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识别、因户施策,是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必要前提。奈曼旗义隆永镇立足实际,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大力发展庭院经济,走出了助农增收最有效的一步棋。
被村里人称为“老园头”的刘永,是西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事已高的老两口不等不靠,在村党支部和包联干部的带动引领下,大力发展庭院经济,走田园一体化发展之路,2亩8分地的小园,每年竟收益近万元。
刘永给我们算了一笔明白账:每年不算果树的收入,仅在树下栽的大葱就能产出2000多元;2分地的韭菜,由于不上化肥、不打农药,口感好、耐储存,到集市上很快就抢购一空,光头茬韭菜就卖了500多元。
同样在庭院里淘金的还有村民崔向东。他原是西地村的电工,一次意外事故导致压迫中枢神经而瘫痪,从此终日与轮椅为伴。妻子任桂芬本就体弱多病,噩耗传来,亲戚朋友都为这个家庭担忧。日子还得继续,重活干不了,崔向东把目光瞄向了家里的小菜园。在村“两委”及包联干部的帮助下,他在庭院内栽了30多棵红提葡萄,在葡萄架下养本地鸡,种养结合,每年仅3分多地的小菜园,就能收入近5000元。这个因病致贫的家庭,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与贫困做斗争,日子越过越红火。
“小庭院、大作为”,今年,该镇大力发展庭院经济,重点打造2个种植专业村、1个庭院经济专业村,为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
葛红宇 李中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