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小坦克’经典坦90克大战手机版游戏…

如果提起二战中的日本坦克,相信很多人的第一感受就是小。也称呼其为豆战车。确实,如果对比欧美坦克的话,日本坦克的体型确实过于小巧,与二战爆发时的主流坦克相差甚远。不过即便如此,日本的九五式轻战车等轻型坦克,在吨位上仍旧是当时主流轻型坦克的。那么所谓的豆战车到底是什么?这些被称呼为豆战车的坦克,又是怎样被发展出来的呢?

一、九二式重装战车

在日本研究坦克之初,除了从法国引进过FT-17轻型坦克外配备给日本的新组建的战车第一联队之外,日本陆军的骑兵部队也一样考虑过引进坦克。骑兵部队装备坦克这一点并不奇怪,因为一开始坦克确实也有配发给骑兵部队。但是当时摆在日本陆军眼前的问题则不在于要不要引进,反而是引进什么成了问题。

当时摆在日本面前的有两个选择——引进履带式的超轻型坦克,或是引进轮式装甲车。日本骑兵部队思来想去,最后估计是觉得“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全都要”,于是同时引进了俄国的“奥斯丁·普奇洛夫”四轮装甲车和英国的“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

在同时引进了这两者之后,日本陆军的骑兵部队对两者做了一个横向对比。最后日本陆军判定,相比于轮式装甲车,履带式的超轻型坦克明显更适合他们。当然了,当时日本骑兵部队的文件里的原话是“履带式装甲车”,而非是称呼其为坦克。

这是因为当时对于坦克的定位还不明确,超轻型坦克也被视为是装甲车。这一点并不奇怪,完全是陆军内部的兵种政治,就比如美国陆军的骑兵部队就一度把他们自己装备的坦克称呼为“战斗车”(Combat Car)。这也是当年各国陆军内部,对于资金争夺的一个惯例了。

不过虽然提出的时间早,但是日本陆军对于这种超轻型坦克的研发却很晚了。毕竟整个二十年代,日本都把精力用来开发八九式中型坦克了,哪有精力去开发这些超轻型坦克呢?所以说直到1931年,日本的“石川自动车制作所”才开始着手开发超轻型坦克,并在1932年3月才完成了第一辆样车。

当时在“石川自动车制作所”内部,是将样车称之为“スミダTB型九二式軽戦車”,而样车在被日本陆军的骑兵部队验收后,就称之为“九二式”重装甲车了。当然了,这纯粹是陆军内部的兵种政治,实际上它就是一辆坦克。

作为一辆坦克,“九二式”重装甲车可以说是十分寒酸的。装甲最厚处是炮塔正面为22毫米,剩下的全是6毫米厚,整车重量也只有3.5吨。在战场上别说炮弹了,步枪弹都不一定能挡住。不过它的先进之处则在于,它完全是焊接结构,这对于习惯了铆接结构的日本来说,是个不小的进步(如果忽略它的焊接质量问题,在战场上容易装甲板脱落的问题的话)。

至于配置的武器就更不怎么样了,虽然主武器号称是“九二式车载十三毫米机关炮”,但实际上就是个13.2毫米口径的大口径机枪。悬挂系统换了好几次,到最后都存在问题,动不动就履带脱落,或者悬挂系统卡死。总之,这玩意完全就是个失败品,只不过对于日本骑兵部队算是聊胜于无了。

二、九四式轻装战车

事实上我们不难看出,“九二式”重装甲车其实就和英国的“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一样,是一种轻量化的小型战车。从设计到定位,基本上都没有多大的区别。只不过英国的“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最后演变出来的就是英国著名的布伦机枪车,可以说是一种小型的装甲运输车。

事实上这一演变是好的,因为在当时可见的未来中,坦克的升级是必然的,而步兵也需要相应的运输工具。但是日本却没有这样的发展,相较之下日本还是倾向于研究超轻型坦克,用来支援骑兵部队战斗。

在日本引进了“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后,日本一度也考虑过一种用于运输货物的小型牵引车。该项目在1932年被日本称之为“TK车”,也就是日文里特殊牵引车的罗马首字母,在1934年又改称为“九四式”牵引车。

可以说在开发早期,“九四式”都是作为一款牵引车和输送车准备的,定位与布伦机枪车无二,公路时速也可以达到每小时40公里的高速。然而日本陆军似乎对“九二式”重装甲车的成功非常满意,所以最终决定将“九四式”牵引车改进为一款轻量化的战车,在这个过程中诞生的,就是后来的“九四式”轻装战车。

设计完成的“九四式”轻装战车的车长为3.36米,车宽为1.62米,高1.64米,战斗全重为3.5吨。如此轻量化的体积和重量,其装甲厚度自然不怎么样,装甲厚度在8毫米到12毫米之间。这个装甲厚度的可靠性非常“喜人”,因为别说挡不住间战时期流行的37毫米反坦克炮,就连步枪弹都不一定挡得住。

事实上在近距离上,7.62和7.92毫米的步枪弹均有较大几率击穿“九四式”轻装战车的装甲,如果对手将一枚集束手榴弹丢准,那么“九四式”轻装战车都可能被炸掉。这是因为它采用的是铆接装甲,很容易被高威力爆炸炸坏。

而在火力上,“九四式”轻装战车也只能用寒酸来形容,加上去的炮塔仅仅配备了一挺6.5毫米九一式车载机枪,后改为7.7毫米车载重机枪。这样的火力其实并不比布伦机枪车好到哪去,而且因为多了一个炮塔上去,所以说车内空间基本被占用殆尽,仅能有两名车组成员。车长不仅要操作机枪,还得手动操作转动炮塔,工作压力极大。更要命的是,因为车内空间的狭窄,所以发动机运作时的高温和噪音都在车内严重影响着车组成员。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失败的轻装战车设计。

如果说这种“九四式”轻装战车有什么优点的话,那就是价格便宜。“九四式”轻装战车造价仅仅只有“八九式”中型坦克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在日本有大量的生产,从1934年到1940年共生产了843辆。在日本早期的扩张中,因为都是顺风仗,所以这些被日本人自己称呼为豆战车的“九四式”轻装战车也能有不少优势。不过遇到了真正的坦克或是反坦克火力时,那这些“九四式”轻装战车的命运,可就难说了。

三、“九七式”轻装战车

在“九四式”轻装战车参加了几次实际战斗后,“九四式”轻装战车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其中脆弱的防御和贫弱的火力是两个重要的问题,虽然说“九四式”轻装战车在实战里紧紧跟随了骑兵联队,但是一旦遭遇对方的顽强抵抗,那么这些“九四式”轻装战车往往也容易遭到一些临时的反坦克武器的摧毁,甚至是出现了车组成员被步枪和机枪打死的闹剧。同时,它们贫弱的火力也不足以让它们有效的去压制敌方的火力点。相反,一个不小心还可能让自己成为对方机枪和迫击炮的集火目标。

针对“九四式”轻装战车暴露出来的这些问题,日本陆军在1937年责令开发一种新的轻装战车,在防御性和火力上都要比“九四式”轻装战车有较大提升。第一款原型车由池见制造厂在同年完成,虽然说配备了九四式37毫米战车炮,并且为了减轻后勤压力而采用了柴油发动机。但因为发动机放在了车体中部,导致战斗室过于狭窄而造成了车组成员的通信不畅。同时因为没有离合制动器用于转向,所以该原型车连原地转向也做不到。这一切都让日本陆军大失所望,遂决定对该车进行修改。

修改后的原型车也就是后来的“九七式”轻装战车,从外形上看的话,和第一版原型车以及“九四式”轻装战车的外观差距并不大。“九七式”轻装战车的车体长为3.7米,宽度为1.9米,高度为1.79米,战斗全重4.75吨。

因为采用了风冷四缸柴油机,所以该车可以飚出42公里的时速,同时在采用了离合制动器转向后,该车可以做到原地转向这一动作。但不幸的是,“九七式”轻装战车的装甲厚度相较于“九四式”轻装战车的提升并不大,车体和炮塔正面都是12毫米,其余部分为10毫米到8毫米。唯一的提升就是其采用了焊接结构,而非铆接结构,整体强度有所上升,只不过也是聊胜于无。

至于火力配置上,那就更是用一个奇葩来形容了。原本计划给“九七式”轻装战车配备九四式37毫米战车炮,或是配备九五式37毫米战车炮。不过这两种战车炮都是预订配置给“九七式”轻战车的(在日本轻战车和轻装战车是两个东西),因此在这两款火炮的产能基本都拿去给了“九七式”轻战车的情况下,“九七式”轻装战车自然就只有用回7.7毫米车载重机枪了。

这就导致了配备37毫米战车炮的“九七式”轻装战车只占了总产量600辆的一小部分,其整体作战能力并没有超过“九四式”轻装战车,基本上沦为了一个笑话。

结语

可以说日本的“九二式”重装甲车、“九四式”轻装战车和“九七式”轻装战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豆战车”。火力之贫弱,防御之低下都是前所未有的差劲。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些“豆战车”也只能打打顺风仗。不过与其贫弱外表不相符的,这些“豆战车”可以说是日本的侵略先锋。只不过在遇到正规的坦克部队时,这些“豆战车”的命运就只有被击毁一途了。

参考文献:《日本陆军兴亡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军兵器》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小坦克,经典坦90克大战手机版游戏,坦克世界,卡地亚小tank女表,2万自动挡迷你汽车”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