颁发的机动车驾驶执照后,方可持证上岗。

2) 起重吊装的作业人员和指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

3) 用于大型设备及构配件吊装作业的起重机械,必须状况良好,检验合格,具有起重

机主管部门颁发的使用许可证。

对作业前安全技术交底的要求

1) 吊装作业前必须进行施工安全技术交底,未经技术交底的不得实施吊装。

2) 交底执行会签制度,交底结束交底人与被交底人双方应在交底文件上签字。

3) 施工人员应按交底要求进行吊装作业.不得擅自变更吊装方法。

起重吊装作业一般安全检查内容

1) 起重机械上的各种安全防护装置及监测,指示,自动报警信号装置等应齐全完好,安全防护装置不完整或已失效的起重机械不得使用。

2) 吊装工作区域应有明显标志,并设专人警戒,与吊装无关人员严禁人内。起重机工作时,起重臂杆旋转半径范围内,严禁站人或通过。

3) 吊装时,应有专人负责统一指挥,指挥人员应位于操作人员视力能及的地点,并能清楚地看到吊装的全过程。起重机驾驶人员必须熟悉信号,并按指挥人员的各种信号进行操作;指挥信号应事先统一规定,发出的信号要鲜明、准确。

4) 吊装作业应按方案规定的吊装工艺和程序进行,未经计算和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不得随意改变吊装工艺程序。

5) 多点吊装时必须防止吊件受力不均遭受破坏。应根据吊装工艺及吊装措施进行吊装。

6) 起重机械工作中如遇故障或有不正常现象时,应放下重物,停止运转后进行故障排除,严禁在运转中进行调整或检修。

7) 当施工现场有多台吊装设备同时作业时应制定防碰撞措施。

8) 实行多班作业的要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好记录和检查工作。

9) 当工作地点的风力达到五级时,不得进行受风面积大的起吊作业;当风力达到六级及六级以上时,禁止在露天进行起重机移动和吊装作业;遇有大雪、大雾、雷雨等恶劣气候或夜间照明不足,致使指挥人员看不清工作地点,操作人员看不清指挥信号时不得进行起重吊装作业。

10)起重机停止工作时,应刹住回转和行走机构,锁好司机室门。吊钩上不得悬挂构件,并应升到高处,以免摆动伤人和造成吊车失稳。

防止高空坠落检查内容

1) 吊装人员应戴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应佩安全带,穿防滑鞋,带工具袋。

2) 运输、吊装构件时,严禁在被运输、吊装的构件上站人指挥和放置材料工具。

3) 吊装层应设临时安全防护栏杆或采取其他确保安全的措施。

4) 登高用梯子、临时操作台应绑扎牢靠;梯子与地面夹角以60—70°为宜,操作台跳板应铺平且绑扎牢固,严禁出现探头板。

防止吊装结构失稳检查内容

1) 作业时,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按设备性能,起重量大小进行试吊,确定吊点中心,保证平衡起吊就位。对不明重量物体应查清重量再行起吊,严禁超重吊装。

2) 重物吊离地面约10cm时应暂停起吊并进行全面检查,确认良好后方可正式起吊。

3) 起吊物品应绑扎牢固。吊钩悬挂点应与吊物的重心在同一垂直线上,吊钩钢丝绳应保持垂直,严禁偏拉斜吊,落钩时应防止吊物局部着地引起吊绳偏斜,吊物未固定时严禁松钩。

4) 构件吊装就位,应经初校并临时固定或可靠连接后方可松钩摘钩,最后固定后方可拆除临时固定工具。高宽比很大的单个构件,未经临时或最后固定组成一稳定单元体系前,应设溜绳或斜撑加以稳固。

5) 构件固定后不得随意撬动或移动位置,如需重校时,必须回钩。

6) 起吊大件或不规则组件时,应在吊件不同方向上拴以牢固的溜绳溜住。

7) 吊起的重物不得在空中长时间停留,当作业中休息或离开前应将吊物落到地面。在空中短时间停留时,操作人员和指挥人员均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防止起重机倾覆检查内容

1) 起重机行驶的道路必须平整、坚实、可靠,停放地点必须平坦。

2) 起重机不得停放在斜坡道上工作,不允许起重机两条覆带或支腿停留部位一高一低或土质一硬一软。

3) 起吊构件时,吊索要保持垂直,不得超出起重机回转半径斜向拖拉,以免超负荷和钢丝绳滑脱或拉断绳索而使起重机失稳。

4) 起重机操作时,臂杆提升、下降、回转要平稳,不得在空中摇晃,同时要尽量避免紧急制动或冲击振动等现象发生。未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和未经有关技术部门批准,起重机严禁超负荷吊装,以避免加速机械零件的磨损和造成起重机倾翻。

5) 起重机应尽量避免满负荷行驶;在满负荷或接近满负荷时,严禁同时进行提升与回转两种动作,以免因道路不平或惯性力等原因引起起重机超负荷而酿成翻车事故。

6) 当两台吊装机械同时作业时,两机吊钩所悬吊构件之间应保持5m以上的安全距离。

7) 双机抬吊构件时,要根据起重机的起重能力进行合理的负荷分配(起吊重量不得超过两台起重机所允许起重量总和的75%,每一台起重机的负荷量不宜超过其安全负荷量的80%)。

8) 双机抬吊操作时,必须在统一指挥下,动作协调,同时升降和移动,并使两台起重机的吊钩、滑车组均应基本保持垂直状态。两台起重机的驾驶人员要相互密切配合,防止一台起重机失重,而使另一台起重机超载。

防止触电检查内容

1) 吊装现场应有专人(持证电工)负责安装、维护和管理用电线路和设备。

2) 构件运输、起重机在电线下进行作业或在电线旁行驶时,构件或吊杆最高点与电线之间水平或垂直距离应符合安全用电的有关规定。

3) 使用塔式起重机或长吊杆的其他类型起重机及钢井架,应有防雷接地措施;各种用电机械必须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措施,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并定期进行接地极电阻摇测试验。

㈣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工程安全监理细则

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审核

对方案编制及审核的要求

高度超过24m的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应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必须包括工程概况、搭设方案、设计计算及绘制搭设图纸、搭设及拆除的安全技术措施以及验收措施等内容。由施工技术人员根据工程实际编制后经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审核,并经建筑施工单位(公司)有关部门会签再报送总工程师审批。总工审批并加盖施工单位公章后,再报送监理审核。
监理应对脚手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中的总体设计布置、支撑方式,以及设计计算及验算结果进行审核,审核结果及安全技术措施必须符合强制性条文要求,并应满足安全施工的需要。对于内容不全,安全预防措施不够,计算方法不得当或计算不准确的施工方案,必须退回重新编制。

设计计算书中需计算并验算的项目

按规范要求,脚手架搭设设计计算书中如下项目需进行计算并验算:

1)纵、横向水平杆的抗弯强度、挠度;

2)立杆的稳定性;

3)立杆的地基承载力;

4)斜撑杆的稳定性;

5)连墙件的强度和稳定性;

6)扣件的抗滑力;

7)如为悬挑式钢管脚手架,则有悬挑杆的强度、刚度和抗倾覆计算并验算。

上述第2项“立杆稳定性”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l当脚手架搭设尺寸采用相同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和连墙件间距时,应计算底层立杆段。

l当脚手架搭设尺寸中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和连墙件间距有变化时,还必须对出现最大步距或最大立杆纵距、立杆横距、连墙件间距等部位的立杆段进行验算。

审核时应注意的问题

1) 当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尺寸符合表1或表2时,相应杆件可不再进行设计计算。但连墙件及立杆地基承载力等仍应根据实际荷载进行设计计算并绘制施工图。

2) 当脚手架搭设高度在25-50m时,应对脚手架整体稳定性从构造上进行加强:

²纵向剪刀撑必须连续设置;

²增加横向剪刀撑(横向斜撑);

²连墙件的强度相应提高,间距缩小;

²在多风地区对搭设高度超过40m的脚手架,考虑风涡流的上翻力,应在设置水平连墙件的同时,还应有抗上升翻流作用的连墙措施等,以确保脚手架的使用安全。

3) 当搭设高度超过50m时,除上述在整体稳定性上进行加强外,尚应采取如下措施:

²用双立杆加强;

²分段卸荷---沿脚手架全高分段将脚手架与梁板结构用钢丝绳吊拉,将脚手架的部分荷载传递给建筑物承担;

²分段悬挑---采用分段搭设,将各段脚手架荷载传给由建筑物伸出的悬挑梁架承担。

4) 高层建筑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应有避雷接地设计,即架体应可靠接地。

常用敞开式双排脚手架的设计尺寸(m)

连墙

件设

立杆横距(架宽)lb/m

大横杆

步 距

h

下列荷载时的立杆纵距la/m

允许搭设高度

H

2+4×0.35

(kN/m2)

2+2+4×0.35

(kN/m2)

3+4×0.35

(kN/m2)

3+2+4×0.35

(kN/m2)

二步三跨

1.05

1.20-1.35

2.0

1.8

1.5

1.5

50

1.8

2.0

1.8

1.5

1.5

50


1.30


1.20-1.35

1.8

1.5

1.5

1.5

50

1.8

1.8

1.5

1.5

1.2

50


1.55


1.20-1.35

1.8

1.5

1.5

1.5

50

1.8

1.8

1.5

1.5

1.2

37

三步三跨


1.05


1.20-1.35

2.0

1.8

1.5

1.5

50

1.8

2.0

1.5

1.5

1.5

34

1.30

1.20-1.35

1.8

1.5

1.5

1.5

50

1.8

1.8

1.5

1.5

1.2

30

注①:脚手架几何尺寸代号说明:

h ---上下两根大横杆(纵向水平杆)之间的距离,称为步距;

lb---双排架里外两排立柱之间的宽度,称为立杆横距,也称为架宽;

la---里排或外排脚手架任意两根立柱之间的距离,称为立杆纵距,也称为立杆间距或跨距。

注②:表中考虑脚手架上最多有四层脚手板和1-2层作业层。

荷载内容解释如下:

2+4×0.35(kN/m2):一层装修施工荷载(2kN/m2)+四层脚手板自重(每层0.35kN/m2);

2+2+4×0.35(kN/m2):二层装修施工荷载(每层2kN/m2)+四层脚手板自重(每层0.35kN/m2);

3+4×0.35(kN/m2):一层砌筑施工荷载(3kN/m2)+四层脚手板自重(每层0.35kN/m2);

3+2+4×0.35(kN/m2):砌筑、装修各一层(5kN/m2)+四层脚手板自重(每层0.35kN/m2);

2+2×0.35(kN/m2):一层装修施工荷载(2kN/m2)+二层脚手板自重(每层0.35kN/m2);

3+2×0.35(kN/m2):一层砌筑施工荷载(3kN/m2)+二层脚手板自重(每层0.35kN/m2)。

脚手架搭设方案中违反强制性条文的主要表现

目前,编制脚手架搭设方案违反强制性条文的突出表现主要有以下方面,应引起足够重视:

⑴ 一些工地搭设脚手架前,没有按照规范规定编制搭设及拆除施工方案,或方案中无必要的设计计算内容,或虽经计算,但荷载取值及计算方法均不符合规范规定,此种做法势必为脚手架的安全使用埋下隐患。

⑵ 方案没有按高度来考虑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正确的方法是应按脚手架的搭设高度将其分为三种类型来处理:

l 高度在24m以下时,可按规范构造要求所列的杆件间距搭设(满足表1或表2的要求),不必再进行计算,但连墙件及立杆地基承载力等仍应根据实际荷载进行设计计算。

l 高度在24m-50m时,应按规范规定的计算方法,核算杆件间距及立杆整体稳定性。

l 高度在50m以上时,应按规范第5.3.8条的规定,另行专门设计。

2、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现场搭设检查内容

对作业人员资质及作业前安全技术交底的要求

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 5036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合格者方可持证上岗。

脚手架搭设前,工地工程技术人员应按施工方案编制作业指导书,并对作业人员认真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结束,交底人员及被交底人员均应在交底书上签字。

脚手架材质检查内容

⑴ 脚手架材质规格应符合规范规定及施工方案要求

脚手架钢管应采用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中规定的3号普通钢管,锈蚀及变形超过规定的禁止使用。下表为常用脚手架钢管规格尺寸。

脚手架钢管尺寸(mm)

截面尺寸

最大长度

外径d

壁厚t

横向水平杆

其它杆

48.3

51

3.6

3.0

2200

6500

⑵ 脚手架搭设必须选用同一种材质;禁止使用竹脚手架。

⑶ 严禁将外径48mm与51mm的钢管混合使用。

⑷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应采用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具体技术质量要求如下:

① 铸件不得有裂纹、气孔;不宜有苏松、砂眼或其他影响使用的铸造缺陷;

② 扣件与钢管的贴合面必须全面吻合,确保与钢管扣紧时接触良好;

③ 扣紧活动部位应能灵活转动,旋转扣件的两旋转面间隙应小于1mm;

④ 当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5mm;

⑤ 扣件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

⑥ 扣件螺栓拧紧力矩宜为40-50 N·m ,当拧紧力矩达65 N·m时,扣件不得破坏;

⑦ 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扣件质量检验要求

项 次

检 验 项 目

要 求

新扣件

1

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专业检测单位测试报告

必须具备。对质量有怀疑时,应按GB15831规定抽样检测

2

表面质量及性能

应符合上述技术要求①-⑥项的规定

3

螺栓

不得滑丝

旧扣件

4

不得有裂纹、变形,其他同本表新扣件第2、3项要求

立杆基础检查内容

⑴ 脚手架立杆基础应符合如下要求:

²搭设高度在25m以下时,可素土夯实找平,上面铺5cm厚木板,长度为2m时,垂直于墙面放置;长度为3m时,平行于墙面放置。【试验表明:立柱下(立柱于木垫板之间应加设标准底座)加设木垫板(板厚5cm,板长200cm),可将地基土的承载能力提高5倍以上。当木板长度大于2跨时,将有助于克服两立杆间的不均匀沉陷。】

²搭设高度在25-50m时,应根据现场地耐力情况设计基础做法或采用回填土分层夯实,达到要求时,可用枕木支垫,或在地基上加铺20cm厚道渣,其上铺设混凝土板,再仰铺12-16号槽钢。

²搭设高度超过50m时,应进行计算并根据地耐力设计基础做法,或于地面下1m深处采用灰土地基,或浇注40cm厚混凝土基础,其上采用枕木支垫。

⑵ 立杆底部与垫板之间必须加设底座。

搭设时应将底座置于木垫板之上,再将立杆放于底座内。不准将立杆直接置于木板上,否则将改变垫板受力状态。

⑶ 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其作用是用以固定立杆底部,约束立杆水平位移及沉陷。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⑷ 脚手架基础地势较低时,其周围应设有排水措施,防止下部积水。

⑸ 当脚手架基础下有设备基础、管沟时,在脚手架使用过程中不应开挖,否则必须采取加固措施。

架体与建筑结构拉结(连墙件)检查内容

⑴ 连墙件设置的数量应经过设计计算,除应满足立杆稳定及连墙件的受力要求外,尚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连 墙 件 布 置 最 大 间 距(m)

脚手架高度

竖向间距(H1)

水平间距(L1)

每根连墙件覆盖面积(m2)

双排

≤50m

3h

3la

≤40

>50m

2h

3la

≤27

单排

≤24m

2h

3la

≤40

H1---上下两个连墙件之间的距离,称为连墙件的竖向间距;

L1---左右两个连墙件之间的距离,称为连墙件的水平间距;

H ---大横杆步距;

La---立杆纵距(或立杆跨距)。

⑵ 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² 连墙件应均匀布置且应靠近主节点,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² 连墙件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大横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取其他可靠措施固定;

² 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

² 一字形、开口形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m(两步)。

⑶ 对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宜采用刚性连墙件亦可采用柔性连墙件。所谓柔性连墙件亦即拉筋和顶撑配合使用的附墙连接方式。严禁使用仅有拉筋的柔性连墙件。

⑷ 对高度在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

⑸ 连墙件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²连墙件中的连墙杆或拉筋宜呈水平布置,当不能水平布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不应采用上斜连接。

²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

⑹ 当脚手架下部(7m以下时)暂不能设连墙件时可搭设抛撑以保持脚手架的稳定。

抛撑宜采用通长杆件与脚手架可靠连接,与地面倾角应在45°-60°之间;连接点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抛撑应在连墙件搭设后方可拆除。

⑺ 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两步。

立杆、纵、横向水平杆(大、小横杆)杆件构造检查内容

⑴ 主节点及其构造检查内容

立杆、纵向水平杆(大横杆)、横向水平杆(小横杆)三杆仅靠的扣接点称为主节点。大横杆要绑在立杆内侧。小横杆绑在大横杆的下侧。立杆与大横杆之间的连接扣件及大横杆与小横杆之间的连接扣件均为直角扣件,两扣件中心距不得大于150mm。

⑵ 立杆、大横杆、小横杆等杆件间距要符合规范规定和施工方案的要求。

立杆是脚手架主要受力杆件,间距应按规范及设计均匀设置;大横杆步距的变化也直接影响脚手架的承载能力,其步距亦应按规范及设计进行设置,两者的间距均不得随意加大。当遇门口等处需加大间距时,应按规范规定进行加固。

⑶ 主节点处的小横杆施工过程中严禁拆除。

在作业层,应在两立杆(即两个主接点)之间再增加一道小横杆,以缩小脚手板的跨度,工作时不得拆除。当作业层转入其他层时,中间处小横杆可以随脚手板一同拆除,但主接点处的小横杆施工过程中严禁拆除。

设置小横杆的作用一是承受脚手板传来的荷载;二是增加脚手架横向平面的刚度;三是约束双排脚手架里外两排立杆的侧向变形。

单排脚手架小横杆的设置位置,与双排脚手架相同。但单排脚手架不能用于半砖墙、18cm墙、轻质墙、土坯墙等稳定性差的墙体。单排脚手架小横杆在墙上的搁置长度不应小于18cm,一是因为小横杆入墙过小影响支点强度,二是单排脚手架向外侧产生变形时,小横杆容易拔出。

剪刀撑及横向斜撑(横向剪刀撑)检查内容

⑴ 剪刀撑的搭设应符合规范规定及施工方案要求。

剪刀撑是防止脚手架纵向变形的重要措施,合理设置剪刀撑可以增强脚手架的整体刚度,提高脚手架承载能力12%以上。
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

剪刀撑与地面的倾角

45°

50°

60°

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最多根数

7

6

5

每组剪刀撑跨越立杆根数为5-7根,且不应小于6m,斜杆与地面夹角宜在45°-60°之间。

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一组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中间部分可间断设置,各组剪刀撑之间的间距不应大于15m。

高度在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剪刀撑。

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与立杆或伸出的小横杆进行连接,旋转扣件中心线与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底部斜杆的下端应置于垫板之上。

⑵ 横向斜撑(横向剪刀撑)的搭设应符合规范规定及施工方案要求。

一字形、开口形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均必须设置横向斜撑。

高度在24m以下的封闭形脚手架可不设横向斜撑。

高度在24m以上的封闭形脚手架,为增强脚手架横向平面的刚度,可在脚手架拐角处及中间沿纵向每隔6跨在横向平面内加设斜杆,由底至顶呈“之”字形布置。遇操作层时可临时拆除,转入其他层时应及时补设。

剪刀撑、横向斜撑搭设应随立杆、纵向和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

脚手板与防护栏杆检查内容

⑴ 作业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稳,严禁出现探头板。

普通脚手板应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m时,可设置两根,但应将脚手板两端与其可靠固定,严防倾翻。脚手板可采用对接、搭接两种方式铺设。采用对接时,接头处下面必须设二根小横杆,脚手板外伸长应取130-150mm,两块脚手板外伸长度之和不应大于300mm。采用搭接时,接头必须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应不小于200mm,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凡脚手板伸出小横杆大于20cm的称为探头板。由于目前铺设脚手板大多不与脚手架绑扎牢固,若有探头板有可能造成坠落事故,为此必须严禁探头板出现。当操作层不需沿脚手架长度铺满脚手板时,可在端部采用护栏及立网将作业面限定,把探头板封闭在作业面以外。

脚手架外侧应按规定设置密目安全网全封闭,网间要连续严密。安全网设置在外排立杆的里面。密目网必须用合乎要求的系绳将网周边每隔45cm(每个环扣间隔)系牢在脚手架上。

⑵ 作业层、斜道的栏杆和挡脚板的搭设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²栏杆和挡脚板均搭设在外立杆的内侧;

²上栏杆上皮高度应为1.2m;中栏杆上皮高度为600mm;

²挡脚板高度不小于180mm;

⑶ 脚手架上均布荷载的标准值为:用于结构施工为3kN/m2;装修施工为2kN/m2。

杆件搭接检查内容

⑴ 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接连接,大横杆的接长也应采用对接法,立杆与大横杆的接头距主接点的距离应小于1/3跨度。

立杆若采用搭接,当受力时,因扣件的销轴受剪,降低承载能力,试验表明:对接扣件的承载能力比搭接大2倍以上;大横杆采用对接可使小横杆在同一水平面上,有利于脚手板铺设;立杆及大横杆同步或同跨内不宜有两个接头。

⑵ 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均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m,用两个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立杆上或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

架体内封闭检查内容

作业层脚手板下面应设一道大网眼的平网。且每隔10m设一道平网防护。当作业层脚手板与建筑物之间缝隙大于等于15cm已构成落人落物危险时,应进行封闭。

通道(斜道)检查内容

脚手架上的通道(斜道)应符合规范规定及施工方案要求。

脚手架上应专门设置上下的人行通道(斜道)。通道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在脚手架外侧;一种是在脚手架内侧。

通道(斜道)搭设在脚手架的外侧,一般采取“之”字形盘旋而上,坡度宜用1:3,宽度不小于1m。运料斜道宽度不小于1.5m,坡度1:6。

两端转弯处应设置平台,平台宽度不小于1.5m,长度为斜道宽度的2倍。通道侧面和平台的三面临空处按临边防护要求设置防护栏杆及挡脚板。通道应设防滑条,间距300mm。

卸料平台检查内容

卸料平台的搭设应符合规范规定及施工方案要求。

卸料平台要有搭设方案,平台的搭设要符合设计要求,要有限定荷载标牌。不准采用斜拉斜吊的方式从脚手架上进料。

卸料平台的施工载荷一般可按砌筑脚手架荷载3KN/m2计算。当有特殊要求时,按要求进行设计及施工。

卸料平台制作应定型化、工具化,无论采用钢丝绳吊拉或型钢支承式,都应能简单合理的与建筑结构连接。

外电线路电压

最小安全操作距离(m)

1KV 以下

4

1-10 KV

6

35-110KV

8

154-220 KV

10

330—500 KV

15

外电防护检查内容

脚手架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边线之间最小安全操作距离见右表。

脚手架具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边线之间固特殊情况无法保持安全操作距离时,必须采取有效可靠的防护措施。

对脚手架搭设验收的有关要求

⑴ 脚手架要由施工、技术、安全等管理人员按照施工方案和规范分段逐项进行检查验收,要有量化的验收内容。

⑵ 用力矩扳手检查扣件紧固力矩应为40-50N·m,不大于65 N·m。抽查安装数量的5%,扣件不合格数量不多于抽查数量的10%。

⑶ 检查验收中凡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应立即进行整改,对检查结果及整改情况应据实进行记录,并由检测人员签字。确认符合要求后,要有搭设班组长、使用班组长、管理人员等最少3人以上的签字,方可投入使用。

脚手架搭设易出现的问题归纳

脚手架在搭设和使用过程中出问题是任由工人按经验进行。在不监督,不检查,不验收的这种情况下,不出事故是偶然的,出事故就是必然的。现将问题归纳如下:

²搭设作业无施工方案,仅凭经验进行;

²搭设前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²搭设作业中不设置防(围)护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²使用不合格的杆件和扣件;

²任意改变构架结构及其尺寸;

²任意改变连墙件设置位置、减少设置数量;

²在不符合要求的地基和支持物上搭设;

²搭设时立杆偏斜,致使立杆承载力降低;

²很少检验扣件的紧固力矩,连接点松弛,致使脚手架承载力降低;

²搭设时未及时设置拉撑杆件;

²在强风、雨、雷暴等气候条件下施工;夜间施工未有良好的照明。

3、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现场使用检查内容

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监督检查如下事项:

1) 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

2) 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

3) 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下列杆件:

l 主接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
● 连墙件。

除上述要求外,尚应注意以下问题:

²不可任意减少脚手板数量;

²必须按要求设置安全立网;安全网局部缺损的应即可补上;

²不得在架面上任意采取加高措施;

²不得站在不具备操作条件的横杆或单块板上操作;

²长期搁置以后应作仔细检查确定无问题后方可重新启用;

²应定期作防雷设施完好性检查等。

4、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现场拆除检查内容

对脚手架拆除的安全要求

拆除脚手架比搭设脚手架更具危险性,而恰恰目前对脚手架拆除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因此应对脚手架的拆除作业进行严格监理。下面是对脚手架拆除时的各项安全要求。

1)拆除应有方案,方案应重点控制拆除过程中应采取的稳定措施。并报监理审批。

2)拆除前应进行书面交底并履行签字手续,安全员应进行现场指导,监理应现场旁站。

3)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且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带和其他防护用品。

4)脚手架拆除必须设立警戒区域,张挂醒目的警戒标志,并由专人进行监护。

5)局部拆除时,必须按已批准的范围进行,不得随意增大拆除范围。

6)拆除前,应先将步层内遗留的材料、垃圾块安全输送至地面,严禁由高处向下抛掷。

7)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8)高层建筑脚手架拆除,应配备良好的通信装置。

9)拆除作业前,建筑内所有窗户必须关闭锁好,不允许向外开启或有向外伸挑的物件。拆除时,应做到一步一清,一杆一清。不允许分立面拆除或上、下两步同时拆除。

10) 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

11) 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两步,如高差大于两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12) 所有杆件与扣件,拆除时应全部分离,不允许未经分离即输送地面。

13) 拆除时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

14) 当日收工时,应仔细检查脚手架拆除部位周围情况,如发现某部位留有安全隐患,应及时进行修复或继续完成至一个程序或一个部位的结束,方可撤离岗位。

15) 如遇强风、雨、雷暴等特殊气候,应停止拆除。夜间拆除作业,应具备良好的照明。

脚手架拆除时易出现的问题归纳

脚手架拆除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往往是由如下原因造成,故拆卸时应严加监督:

1)拆卸作业无施工方案,仅凭经验进行;

2)拆卸前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拆卸作业中不设置警戒区、不设专人指挥、不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4)拆除时过早地拆除拉结杆件和连墙件;

5)上下两步同时进行拆除作业;

6)拆除时各种杆件、扣件直接抛掷至地面。

㈤悬挑卸料钢平台工程安全监理细则


编写依据

1、经批准的监理规划
2、经审核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
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4、《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条例》
5、《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TGJ80-2016
6、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悬挑钢平台事前监理控制要点
1、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专项方案
2、审查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并且在有效期内;
3、施工前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应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4、对悬挑钢梁、斜拉钢丝绳应进行验算;
5、审查悬挑钢平台所用材料是否符合要求。

悬挑钢平台制作使用过程中监理控制要点
1、检查悬挑钢平台是否符合设计方案要求,所用材料规格、型号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悬挑钢平台的搁置点与上部拉接点必须位于建筑物上,不得设置在脚手架等施工设备上;
3、应设置4个经过验算的吊环,吊运平台时应使用卡环,不得使用吊钩直接钩挂吊环,吊环应用甲类3号沸腾钢制作;
4、钢平台安装时,钢丝绳应采用专用的挂钩或卡子不少于3 个,建筑物锐角处应加附软垫物,钢平台外口应略高于内口;
5、钢平台左右两侧应设置固定的防护栏杆;
6、钢平台使用时应有专人负责检查,发现钢丝绳有损坏及锈蚀及时更换,脱焊要及时修复;
7、操作平台要标明允许荷载值;
8、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下层作业的位置必须处于依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以外或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层;
9、施工单位专职安全员及安全监理应加强巡视和检查力度。

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安全监理细则

1、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审核

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必须包括工程概况、负荷统计、负荷计算、变压器容量选择(如果需要)、馈电电缆选择、配电箱选择及布置、现场配电平面布置图、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措施、电气防火措施等内容。由电气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工程实际编制后经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审核,经公司有关部门会签,并经总工程师审批签字后,加盖施工单位公章后才能提交监理审核。
监理应对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认真审核,审核结果应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相关条文及强制性标准(安全施工篇)的要求。方案中如存在内容不全,计算不当、配置不合理、安全技术措施不够等问题的,必须退回重新编制。

2、临时用电现场安全检查内容

TN-S接零保护系统检查内容: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该系统是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具有专用的保护零线(PE线)的220/380V三相五线制低压电力系统。

⑴ 当施工现场采用外电线路低压侧供电即与外电线路共用同一电网时;或当施工现场自己设置变压器(或自备发电机组)形成独立电网时,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三相五线制,见下图),自设的变压器其中性点必须接地,接地电阻值不大于4Ω。

⑵ 工作零线(N)与保护零线(PE)自变压器中性点或总配电箱漏电保护器的电源侧分开后,严禁再次合一或在某处短接使之成为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合一的(PEN)线、严禁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错接现象的发生,否则可能导致设备外壳带电从而引发危险。

⑶ 总漏电保护器负荷侧的工作零线(N)不得重复接地。不得将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零,另一部分作保护接地。

⑷ 保护零线(PE)严禁穿过漏电保护器,而工作零线(N)必须穿过漏电保护器。

⑸ 电箱中应设两块端子板(工作零线N与保护零线PE),保护零线端子板与金属箱壳相连,工作零线端子板与金属箱壳绝缘。现场所有用电设备的可接近裸露导体(如设备的金属外壳)只应通过保护零线(PE)与电箱中的保护零线端子板相连,绝不允许接于工作零线(N)上或直接接地。

⑹ 保护零线(PE)必须作重复接地,一个施工现场内重复接地不应少于三处,每处接地电阻的阻值不得大于10Ω。可在设备比较集中的地方如搅拌机棚、钢筋作业区等地做一组重复接地;在高大设备处如塔吊、外用电梯、物料提升机等地做一组重复接地。

⑺ 保护零线(PE)的统一标志为绿/黄双色,在任何情况下不准使用绿/黄双色线做负荷线使用(即作相线或零线使用)。

⑻ 当分包单位与总包单位共用同一供电系统时,分包单位应与总包单位的保护方式相一致,不允许一个单位采用TT系统(保护接地)而另一单位采用TN系统(保护接零)。就是说,在同一施工现场,当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时,所有用电设备的外壳均必须采用保护接零的方式接于PE线上,不允许一部分接于PE线而另一部分直接接地。否则,一旦采用保护接地的设备发生漏电碰壳时,将会导致采用保护接零的设备外壳同时带电,相当危险。

TN-S系统:电力系统中电源的中性点直接接地;整个系统的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分开的,如下图所示:

TN-S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分开的

配电箱、开关箱检查内容:

施工现场必须实行“三级配电结构”。

⑴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实行三级配电设置,即,在总配电箱(或配电室内的配电柜)下,设分配电箱(即负荷相对集中处),分配电箱以下设开关箱(用电设备处),分三个层次逐级配送电力,形成三级配电(见下图)。这样配电层次清楚,即便于管理又便于查找故障。照明配电箱与动力配电箱应分开设置,这样不致因动力停电而影响照明。

⑵ 在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及开关箱内应设置隔离开关,满足“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电设备实行电源隔离”的规定。须注意,空气开关不能作为隔离开关使用,可将刀开关、刀形转换开关用于空载接通和分断电路的电源隔离开关,也可用于直接控制照明和不大于5.5kW的动力电路。熔断器主要用作电路的短路保护,也可作为电源隔离开关使用⑶ 开关箱作为末级配电装置,与用电设备之间必须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制,即一个开关箱内只能设一个开关电器并装设一个漏电保护器控制和保护一台用电设备。不允许将两台用电设备的电气控制装置合置在一个开关箱内,亦严禁同一个开关电器直接控制二台及二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也就是说不允许出现一闸多机或一闸控制多个插座的情况,以避免发生误操作等事故;也不允许一个漏电保护器保护二台或多台用电设备,否则极易发生误动作和影响保护效果。

⑷ 总配电箱应设置在靠近电源的地方;分配电箱应设置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地方;分配电箱与末端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m;末端开关箱应设置在固定式用电设备附近,两者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m。这主要是考虑当发生电气或机械故障时能迅速切断电源以减少故障持续时间并方便管理。

⑸ 配电箱、开关箱箱体一般应采用铁板制作,板厚以1.5-2mm为宜,不允许使用木质外壳或金属外壳木质底板,即配电箱内的电器应首先安装在金属或非木质的绝缘电器安装板上,然后整体紧固在配电箱体内。进出线应加护套分路成束并做防水弯,导线束不得与箱体进出口直接接触;移动式配电箱和开关箱的进出线必须采用橡皮绝缘电缆。

⑹ 配电箱应有门、有锁,且有防雨、防尘设施,周围应有足够两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和通道,其周围不得有杂物。

漏电保护器检查内容:

施工现场必须设置两级漏电保护系统及设置专用保护零线(PE线),从而形成防止触电的两道防线。

⑴ 两级漏电保护是在总配电箱中加装漏电保护器作为第一级漏电保护,在末端开关箱内加装漏电保护器作为第二级保护。这是现场临时用电防触电措施的第一道防线。

开关箱内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30mA,潮湿、腐蚀环境下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总配电箱内漏电保护器作为后备保护,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大于0.1S,但两者乘积不得大于30mA·S。这种两级保护形式,使得当末端开关箱内的漏电保护器发生故障或失灵而拒动作时,上级漏电保护器可随后切断电源以进行补救。

⑵ 设置专用保护零线(PE线)是临时用电防触电措施的第二道防线。

由于电力系统三相负荷不平衡是经常出现的,故零线(N)中便经常带电。换句话说,由于用电设备工作时,相线(L1、L2、L3或A、B、C)及零线(N)作为输送电力的载体始终参与工作,故当三相负荷不平衡时零线带电就是必然的。而保护零线(PE)由于设备运行时不参与工作,故其始终不带电。特别是保护零线(PE)在施工现场作多次重复接地后,保护零线(PE)上的电位与大地的电位几近一致,即零电位。我们将所有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接于保护零线(PE)上后,一旦某台设备由于绝缘老化或损坏致使外壳带电,其设备外壳上的电压也不会升到危及人身安全的电位,从而保证了人身安全。

现场照明检查内容:

⑴ 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必须作保护接零;单相回路照明开关箱内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

⑵ 照明装置一般情况下使用220V电压,但在下列情况下应使用安全电压的电源。

²使用行灯(手持照明灯)时其电源电压不应超过36V;

²室外灯具距地面低于3m,室内灯具距地面低于2.4m时,应采用36V电源;

²在隧道、人防工程内施工时其照明电源电压不应大于36V;

²在潮湿或易触及带电体场所电源电压不得大于24V;

²在特别潮湿场所或金属容器内工作时其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12V。

使用安全电压应注意遵循两条原则,一是架设36V电源时,也应与架设220V电源一样采取对地绝缘措施,不得乱拉乱接;二是应按作业条件正确选择安全电压等级,不可一律采用36V电压。

配电线路检查内容:

⑴ 现场配电线路可使用架空线路。架空线路严禁使用裸线,必须使用绝缘电线,其绝缘必须良好,不允许有老化、破损现象,其接头和包扎必须符合规定。

⑵ 配电线路使用电缆时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埋地敷设时,穿越道路或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应加设防护套管,采用金属套管时必须作接零保护。电缆在室外直接埋地深度应不小于0.6m,并应在上、下、左、右四面铺设50mm厚的细砂,上面覆盖硬质保护层后添土覆盖。电缆架空敷设时,应采用专用电杆,电缆与电杆之间采用绝缘子过渡。电缆不得拖地及穿过道路敷设,不得缠绕脚手架或穿越树木敷设。

⑶ 当现场照明及动力用电混合设置时,所用电缆必须采用五芯电缆,不允许用四芯电缆外加一根PE线作为五芯电缆使用,因为两种线路从绝缘程度、机械强度以及载流量等方面均不匹配,容易引发故障。

⑷ 当施工现场配电方式采用照明与动力分别设置时,三相设备线路可采用四芯电缆(A、B、C、PE),单相设备和照明线路可采用三芯电缆(A(B、C)、N、PE)。

⑸ 对高层、多层建筑施工的室内临时用电,不允许由室外地面电箱用橡皮电缆从地面直接引入各楼层使用。必须采用电缆埋地引入,电缆垂直敷设的部分应充分利用在建工程的竖井、垂直孔洞等,并应靠近用电负荷中心,固定点每楼层不得少于一处。电缆水平敷设部分宜沿墙或门口固定。电缆垂直引入楼层后可每层或隔层设置分配电箱提供使用,固定设备可设开关箱,手持电动工具可设移动电箱。

电气装置检查内容:

⑴ 配电箱、开关箱内的开关电器应按其规定的位置紧固在电器安装板上,不得歪斜和松动;

⑵ 箱内的电器必须可靠完好,不准使用破损、不合格的电器;

⑶ 为便于维修和检查,漏电保护器应装设在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

⑷ 各种开关电器的额定值应与其控制的用电设备的额定值相适应;

⑸ 容量大于5.5kW的动力电路应采用自动开关电器;

⑹ 熔断器的熔体更换时,严禁采用不符合原规格的熔体代替。

变配电装置检查内容:

⑴ 配电室检查内容:

²配电室建筑及尺寸要符合规范要求。配电屏的周围通道宽度应符合规定;

²成列配电屏两端应与保护零线连接;

²配电屏应装设电度表,分路电流、电压表。并装设短路、过载保护和漏电保护器;

²配电屏配线应编号,标明用途。维修时,应悬挂停电标志,停送电必须有专人管理。

⑵ 总配电箱检查内容:

²应装设电压表、总电流表、总电度表及其他仪表。

²应装设总隔离开关和分路隔离开关、总熔断器和分路熔断器(或总自动开关和分路自动开关),以及漏电保护器。若漏电保护器同时具备过负荷和短路保护功能,则可不设分路熔断器或分路自动开关。总开关额定值及动作整定值应与分路开关的额定值及动作整定值相适应。

外电防护检查内容:

⑴ 在建工程(含脚手架具)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最小安全操作距离应符合下表要求。

最小安全操作距离

外电线路电压(kV)

<1

1-10

35-110

220

330-500

最小安全操作距离(m)

4

6

8

10

15

⑵ 当达不到安全操作距离时,应搭设防护遮栏或防护架并悬挂警告牌。其材料应使用木质等绝缘材料,当使用钢管等金属材料时,应作良好的接地。防护架距线路一般不小于1m,必须停电搭设(拆除时也要停电)。

⑶ 不得在外电线路正下方施工作业、搭设作业棚、建造生活设施或堆放物料器材等。

用电档案检查内容:

⑴ 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全部资料(凡用电设备在5台及以上或总容量在50千瓦及以上的工地,都要单独编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⑵ 修改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资料;

⑶ 用电技术交底资料;

⑷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检查验收表;

⑸ 电气设备的试验、检验记录;

⑹ 接地电阻、绝缘电阻及漏电保护器漏电动作参数测定记录表;

⑺ 定期检(复)查表;

⑻ 电工安装、巡视、维修等工作记录。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如何选择安全裤长度,安全裤如何使用,如何挑选安全裤,安全裤的长度,安全裤的长度是多少,安全裤几分长度最好”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