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时,我们还不知道O2O。2011年,O2O彻底火起来,但只是个开头,面对20多万亿的市场,点评的路还很长。
最近一年各种思维兴起,什么互联网思维、O2O思维,各种形式对传统行业的颠覆,各种风口,各种猪,太热闹了。
其实,仔细想想。对于O2O而言,这些热闹带来的本质变化有多少?值得思考。
第一个现象是价格。2010年是团购时代,到现在,团购是O2O。至今为止,团购是O2O中最完整闭环、最有规模的,今年预计比去年大增,达到约1000亿的规模。
团购最突出的特色是打折、超低价。这使得很多企业,包括点评等,都花了很多时间思考,过去四年,低价给经营带来了什么,给用户带来了什么。
如今,我深切感受到,价格不应是O2O的唯一颠覆,虽然团购的规模最领先,但真正精彩的在后面,团购只是起点:优惠领域,正在发生变化。
代金券出来了,占很大比例,很少再出现5折低价,大多是7.5-9折,然后以团购名义卖出去,但其实是事先支付的优惠券。
在形式上面,也有很大提升空间,比如限时优惠。我开一家店,早上发现天气不好,生意受影响。那么我可以这么做:对店附近1公里的用户,打特殊折扣。这个问题至今没解决,形式很好:不破坏价格体系 又起到拉动作用 消费者也很好。
点评做了一些尝试,在北京、上海试点。你会看到,在原来商家里面,有一个优惠即将开始,全单7折,仅限工作日下午2-4点半,很多店这时候是没有生意。
第二个现象是会员管理。比如会员卡,上海有一家店铺,优惠1000元送250元,拿这个可到店里更换会员卡。
但这里面有两个误区。
很多企业会把目光放在拉流量上,做营销、促销,但是,怎么把拉来的人转化成忠诚顾客,增加客人购买频次,这个没得到重视。
今年,点评从腾讯手中接过微生活,合并为大众微生活,帮企业做好会员管理。我们在C端有两个很强的能力:一个是微信,一个是大众点评。
另一个误区。O2O最重要的不是各种概念、思维,而是产品与服务。以餐饮为例,口味、环节、服务最为关键。在这方面,点评已经形成一种评价标准,帮企业做口碑管理。一些企业还拿这三个元素,作为门店的考核标准。
去年,我们推出了点评管家,是商家的APP,他们可以图文并茂看到信息:做口碑管理、最近客流变化、点评数量、附近竞争对手变化等。除了餐饮,点评已经扩展O2O各个领域,休闲娱乐、购物等。
我们做O2O比较早,不会像刚进来的企业一样,为一些概念做炒作,也不会在没想清商业逻辑前就匆促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