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属性生活如何才能不孤独

孤独感的本质是源于:对已经失去、尚未得到、幻想中的自身之外的其他客体,所怀有的一种痛苦的渴望。

无论你是逃避现实还是更加彻底的选择放弃,这都是缺乏勇气面对现实的表现。

因为现实中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你其实也并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孤独,什么时候能够走出孤独。

狂欢背后的孤独

最近和学员小A交流,他跟我谈起孤独这个话题,他和我说:“总觉得生活太平淡,没有激情,所有的生活片段都是按部就班,每天早出晚归,日复一日。”

他每天都是睡到第三个闹钟结束才起床,随意洗漱一下就匆忙出门上班。

在公司不是做着乏味的工作,就是发呆走神,然后下班回家就是打游戏,打到困的不行了才停下来。

到了周末的时候,就呼朋唤友,和很多的朋友出去唱歌吃饭,玩到尽兴才回家。

他孤独吗?看起来并不孤独,毕竟有很多人围着他转。

他不孤独吗?他说自己其实孤独的要命,每当一个人呆在家里的时候,他感觉这个世界就剩他一样,就好像小时候妈妈总是把他一个人丢在家里。

孤独就像一个个温柔的漩涡,让他在里面麻木地快乐,让他想爬又爬不出来。

大概,我们都一样吧。总是看起来很努力却又觉得很堕落,看起来很快乐却又很悲伤,看起来很平静却又很孤独。

孤独是因为恐惧和焦虑

孤独感并不是我们生来就拥有的属性,而是我们遭遇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创伤,在成长过程中逐渐产生的一种情绪感受和认知反应。

产生孤独感的早期,是在于婴幼儿阶段。

处于婴幼儿时期的我们,对母体的依赖是无可避免的,这种依赖是非常完全的、整体的一种投注,因为这是出于对生本能的渴望,以及对死本能的恐惧。

虽然我们的母亲无时无刻的照顾着我们,但是难免有顾及不到的时候。

当我们被忽略的时候就会觉得被这个世界攻击了,死本能在这个时候就会被激发。这个时候我们尤其会渴望母亲的出现,如果没有,就会产生极其强烈的孤独感和恐惧感。

而那些从小就不被关爱和照顾的孩子,这种感受更甚。

随着我们逐渐长大,我们也难免会和身边的亲人产生分离,每一次分离其实都让我们深感痛苦,让我们对未来充满焦虑,也让我们对重逢特别的渴望。

特别是在刚分离的那一段时间,我们的孤独感因渴望尤其强烈。

就像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在母亲离开的时候总会嚎啕大哭。只有等母亲回到身边,才会感到安心。

这种恐惧和焦虑,就是孤独感在一开始最本质的来源。

这种对于生存的渴望是与生俱来的,也是成长过程中寻求他人认同的基础。当我们处于强烈的渴望和无法被满足的状态时,婴幼儿时期的那种焦虑和恐惧就会再次重现,所以我们才会感觉孤独。


孤独是因为渴望

单相思或者失恋的人容易感到孤独,其实就是对已经失去客体,所怀有的一种痛苦的渴望。

他们在对于“想要得到的渴望”与“得不到的无奈”这两种强烈情绪的交锋之下,产生了严重的撕裂感,而这种撕裂感让他们深感痛苦。

进而又因为痛苦,他们早年的那种种分离创伤会被同时激发,从而让他们觉得失去对方活着也没有什么意思。

一个人的生活一旦变成了这样,他不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孤独才是怪事。而情感问题产生的撕裂感和无意义感往往比生病产生的感受要更加强烈,更加长久。

所以,在一些失恋或者单相思的人身上总是能够感受到极其强烈的孤独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因为孤独感本身并非是与生俱来就拥有的一种感受,而是由于无法被满足所引发的,所以如果没有渴望,我们也就不会感到孤独。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心智成熟的人非但不会逃避和排斥孤独,反而会主动地享受它。

我的一个朋友B,在我记忆中,他就是那种看起来孤独的存在。

在过去的印象中,我一直觉得他是一个循规蹈矩、无趣且死板的人。

他总是班级里来的最早,走的最晚的。每天早上坚持背诵诗词和单词,每天晚上坚持自习课之外的自习,好像永远都是一个人的样子。

他成为了我记忆中,唯一一个青春里不青春的人,非常的单调和乏味。当时对于他并谈不上喜欢和欣赏,甚至觉得他很孤独也很可怜。

因为他只会背单词,只会刷题,只会绕着枯燥的操场一圈圈快跑。

可是后来,随着成长,我才知道,他一点都不可怜,也不孤独,心中有光的人,怎么会孤独和可怜?而且他还一直跟随着光往前跑,这其实是很让人羡慕的一件事。

孤独是因为懒惰

有时候,我们之所以孤独,也因为太懒。

我们无法在清晨撕开被窝的诱惑,无法在深夜管住自己伸向宵夜的手,甚至无法在下班的时候迈开自己的双腿。

所以,在满是裙子和短裤的夏天,我们只能拖着一身肥胖的疲惫,感觉孤独得要命。

有人说,孤独是这个世界的流行病,和抑郁一样。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活在无尽的孤独里,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快被情绪淹没。

也许,我们可以不那么孤独。学着在每个清冷的早晨喝一碗暖胃的粥,学着每天不吃垃圾食品,学着每个下班的之后都跑五公里的步,可能我们就没有那么孤独了。

一个如果无法管住自己可能是性格上的弱点,但是如果一个人不能忍受孤独,那可能就是灵魂上的缺陷。

人类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来源于对现实的否定、逃避、和不接纳。

如果我们能够接受痛苦是存在的、是无法逃避的这个事实,那么痛苦也就不存在了,而孤独感亦是如此。

如果我们能够接受孤独的存在,而不是抗拒,那么我们就能逐渐意识到:我们已经长大了,我们已经不是小孩了,我们已经能够不依赖母亲而独自生活了。

这样我们就会逐渐走向了成熟,我们的内心就不会再被婴幼儿时期对于死亡的恐惧与焦虑所捆绑,我们就会懂得要为自己负责。

因为这个时候你会意识到,任何试图去追逐外界,试图从他人身上获得安全感,试图融入一个热闹的圈子从而令自己“暂时”摆脱孤独感的行为,其实对于你而言都是一种对心智的损害。

独处并不会孤独,无效社交才会。

摆脱孤独的两种方式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那么到底如何才能够让孤独不影响自己的生活?

第一,面对和接受你的孤独

承认孤独,是不怕孤独的前提,尽情享受就可以了。

其实大部分的痛苦并不是因为事物本身,更多的还是来源于对事物的抗拒和逃避引发的次级痛苦。

次级痛苦是可以随着你的注意力不断被强化的,最终会带来强烈的感受。

所以你越是想摆脱孤独感,你就会越焦虑,你越是焦虑,你的孤独感就越强烈,随之你会选择去逃避,会选择去掩盖它,最终演变成为一个恶性循环。

你必须去正视你的孤独感,什么都不要做,不要再试图去干预它。

你只要把自己当做一个旁观者,去感受和看着它就好。

第二,去充实那个缺乏安全感的自己。

好好的去生活,在生活中多思考,认真的去学习,经常性的去了解或者做一些有趣的事情,让自己开心起来,也就是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这些事情是在日常状态下最靠谱的,可以稳定自身的,可以让孤独不长久停留的方法。

至于“广交朋友”或者“博取他人认同”这样子的方法,这是小孩子才会做的幼稚行为。

如果你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说明你可能还是以小孩子的角色在面对当下的生活,说明你的生理发展虽然成熟了,但是心理年龄可能停滞在了过去的某个阶段。

毕竟如果你要纯粹依靠他人的认同来驱散孤独的话,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风险,因为别人你是无法控制的,你能控制的只有自己。

别人无法一直满足你,如果你的期望越大,往往失望就会越大,这种风险本身就会让你陷入更大的失控之中。

所以,当你真的要用到人际关系的力量去应对孤独时,我希望你只把人际关系当作你面对孤独时的一种辅助,千万不能把希望都压在它的上面,因为能让你不孤独的只有你自己。

请你相信,清晨和黄昏,歌声与晚霞,落月和清风,这世界上的小确幸,都会是你的。

所以你可能会孤独,但是你可以选择和孤独共存,甚至可以去学会享受孤独。

在世界上有很多种活法,而选择努力而又忙碌的活着,可能是最好的一种。

*作者简介:心理咨询师知心,两性情感导师,把心理学带到大家的生活中去。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属性生活如何才能不孤独,属性生活”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