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成荫(江苏常州)
我的老乡在苏北三泰地区,小时候在河坡上常常看到一些洞穴,乡亲们说是獾子洞。在口粮紧张的年代,乡亲们最恨的就是獾子,这些畜牲们常常把快成熟的庄稼毁得一塌糊涂。
对待这些动物的手段就是:吃了它!别说乡亲们残忍,那个年代,你对它不残忍,它就会对你残忍,让你食不裹腹!
如果在河坡上看到洞穴,洞穴周围光滑,有新鲜的脚印,洞中准有獾子居住,这种动物晚上出来干坏事,白天躲在洞中睡大觉。
老家东边是一片坟地,那里却成了獾子的家园,几乎每座坟墓上都可以看到獾子的洞穴。老人们说,坟里的獾子不消灭掉,就会钻进棺材里吃尸体,听听都吓出一身汗。
獾子洞穴往往有一个进口,一个出口(有的甚至有二三个出口),乡亲们找到它的出口,罩上鱼网,在进口处塞进稻草树叶,点上火,烟一熏,那畜牲就会从出口窜出来,正好钻进网里。
长得像猪一样的叫猪獾子,生得像狗一样的叫狗獾子,都是胖乎乎的,剥了皮,都是肉滚滚的。
晚上一大锅香喷喷的獾子肉上桌了,小孩抓着啃,大人咕着酒,生活,就这么乐融融。
现在,獾子成了保护动物,也没有人逮它了,却看不到它的踪影,它们哪里去了。
但我坚信,绝不是老百姓捕食绝迹的。
这是狗獾子,头型像狗
这是猪獾子,一副猪脸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