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前提:使用一张色彩和曝光都正常的佳能RAW图像,以CR2、ProPhotoRGB色彩空间和16位色深(以下简称为该CR2图像)的设置,从ACR中“打开”进入到PS当中。
上图为该CR2图像
分析步骤:
一、使用PS将该CR2图像的色彩工作空间分别先后设置为下面四种情况。 V1: ProPhotoRGB 16位(CR2),V2: adobeRGB 16位(CR2),V3: ProPhotoRGB 8位(CR2),V4: sRGB 8位(CR2)。但需注意,设置V2、V3、V4都必须从V1开始。
在PS中,对于这四张图像分别做如下相同操作:图像——调整——自然饱和度——饱和度拉到+100,确定——图像——调整——自然饱和度——饱和度降到-50,确定。
为了看得清楚,调毕后选择一个能说明问题的局部放大到400%,仔细观察分析对比上述四张图像调整后的结果图。
上图为V1调整前放大到400
上图为V1调整后放大到400,与前图差异极小。
上图为V2调整前放大到400
上图为V2调整后放大到400,颜色明显变浅。
上图为V3调整前放大到400。
上图为V3调整后放大到400,颜色变化可见。(注:这是否说明位深变小也会影响颜色?)
上图为V4调整前放大到400。
上图为V4调整后放大到400,颜色变化最明显。
小结:从V1——V4,调整后与调整前对比,V1颜色变化极小,但后面的三张颜色变化逐步加大。说明色彩空间的缩小,主要影响图像色彩。
二、再次使用PS将该CR2图像的色彩工作空间分别设置为下面四种情况。 V5: ProPhotoRGB 16位(CR2),V6: adobeRGB 16位(CR2),V7: ProPhotoRGB 8位(CR2),V8: sRGB 8位(CR2)。但需注意,设置V6、V7、V8都必须从V5开始。
在PS中,对这四张图像分别做如下相同操作:图像——色阶——输出色阶从左到右分别调整为120和140——图像——色阶——输入色阶从左到右分别调 整为120和140。
调毕后选择一个合适的局部放大到400%,仔细观察分析对比上述四张调整后的结果图。
上图为V5调整前放大到400。
上图为V5调整后放大到400,与上图相比变化极小。
上图为V6调整前放大到400。
上图为V6调整后放大到400,与上图比变化很小。
上图为V7调整前放大到400。
上图为V7调整后放大到400,出现明显断层。
下图为V8调整前放大到400。
上图为V8调整后放大到400,出现断层。
小结:从V5——V8,调整后与调整前对比,V5 、V6几乎没变化,但V7、V8色彩断层和明暗断层逐步加大。说明色深变小,主要影响图像色彩过渡和细节。
三、结论:
摄影爱好者在利用PS对该CR2图像进行调整前,选择在“编辑——颜色设置——工作空间——RGB”中选择设置ProPhotoRGB(色位深度仍保持为16位),比选择设置为adobeRGB (16位)、ProPhotoRGB (8位)、sRGB (8位)更为合适。调整完毕拟使用“存储为”输出时,在“编辑——转换为配置文件——目标空间”选择需要的色彩空间。最后才输出图像。输出后的图像一般不会有肉眼可见的区别和损失。
设置ProPhotoRGB 16位,一是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Raw文件中储存的丰富细节,二是经过大幅后期处理后,图像过渡区域依然细腻自然。所以,在PS中图像色彩空间应尽可能晚地被转换为sRGB 8位,这样将有效减少PS调整过程中的的色彩和细节损耗,输出图像的色彩、细节也就越丰富,图像品质也就越好。
在PC屏幕上看上述调整后各图的比较效果,会比在word文档中看插图和在手机中观看效果更明显。所以建议读者自己找一张RAW片亲自按本文介绍的步骤操作一次,以便更好地验证本文结论是否正确。
本文结论是肉眼观察分析结果,因此并不严谨。不论结论对错,望有大神提供理论依据,并指明正确结论。
拍球写于202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