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里BANNER
熊猫贝贝专栏内容:地产话题第三百四十七期(NO.347)
专栏内容提要:
对当下时代“安居乐业”的深度思考:城市分化加剧,财力不对等差异,关于未来中国房产和城市格局的畅想。
资深地产人,凭良心写作,讲人话,结善缘,有态度。
客观行文,理性看事。 还请各位读者朋友多多支持。
拒绝标题党,坚持耕耘深度专业内容。
(独家内容,侵权摘抄必究,首发头条号)
我是@熊猫贝贝小可爱,地产行业策略研究者,房产楼市观察者,欢迎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
楔子:
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城市,地区,甚至是产业行业来说,能够代表希望和生命力的唯一指标是什么?
绝对不是资本的聚集,也不是什么高精尖技术扎堆,更不会是发达的城市化和高楼大厦。
而是时代对应下,年轻群体,这个具有当下最具有创造力,最具有消费力,还有最具有生产力的人口人才群体代表,对这样城市的价值认可,向往,集中,还有扎根。
别说中年危机只是职场无情的规则,中年危机,甚至是老年危机,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甚至是一个行业,都是日暮西山的危险警告,都是走向衰败的现实警示。
只看城市,如果一个城市没有年轻群体心甘情愿的扎根,并且持续产出价值,那这样的城市不要说未来,就是当下,也是没有丝毫想象力和发展机遇的“待死萧条之城”。
所以,纵览中国大小城市,都可以发现这么一个规律,那就是所有大城市的繁华和价值表现,都是由年轻一代的聚集和奉献所带来的结果。
对于年轻群体来说,大城市,特别是北广上深这样的一线超大城市,是一直以来的,不管从教育还是价值观引导,才是真正的“诗和远方”,才是真正的“人生目标和理想未来”。
“用脚投票”的现实事实能够打破一切在网络无病呻吟,拿捏作势的态度,能够医治一切现实的冷嘲热讽,矫揉造作。
去大城市搏一搏!人间值得!大城市的光环和诱惑吸引着无数年轻人,一代又一代,奋不顾身,飞蛾扑火一般的奔向中国经济最发达,灯红酒绿最繁华的大城市名利场。
但随着城市空间不断的被压缩,有限的资源不断被分割,因为金钱和财富的沉淀效应所营造的群体裂痕和阶层鸿沟越来越明显,这个时代在大城市的年轻一代们,被困在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灰色牢笼”之中,难以自拔。
一个是内卷,社会资源因为阶层固化而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甚至是抢夺;
一个是生存,越发达的城市房价越高,世界通用,就算拿着超过一般水平的收入,面对高房价也无能为力,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一代的现实困境。
一个是割裂,异地生存,和家庭,和爱情,甚至和父母的现实物理距离,让年轻一代倍感疲惫和迷茫,能到大城市拼搏的年轻人,留守儿童比例很少,但在大城市,要么组建家庭困难,要么孩子不能留在自己身边……
最后一个,是生活,这个不用多解释,就这么一句话:“深圳赚钱深圳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北上深安不下肉身,小城市留不住灵魂,想在大城市,一线城市安居乐业,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能安居乐业,又怎么可能谈得上全力以赴,深耕发展呢?
这或许,就是中国一线城市,大城市即将要面对和思考的一个难题:
留住年轻人,城市才有未来和希望,驱赶中老年,于情于理又不得人心。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种趋势:城市分化,财力差异时代之下的年轻人,被高房价和高昂的生活成本,还有恶劣的生存环境所逼迫,在互联网信息和经济时代,一定会出现更优的选择。
这篇文章,就有态度,有深度,有思考的和各位读者朋友们,聊一聊:在大分化,大差异的信息现代化城市背景之下,年轻一代该如何实现真正的“安居乐业”?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沟通交流,能够给屏幕前的您,提供更多更新的角度,来理解认知中国的房产和楼市。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读者通过文字选择作者,作者也在通过文字选择受众。
如有帮助,欢迎关注,每天看点有深度的房产和楼市,还有财富认知的内容,帮助您更好地认知中国房地产的那些事儿。
图片来源:网络
1
“地球村”或许还遥远,但是“云赚钱”已经是现实
相信只要接受过中国基础义务教育的人,都应该听过这么一个词,那就是“地球村”。
先和各位读者朋友进行一下概念回顾:
随着广播、电视、互联网和其它电子媒介的出现,随着各种现代交通方式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地球村”(global village)这一词是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1964年在他的《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书中首次提出。
麦克卢汉对现代传播媒介的分析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特别是当代青年人,对20世纪以及21世纪生活的观念,他所预言的地球村在今天的社会已经变成了现实。
麦克卢汉看来,“地球村”的主要含义不是指发达的传媒使地球变小了,而是指人们的交往方式以及人的社会和文化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
交通工具的发达曾经使地球上的原有“村落”都市化,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被迫中断,由直接的、口语化的交往变成了非直接的、文字化的交往。
而电子媒介又实施着反都市化,即“重新村落化”,消解城市的集权,使人的交往方式重新回到个人对个人的交往。
“城市不复存在,惟有作为吸引游客的文化幽灵。任何公路边的小饭店加上它的电视、报纸和杂志,都可以和纽约巴黎一样,具有天下在此的国际性。”
麦克卢汉觉得这个时候时间和空间的区别变得多余。
这种新兴的感知模式将人类带入了一种极其融洽的环境之中,消除了地域的界限和文化的差异,把人类大家庭结为一体,开创一种新的和谐与和平。
旧的价值体系已经崩溃,新的体系正在建立,一个人人参与的、新型的、整合的地球村即将产生。
大家想过这么一个问题没有,不仅仅是中国,甚至在全世界大小国家,年轻群体,人才人口群体,都是用一种“拿脚投票”的潜意识,在向大城市,核心城市进行聚集?
而且已经形成了一种难以扭转的趋势和规律。
没有那么多玄乎的原因,也不需要什么高端大气,艰涩难懂的分析和研究。
只有三点:
第一个是机会成本:
大城市有更多的就业,创业,经营,甚至是很多看不见的机遇和机会存在,这样就能够给没有背景,没有关系,没有基础的个人,提供非常多的生存空间。
中国是人情,家族,地域文化为基础的农业文明国家,而且这种文化直到今天,还没有发生过本质的改变,最直接的,基本上小城市,特别是县城,不管是管理权力还是财富分配,都被一小部分精英和地域垄断群体所掌握和决定,在事实上形成了政商环境的高度封闭和固化,并且极度稳定。
在这样环境下出生长大的年轻一代,除非是父母一辈做好铺垫,否则基本上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是没有什么发达的机会的,谁愿意生出来一辈子面对的都是一个僵化的生存环境?
而大城市,开放包容,即使是特权群体,也要为经济发展所服务,也就是说,大城市的财富机遇不管是从量还是质,都是小城市比不了的。
小城市能够参与社会财富的机会基本被垄断,通过奋斗创造财富的空间也被限制。机会成本太大了,融不进利益圈子,创造财富环境恶劣,人文价值观偏颇狭隘,失败一次,身败名裂。
而大城市就完全不一样了,凭奋斗努力,不敢说赚大钱,饿不死是很容易的,而且只要在大城市环境下,更换工作,调整自己的财富跑道,机会非常之多。
两相对比,一目了然。
第二个是收入差距:
同样是服务员这样的基础工作,在美国硅谷和普通加油区餐厅的收入差距,能够达到5-8倍之多。
这样的差距,在中国更为明显:同样的职位,工作内容,在大城市可能能拿到万元月薪甚至更多,跑到低能级的小城市,不仅工作岗位数量少,收入可能还达不到原本的一半,非常普遍。
都说人往高处走,这是比较体面的说辞。
说白了还是一个收入差异,能够直接决定年轻人的城市选择和去留。
如果在小城市中,能够拿到大城市的工资,恐怕大城市的吸引力要直接打个3折,一点都不夸张。
第三个是价值表现:
中国普遍存在的地域迷信(其实也是一种歧视的表现),事实上存在,并且在各行各业都长期存在的现象。
为什么很多公司都要去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去开公司,无非就是一个城市价值的背书效应。
比如说一摸一样的商品,生产厂家一个是深圳,一个是默默无闻的小县城,先不用比价格,单单是城市的名头背景,就能给商品附加看不见的公信力和附加值。
放到人身上也是一样的,不管是生意还是打工,在大城市的履历和背景,都是加分和重要的底气。
但是,时代的进步,正在以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的节奏,悄悄的在抹平大城市这三个核心优势。
特别是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面对大城市高房价的挤压和逐渐成熟的生活观念,产生了巨大冲突和摩擦,而不可调和的情况下。
唯大城市论,在这个时代,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颠覆。
而2020年的疫情,更是加剧了这样的一种情绪爆发。
2020年发生的几件事,非常令人感触,值得思考:
一个是疫情后,租户和业主的“待遇悬殊”,让很多外地赴大城市的年轻群体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无根之草”的弱势。
一个是因为疫情,很多人被迫第一次在家中工作的体验,实实在在的开启了互联网“云赚钱”的认知和感触。
一个是最近的大小长租公寓暴雷出现问题,导致基数众多的外来打工者,遭受到了来自资本市场的毒打和现实的教育。
……
虽然这些事情看起来毫无关联,但是其实在当下年轻群体,特别是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外地年轻群体中,都萌发了对生活和城市选择的深度思考。
“在大城市固然薪酬高,机会多,但是安家难度也是堪比天堑,人生这么拼,有意义吗”?
“没有自己的房子,就意味着永远在这样的城市,只是一个过客,没有任何的归属感,继续留下去图什么”?
“光鲜亮丽的大城市,和我有什么关系?以前住农民房,后来住合租房,然后呢?收入高了,最多能改变住的环境,但是这个城市还是和我无关”。
“在大城市,活的这么累,赚了的钱,也大部分都花在这个城市,未来大概率还是这样的循环,我来这里是为了什么?
……
虽然这些态度字里行间,还有迷惑,还有困惑,但是其实就是当代年轻人在生存环境,压力,还有对未来生活的理解上面,开始觉醒,开始思考,开始反思的表现。
互联网时代,如果能平衡现实物理环境的财富机遇差异,用网络环境抹平城市收入差异,那又何必让自己陷入内卷严重,竞争激烈,房价畸形的大城市环境中呢?
“云赚钱”,才是这个时代,最真实的刚需,而且已经成为现实。
但是离抹平大城市优势,恐怕还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
这样的趋势对于被困在大城市的年轻人来说,非常值得关注和尝试。
未来的不确定性,还有当下的大城市高房价问题,或许会驱动这种趋势,产生飞跃式进化。
2
“安居乐业”:大城市买房OR小城市定居?
在大城市生存发展,“安居”是永远绕不开的,首当其冲的一个问题。
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还可以通过租房短期解决生存需要,但是想要扎根和发展,没有自己的房子,恐怕不太现实
别的不说,组建家庭,生儿育女,稳定生活,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都是奢望。
这个和教育水平,思想认知还有时代背景都没有什么关系,在中国,安居在前,乐业在后,成家在前,立业在后。
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年轻一代来说,人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套房子,或许才是真正成熟和立足于这个世界的象征。
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无论是否有钱,也不管事业成就高低,都没有那种充满安全感,能够给自己和家庭遮风避雨,独立自主,真正的“家”的幸福感。
所以,对人生有规划,对发展有计划的个人和家庭,都会把买房当做一个重要的人生节点进行规划和准备。
但是在大城市,特别是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城市,买房对于年轻群体来说,岂是一件容易的事?
对于很多人来说,即使掏空“六个钱包”,背负重债,面对大城市的高房价,往往也只能望洋兴叹。
安家这件事,特别对于存在收入差,财力不对等的个人和家庭来说,在大城市,并不是一个现实的,切实可行的选项。
所以很多矛盾和怨气,就长期被酝酿和积攒在这样的群体之中。
现实一点说,大城市的房价其实是有价值筛选和阶层排序的意义和作用的,买不起,就是事实上的一种门槛。
现实如此:只有相对的合理,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是很多人不愿意承认,很多人不愿意面对。
就像北京,每年千万级别的外来人口,能留下的有多少?
大城市充满机遇和高收入的背后,其实也是一场残酷的价值榨取本质,如果不能在大城市有房子作为资产绑定,当大城市中出现更年轻,更有生产力的年轻群体的时候,前浪们,就如同榨汁机的残渣被抛弃。
尤其是在经验不如精力和创意的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更为明显,虽然残酷,胜在事实。
这个不用多说,只要经历过,或者正在大城市拼搏的当下年轻一代,都能感受到因为房子带来的焦虑和压力。
不管房价高低,房子总是个人和家庭的重要根基,更是组建家庭,养育后代的重要基础条件。
大城市买房子难,竞争激烈,但是每一个时代的年轻人,总是要有成家立业,安居乐业的过程和追求的吧?
大城市的房子,因为供需长期紧张而价格坚挺,因为资本的聚集而持续价格攀升,因为城市的价值而高企难攀,这样就一定会存在挤出效应:总是有人,不管以何种方式,会从大城市的名利场中退出。
关键是,这个退的时间点,非常关键,还有自己该不该退,同样关键。
财富金字塔,阶层分布塔,甚至是城市留存情况,永远都是上尖下宽的形状,特别对于在一线城市拼搏的年轻人,更是需要清醒认知。
如果拼尽全力,都不能在自己理想的城市中实现阶层提升和房产购置(实话实说,很大比例的人都是这样的结果),与其被淘汰,被挤出,是不是应该多为自己的未来进行一些思考?
毕竟,生活还是要继续的,能决定未来生活好坏,就要看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什么时候开窍。
笔者不是房托,也不是忽悠大家买房,只是想说明这么一个事实:
任何的个人和家庭,想要长久稳定,持续发展,属于自己的住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根基。
很多人都是买了自己第一套房子以后,才对人生开始有了成熟的思考和理解,才开始认知稳定的价值和意义。
如果能够打破大城市的中心聚集效应和收入差距规律,在小城市低成本,高品质的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那或许是互联网时代,最大的意义和价值。
这是一个值得当代人思考和探索的话题和方向。
图片来源:网络
3
生活回归现实:当代年轻人的“更多选择”。
想要在大城市实现安居乐业,长期发展,至少要有以下三个条件之中的一条:
1、要么是有这个城市的房产,能够借助房产的资产效应和城市价值实现捆绑成长,那个人可以不用太优秀或者价值产出要求不高。
2、要么是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掌握了核心技术,或者是社会地位;
3、要么是家庭财富已经达到无视大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通货膨胀影响,个人的消费能力已经完全不会被环境所影响。
很显然,对于绝大多数从其他城市聚集到大城市进行逐梦奋斗的每一代年轻人来说,能够达成以上任何一个条件,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更多的,是经历奋斗,迷茫,最终向现实低头,黯然离场。
一方面,是在租房生活中的不断搬迁,断离舍和波动不稳的生活状态;
一方面,是没有属于自己真正的家庭归属感,长期漂泊的不安全感;
一方面,是面对高房价,高生活成本,低生活质量的现实摩擦和反差;
一方面,是对美好生活,稳定生活的理想和追求。
……
“房子是租的,但是生活不是”这样的伪文艺,真矫情的毒鸡汤,还是少听少看。
拥有自己的房子,才是真正的生活的开始。
而在现实之中,有那么几种选择,值得当代年轻群体,进行参考。
对于大部分在一线打拼的外来群体来说,如果财力和收入长期跟不上房价的涨幅,担负不起当下环境的房价,那么在哪里安家,长期发展,就是一个很值得提前,并且持续思考的问题:
第一种:工作性质离不开大城市环境的。
这个群体不管在工作上,职业上,个人发展上,其实已经被大城市所绑定,所有的收入来源,也和大城市对口产业所锁定,这就意味着回老家,或者去其他城市,就必然面临着失业,跨行,甚至是从新开始的必然局面。
对于这个群体,最好的选择,还是要留在大城市,特别是为了组建家庭和长期发展,哪怕是最便宜的老破小,远郊偏僻的地方,都要买房。
而且不能这样的大城市,贪便宜跨城买睡城。
第二种:工作性质能够离开大城市环境的。
这个群体的职业和收入来源,具有很明显的互联网时代特征,要么是电商,要么自媒体,要么是通过网络条件就能完成工作价值输出的互联网关联技术职业。
对于这个群体,选择自己经济承受能力能够接受的次一级城市,是仅次于在自己当下工作的大城市买房的选择以外,最好的选择。
比如深圳工作,家乡是河南的,那就可以用深圳的收入,在郑州买个不错的房子,收入差距和城市分化,要实现这一点难度不高,不仅仅是为自己寻找退路,也能提前为未来的生活做好规划。
记住,就算降维购买,一定要买自己家乡的省会城市。
第三种:在大城市工作,经常出差全国跑的群体。
这个群体多以业务,商务服务,顾问咨询,还有短期技术支持为主,当然随着时间和工作上的提升,会逐渐趋于稳定。
对于这个群体来说,一定要提前对自己未来长期生活,长期定居的城市,有所计划,最好的情况,就是工作和生活两不误,因为在大城市就算有自己的房子,其实工作性质导致的住少离多,从成本上来看,还不如租房子,所以一定要想好,未来自己在哪里长期生活,提前布局,提前筹备,提前购置安排。
长期漂泊的人,更需要一个确定的,属于自己的房子,因为总有一天,才有归属之地,来安放疲惫的人生。
第四种:是对特定城市有想法的群体。
这个群体,对于特定的城市是有追求和执念的,或者是自己长期梦寐以求的城市,或许是有自己爱情和理想生活的城市,又或者是简单的离亲人原生家庭近一些的相对发达的城市……
对于这个群体来说,只要条件允许,在心目中有特殊情感的城市,买一套房子,也是不错的选择。
灵魂归属,就是家。
最后一种,是在大城市里面缺乏核心竞争力,并且没有清晰可见的发展空间的群体。
这个群体,其实是基数最大的,是所有大城市可替代性最强的“人肉干电池”消费品,虽然这么说比较扎心直白,但事实就是这样。
所有的人都是公平的,所有的职业都是值得尊重的,但是面对现实,还是要有自知之明和对未来的规划。
对于这个群体,相较于自己家乡和其他城市工作发展的最大优势,就是收入,所以一定要放大这个优势,然后尽量缩减不必要消费和支出。
攒钱是为了什么呢?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比照自己的出身,进行升维置业,比如农村出身,赚到的钱就不要为了面子拿回去盖房子了,最少也要到镇上,县里面,找最好的房子买一套,如果条件允许,往城市里,甚至是省会,以至于新一线去努力买套房子,才是最好的选择。
一个方面,是为了更好生活环境,下一代教育,还有社群素质,所筹备,这一代人没有核心竞争力没关系,关键的是下一代,一定要注重教育,注重环境,因为人生不是短跑,人生是一场接力马拉松。
买不到一线城市大城市的房子,并不代表就是时代的输家和被淘汰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个家庭的生活都要继续,人挪活,树挪死,灵活变通,找到让自己活的更舒服,让自己活的更自由,让自己活的更有尊严,让自己活的更有希望,才是人生的真谛,才是真正的生活。
别让大城市的房价,成为困扰和阻碍生活的烦恼来源,去抱怨和诅咒自己无法改变的东西,永远不能带来幸福。
所有的痛苦和烦恼的来源,都离不开追求和获得,求而不得,因爱生恨,何必?
人生的质量,永远不是自己能力范围以外的东西所能决定的,而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决定的。
提前思考,提前规划,提前选择,人生就不再会有迷惑。
人生,本来就应该有很多选择,而背负自己不能承受的沉重,绝对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在大城市买房,很大程度上,已经和生活,和居住没有什么必然的关联了,更多的,是追逐房价上涨带来的经济收益。
这才是真相。
图片来源:网络
写在最后:
这篇文章,是最近看了很多,和很多现实当中在一线拼搏的年轻群体沟通了很多,还有在自媒体运营过程中的很多留言意见的认知理解中,得到的创作契机。
能不能剥离功利情绪,去除焦虑贩卖,站在真正生活定义的层面,去思考关于房子的话题?
中国的房价,楼市,还有关于买房的认知和话题,已经处于一个事实上非常功利和浮躁的状态下了。
谈及买房,必谈房价,一说房价,就和涨跌盈利密不可分。
各类媒体,各种文章,字里行间,都是对房价涨跌,城市价值,升值空间,甚至是赚钱模式的浓厚笔墨。
房子,买房,楼市,房价,简直和股民炒股的关注感受一样:一切向钱看!
对于生活,人生,居住,还有选择的本质价值,漠然无视。
这是一个非常焦躁的价值观念氛围,房子价值,需求,还有生活,早已远离了真正房子存在的意义范畴了,在中国,房子越来越金融化,越来越资产化,也越来越功利化。
别的不说,时至今日,还有多少人买房,是为了真正的生活,是为了真正的需要,是为真正的幸福?
当然,如果把通过买房能赚到钱,能轻松赚到钱,能快速赚到钱,当做目标,那就另当别论。
深圳动辄总价千万,首付几百万的房子,说刚需是不是太虚伪了?
所以,写这篇文章,就是想让理性回归现实,从生活到需求,来聊一聊当代年轻人的买房价值观问题。
虽然追逐金钱无可厚非,但是毕竟这是一场残酷血腥的角逐,一个时代的年轻人,如果都陷入了这样的价值取向,那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毕竟一将功成万骨枯,没有人会去关心失败者的未来。
所以,在这个浮躁,功利的时代背景之下,追逐名利成功的同时,也请多为自己未来的生活,稳定的家庭,做出一些有前瞻性,有准备的思考和准备。
让价值回归需求,生命之中,不应该只有跟风逐利的勇气,更应该有对美好生活,稳定未来的打算和计划。
毕竟,金钱的游戏,危机四伏的名利场,每一个人都有可能黯淡离场的。
离场之时,总要有归处,生活总要继续,这也是所有人,必须要准备和面对的必然未来。
不谈功利,不谈涨跌,不做引导,也不是鼓励买房。
而是对于互联网时代环境下的房子,人生,还有选择,剥离功利的说一点个人的理解和看法。
并不是所有的幸福,都能用金钱解决,特别是努力的到金钱回报,往往难尽人意。
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房子和生活,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房子,永远是拿来住的,而不是实现个人价值和追逐财富的唯一选择。
这篇文章,就到这里。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屏幕前的您,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那就很好。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我们下期再见!
图片来源:网络
思考,是对世界的尊重。探索,是对未来的准备。
每个人,都没有选择时代的权力,但是时代绝对可以选择人。
这是一个长期主义的时代,是一个眼界和思维决定的未来。
希望能与有伟大格局和理念的群体同行。
做时间的朋友,做时代的弄潮儿,做命运的主宰,做财富的主人!
仅以此文,与各位读者朋友,分享。
图片来源:网络
关于这个话题,大家如果还有什么意见和看法,欢迎在下面留下您的想法和看法。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熊猫地产观,讲究和追求的就是在纷杂繁乱的信息时代,输出一种稀缺,宝贵的经验。
这就是本人自媒体的态度和初心:不做什么大路货,通过写作分享,记录对世界的认知。
熊猫不稀罕吗?你觉得我的文章不稀罕吗?哈哈哈哈……
不当什么专家,也不敢大言不惭说自己高明,只想通过写作分享,心存善念,广结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