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每次到餐馆就餐时,都必须要先完成一套“规定动作”:
撕开消毒餐具的塑料薄膜包装袋后,将开水分别倒进碗或杯子里,动手将各种餐具分别烫洗过一遍。
在李阳看来,餐馆的餐具若没有用开水烫过,在整个吃饭过程中,自己心里都会不舒服。
不知道大家或者身边人有没有像李阳这样的习惯,外出用餐时,拿到餐具的第一时间便是将其拆开,用开水“烫一下”再使用,觉得经过这道程序就能将病菌烫死。
俗话说:“病从口入”。很多人担心外面的餐馆餐具消毒不到位,饭前都习惯用开水烫一下才敢放心使用。
那么,用开水烫筷子、碗等餐具,这一做法真的靠谱吗?一起来探个究竟!
开水“烫一下”,真的能消毒吗?
对于餐具来说,最常见的消毒方式就是高温消毒,吃饭前用开水烫碗筷,到底能不能消除可能存在其中的细菌和病毒呢?央视一档节目《生活圈》对此展开了实验:
研究人员首先对实验A盘和B盘进行菌落数值检测,随后模拟餐前用开水烫洗的过程,将A盘用100℃的热水、B盘用50℃的热水,各进行了5秒钟的淋洗。
实验结果表明,淋洗之后杀菌的作用并不明显。100℃的热水冲洗的餐具,菌落减少不足30%,而50℃的热水冲洗后,菌落减少不足10%。可见,开水烫一下碗筷,消毒作用甚微。
为了保证实验的严谨性,研究人员延长了开水接触餐具的时间再次进行检测,对A盘和B盘进行无菌处理后,用耐热性较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两个盘子表面进行了污染。
紧接着,将A盘和B盘分别放进50℃和100℃的热水中浸泡10分钟。实验证明,10分钟浸泡比单纯的淋洗效果要好得多,二者菌落均大幅度下降。
专家明确表示,用开水唰一下餐具,就想达到消毒的效果,想法太天真了,最多只能将餐具上的灰尘除掉,细菌仍会继续存活。
高温消毒,须具备两个要素
热确实能杀死细菌和病毒,用热的方式进行杀菌可称为“高温消毒”,这是微生物大师路易·巴斯德发明的,也被称为“巴氏消毒法”。
然而,很多人都忽视了一个道理,要想达到消灭微生物的目的,必须要达到两个条件:温度和时间,除了要达到相应的温度,还要保持足够的杀菌时间。
通常情况下,想要达到杀菌效果,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 100℃ 沸水持续作用 5min 左右
- 80℃ 开水持续作用 10min 左右
餐具中主要存在有4类致病微生物:细菌、真菌、芽孢、病毒,不同微生物对温度的耐受能力不同。
一般来说,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大多要经过100℃的高温作用1-3分钟或者80℃加热10分钟才会死亡;常见的乙肝病毒也要在100℃的开水中煮上10分钟才能被完全杀死。
此外,芽孢是细菌在恶劣环境下形成的休眠体,更加耐热、耐酸、耐干,仅仅用开水进行短暂的冲烫,对芽孢来说只不过就是洗了个“热水澡”。
不少餐厅提供的免费热水或热茶,为了避免烫伤顾客,顶多也就是70℃-80℃,倒在凉的餐具里,温度多多少少也会降低,对于许多微生物而言,根本造不成什么杀伤力。
用开水“烫一下”餐具,你可能烫了个“寂寞”,也就是一种心理安慰罢了。
不过对于很多地区的人,尤其是广东人,十分钟爱餐前烫一下餐具,更多是当作一种餐前仪式,饭前烫一烫碗,还可以聊聊天,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吃饭餐具应该怎么处理?
我们外出就餐时,应尽量选择卫生等级达标的餐厅,食品安全等级高,卫生条件相对来说就好一些。
如果实在对外面的餐具情况不放心,可以准备酒精消毒纸,餐前擦拭一遍,不过最好的办法还是自备餐具。
其实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如果是卫生达标的餐具,微生物残留量一般是合格的不烫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毕竟我们本身就生活在一个有菌的环境里。
此外,家中自用的餐具消毒也要重视,不管有几口人,只要有食物存在,餐具上就有可能沾上细菌和病毒。除了要清洗干净,也要定期进行杀菌消毒。
细菌和病毒喜欢在相对潮湿的环境中生长,潮湿的餐具放进橱内,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最好是晾干后再放进去。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家庭使用的洗碗海绵中33%有细菌滋生,很多人忽视了这一点,平时使用的洗碗布或洗碗海绵,要注意定期更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