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如何写〕如何写好字的方法和技巧

结构是文章的骨骼。一篇文章要写得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前后一致,就必须妥善安排结构。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文章写得有疏有密,疏密相间,不仅能使主题突出,中心分明,而且还能使文章虚实相生,浓淡相宜,波澜起伏,错落有致,达到匀称和谐的境界。

写叙事性记叙文,很多同学常常犯这样的错误:一件事,拿过来,不管自己要表现怎样的主题,都从头至尾,原滋原味,细细道来。这不是写文章,而是情景再现或复制。就好像一个裁缝,把一块布料拿过来,不经过任何裁剪缝制,直接披在身上。

为什么要叙述这件事?会写文章的人都明白:叙事是手段,表达我们的主观思想感情,才是我们写作的目的,才是文章的灵魂。为了叙事而复述原始故事,却不知自己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文章”就是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了。

一、详写、略写与坚决不写三种情节的确定

写文章之前,作者首先要确定主题——明确自己写这篇文章,记述这个事件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主题确定以后,要把整个事件过一遍大脑:哪些情节能够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哪些表现力略差,而哪些完全不能。从而确定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哪部分详细讲述,哪部分初略讲述,哪部分干脆删去,只字不提。

详写的两个原则:①过程详,结果略;②面上略,点上详。

最能表现主题的部分——详写;有表现主题的功能,但表现力度较差——略写;完全没有表现主题功能的部分——坚决不写。

安排一篇记叙文的详略,最重要的依据是:符合写作目的,能表达主题、突出中心的内容详写;为中心服务,起交代、铺垫、衬托、过渡、照应、补充等作用的次要内容略写;与中心无关的内容,舍弃不写。

作文详略安排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

(1)文章的题目:题目确定了写作的重点,重点就正是要详写的地方。比如“课余生活的乐趣”,重点就是写课余生活,课堂上的事情就不能详写,否则就偏离了题目的要求。比如:《小英雄雨来》这篇文章,从题目就可以看出写作重点应该是雨来的英雄事情,否则就偏离了题目的要求。再如下面一些题目:
《可爱的弟弟》 《大公无私的李大伯》 《一个不徇私情的人》
《闲不住的李大嫂》 《一个努力工作的人》
这些题目中,每个题目都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中心词语:“可爱”、“大公无私”、“不徇私情”、“闲不住”、“努力工作”。这些“中心词语”基本上确定了文章应有的中心思想(写作目的),也就是文章写作的重点。

(2)文章的中心:围绕文章的中心选择了材料,还要围绕文章的中心区分这些材料的主次。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材料,就是主要的材料,要详写;同表现文章的中心意思有一般关系的材料,就是次要的材料,要略写。比如:《枣核》一文的中心是表达海外华人的思乡之情,作者同窗住宅中的种种景物,最能表现文章的中心意思,就详写;而作者从动身访美到与同窗见面,同表现文章的中心意思有一般关系,就略写。如果把这个安排颠倒了,就要喧宾夺主,不能很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要注意,主要的不等于惟一的、次要的不等于可有可无的、略写不等于不写。如果把应当略写的材料舍弃不写,就可能使情节不完整,或者使文章显得单调。俗话说:红花还要绿叶扶,详写好比红花,略写好比绿叶。

(3)文章的内容:以写群体为主要内容的作文,比如“我们的班级”、“我的好朋友”,不可能把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写出来,也不能只写群体中的一两个人。常用的方法,就是详写一两个、两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再用“点名法”略写一二(如:“在我们班,象×××这样的同学还有很多……”),使点面结合,相得益彰。如果只有详写没有略写,就缺少了群体的普遍性;如果只有略写没有详写,又缺少了群体的典型性。

(4)文章的体裁:为了把记叙文写得更好,常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但是,必须“叙”详而“议”略,处理得当,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通篇详写捕蛇者的悲惨控诉,篇末用凝练的语言加以议论,就鲜明地表现了控诉“苛政猛于虎”的主题。

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1.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是整篇文章的主体部分,具体体现中心思想,需要详写。

2.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当然,在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也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文章重点就突出、主题就鲜明,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确定材料的主次和详略是结构的重要问题,它对表现中心思想起保证作用。确定中心,选好材料后,就要考虑叙述上的详略得当。详写,就是把与中心思想关系大的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写得具体些、详尽些;略写,就是把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太大的材料写得概括些、简略些。详略得当,能使文章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结构紧凑。详略不当,势必造成文章主次不明,使读者无法把握中心。

处理详写和略写,首先要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文章的中心事件或中心议题要详写,其他事件和问题要略写;有典型意义的材料要详写,一般性材料则略写。

例如鲁迅的《故乡》是以“我”回乡的见闻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可写的人物和事件很多,但作品只选取了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的事来写。这两个人中,又分了主次。杨二嫂的故事,只是在一个场面里,用几句精彩的话,展示了她的性格。

写闰土就不同了。作者以细腻的抒情笔调描写了少年闰土活泼英俊的形象,娓娓动人地叙述“我”和闰土三十年前的一段交往。接着作者又精细地刻画了阔别三十年后的闰土的面貌、衣着、动作和性格的巨大变化,诉说闰土所遭受的种种苦难和不幸,抒写了“我”的感慨和希望。这样处理,完全是由“它揭露在三座大山压迫下,农村凋敝,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证明农村需要来个变革,为下一代开辟一条新出路”这一中心思想所决定的。

其次,要根据文体性质决定详略。说理的文章,重在阐明主要论点的论证部分,因此,说理部分要详写,引证事例则略写。例如《纪念白求恩》介绍白求恩的光辉事迹,开头只用了七十四个字,接着便详尽地阐述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指出我们应向他学习的地方。

二、详写的技巧

(一)瞬间正面描写法

所谓瞬间正面描写法,就是抓住某个人物,聚焦某个瞬间,从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多个角度展开描写,细腻详尽地刻画这个瞬间的情景。

例如:晚上九点半,爸爸从外面急匆匆地闯进家门,一脸的兴奋和喜悦,仿佛在哪里捡到了什么宝贝似的。花白的头发被汗水打湿了,一绺一绺地贴在额头和鬓角上,眼睛里闪着激动的亮光,沾满灰尘的面孔,被汗水勾画成一个奇异的大花脸,裤子和鞋上到处都是泥巴和草叶。“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么农场的第一头小牛诞生了,是个又肥又大的公牛犊儿,身上还带着两块白花儿,那身段,一看就是个大牛坯子!”他一边说着,一边把手中的提包和衣服丢在鞋箱盖上,径直坐在餐桌边,从酒柜里抓出一瓶白酒,对母亲挥了挥,“麻烦你给我弄俩菜,今天高兴,我要喝两盅儿!”很显然,此刻,爸爸这位新“农场主”的心里,因为第一头小牛的诞生,早已盛满了甜甜的蜜。他想尽情享受这份快乐,更想把这份快乐传递给家里的每个人,让所有的人共同分享他的快乐和成功。

这段文字刻画的就是:晚上九点半,爸爸走进家门这一瞬间的情景这个特定的瞬间,作者对爸爸的神态、外貌、语言、动作、心理进行了全面刻画,表现了爸爸难以压抑的喜悦之情。这种详写一定要抓住某个特定的瞬间——时间不能变化。

(二)瞬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所谓瞬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就是抓住主要人物某个特定的瞬间,先展开正面描写——以人物的动作或行为为核心,在刻画动作行为的同时,详细描绘伴随该行为动作的语言、神态、心理,然后展开侧面描写——刻画当时事发现场其他人、物、环境、背景和条件。

例如:“娘的,什么东西,自己就是个地地道道的贪污犯,还坐在台上,道貌岸然地大讲党风廉政建设,大讲反腐倡廉,今天老子不告倒你,就是助长歪风邪气!”生产班长把会议记录本摔在办公桌上,对着桌面“咚”就是一拳,一张脸变成了铁青色,嘴唇不停地颤抖着,就像一座突然迸发的火山,想把一切污浊的东西化为灰烬。

这段文字,作者抓住生产组长开完会回到办公室这一瞬间,以摔会议记录和砸桌子为核心,先正面刻画这两个动作,以及伴随这两个动作的语言、神态,然后进行侧面刻画:抓住侧面物(杯子)、侧面人(同班组伙伴)、侧面环境(办公室的环境)进行详细描绘,表现组长当时的愤怒心理,赞美组长刚正不阿,敢于同歪风邪气、贪污腐败做斗争的精神品质。

(三)动作发散法

所谓动作发散法,抓住主要人物的某个动作,把这个动作的所有突出特点都一一刻画出来。动作的特点包括:声音、状态、心理、速度、力度、方向、效果、动程等等。

例如:他提起拳头,像一头被激怒了的雄狮(状态),将全身的力气瞬间凝聚在一起(力度),对着敌人的太阳穴(方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速度),猛地砸了过去(力度)。斗大的拳头,挂着风声(声音),带着刻骨铭心的仇恨(心理),在空中划出一道短暂的弧线(动程),耳畔间只听“咚”的一声闷响(声音),对面的日本兵还没有反应过来,便像谷个子一样倒了下去,七窍流血而亡。其他的鬼子见势不妙,丢下同伴的尸体,仓皇而逃。(效果)

(四)行为(动作)分割法

所谓行为(动作)分割法,就是讲一个行为分割成若干动作依次进行详细描绘,或者讲一个动作,分割成若干小动作依次进行描绘。

例如:妈妈恼怒地摔门而去。这句话描绘了妈妈离家而去的行为,不够详细,将这个行为进行分割,依次进行描写,就变成了下面的详写片段:妈妈三步并作两步冲到门前,拎起鞋架上的皮包,抓住门把手,先是向下一旋,继而向内猛地一拉,人像个皮球一样弹射了出去,随即,“咚”的一声,摔上了门,头也不回地走了。

(五)多感官绘物法

所谓多感官绘物法,就是,调动人体耳、眼、鼻、口、皮和内心六大感觉器官,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内心感受六个角度,对一个事物的声音、颜色、形状、结构、气味、味道、温度、湿度、光滑度、质地和带给人的内心感受进行详细刻画。

例如:门前的老槐树,似乎总是静默着(听觉),像一个慈祥而深沉的老者(内心感受)。春风一起,它便一改常态,像一位卓越的艺术家,登上浓墨重彩的舞台,忘情地挥动着遒劲的手臂和轻灵的十指,弹奏出一首首动人的迎春奏鸣曲。(听觉和内心感受)嶙峋粗壮的树干,高高地擎起一个叠青流翠的巨大华盖,为小院的老人和孩子,送来一片清凉的绿荫。(视觉)洁白的槐花,宛若一串串用白玉雕刻而成的白葡萄,在碧绿的枝叶间婀娜摇曳,(视觉和内心感受)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嗅觉),摘一朵放进嘴里,只嚼几下,那淡淡的甜(味觉),便会顺着舌尖的味蕾,流遍全身,吃着这样的槐花,你能轻而易举地理解什么叫回归自然,什么叫发璞归真!(内心感受)

三、组织材料,安排结构

确定好段落和层次。写作时,为了把文章的中心有层次地表现出来,一定要分段。划分段落要根据中心的需要和内容的多少而定。既要注意一个段落只说明一层意思,又要注意不要分得太细,同学们习作常出现两种情况:有时段落包含的内容太多,本来好几层意思,硬挤在一起,弄得层次不清;有时段落又分得太细,本来只有一层意思,硬分成几段,搞得支离破碎。

恰当过渡和照应。过渡是文章段落之间的桥梁,在文章中,前后相邻的两层意思之间,不仅要有内在的联系,而且在相连的地方要彼此衔接,语气贯通,让读者思路能够顺利地从前者过渡到后者,而不致发生间隙或阻隔。过渡常用承上启下的段、句子或关联词语。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大部分之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就是以段过渡的一个范例。

照应是说写文章要瞻前顾后,前后应衬,首尾呼应。例如《一件小事》,文章的开头写道:“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文章的结尾写道:“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的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这是开头和结尾相照应。

为了显示文章的脉络,在文章的中间也要有必要的照应。例如,《反对自由主义》的第二部分,开头说:“自由主义有各种表现。”以下十一个小段,分别列举了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而后又写了两个小段,以便跟前后相呼应:“还可以举出一些。主要的有这十一种。”“所有这些,都是自由主义的表现。”在这两段之后,很自然地转到自由主义的分析批判上去了。

首尾照应。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根据文章的不同而变化。开头的方法很多,但可以大致地将其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开门见山”的写法,或“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或“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主题;或“言归正传”,即速开讲故事;或“单刀直入”,挑明论敌谬说。另一类是“形象化”的写法,或描写环境,以引出人物;或抒发感情,以渲染气氛;或先叙委婉故事,以引出深刻道理;或借诗词谣谚,以为叙事的开端。好的开头,新颖生动,引人入胜。结尾的方法也很多,或总结全文,以揭示主旨;或展示未来,以鼓舞斗志;或抒发情怀,以增强文章感染力;或造语含蓄,使读者掩卷而思仍遐想不已。好的结尾,余味无穷,发人深思。

详略的错位现象有:(1)主次颠倒(略写的详写了,详写的略写了),(2)漫无节制(详写也要把握好“度”),(3)语焉不详(略写的也要有“实”的内容),(4)堆砌材料(平均使用笔墨),(5)面面俱到(详写、略写,还有“不写”)。

四、那么如何安排文章的详略呢?

确定材料的主次和详略是结构的重要问题,它对表现中心思想起保证作用。确定中心,选好材料后,就要考虑叙述上的详略得当。详写,就是把与中心思想关系大的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写得具体些、详尽些;略写,就是把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太大的材料写得概括些、简略些。详略得当,能使文章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结构紧凑。详略不当,势必造成文章主次不明,使读者无法把握中心。

处理详写和略写,首先要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文章的中心事件或中心议题要详写,其他事件和问题要略写;有典型意义的材料要详写,一般性材料则略写。

例如鲁迅的《故乡》是以“我”回乡的见闻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可写的人物和事件很多,但作品只选取了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的事来写。这两个人中,又分了主次。杨二嫂的故事,只是在一个场面里,用几句精彩的话,展示了她的性格。

写闰土就不同了。作者以细腻的抒情笔调描写了少年闰土活泼英俊的形象,娓娓动人地叙述“我”和闰土三十年前的一段交往。接着作者又精细地刻画了阔别三十年后的闰土的面貌、衣着、动作和性格的巨大变化,诉说闰土所遭受的种种苦难和不幸,抒写了“我”的感慨和希望。这样处理,完全是由“它揭露在三座大山压迫下,农村凋敝,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证明农村需要来个变革,为下一代开辟一条新出路”这一中心思想所决定的。

其次,要根据文体性质决定详略。说理的文章,重在阐明主要论点的论证部分,因此,说理部分要详写,引证事例则略写。例如《纪念白求恩》介绍白求恩的光辉事迹,开头只用了七十四个字,接着便详尽地阐述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指出我们应向他学习的地方。

(一) 审题、构思时要明确详略

在处理详略问题之前,先要明确写作要求,洞悉写作限制。如“我的植物朋友”这个题目,写作范围是限定的――“ 我的”,写作对象是“ 植物朋友”―― 必须是植物,而不是动物或其他,文体要求是“写一篇记叙文”。

(二)结构上要明确详略

文章的结构不一样,详略安排就有所不同。如果文章采取写几件事的并列结构,那么这几件事中应详写其中的一两件,略写其他。如果写几个“牛人”,也应该详细表现其中一两个人物,略写其他。 如朱自清的《背影》写了父亲的四次“背影”,最详细描述的是车站送别时,望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他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这一处详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若文章采取欲扬先抑的结构, 那么“扬”的部分应该详写。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鲁迅先生写了很多关于长妈妈缺点的事件,都是略写,而表现其“神力”的买《山海经》一事则详细具体地叙述,突出了他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

当然,无论采取什么结构叙事,详略安排都必须从写作目的出发,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

(三)内容上要明确详略

作家茅盾谈到选择写作材料时有一个贴切的比喻:“园艺家常常把太多的蓓蕾摘取,只留下两三个,这样就得到了特别大的花朵。”也就是说,材料首先要精挑细选,果断取舍。其次,在选定的材料当中仍然要注意详略的安排。

详写经过,是为了文章中心服务。一件事情的经过必定有很多的场景、情节,这就需要学会“截取”,“截取”最能体现中心的精彩情节与片段,浓墨重彩地用细腻的笔触叙述和描写,所谓“冗繁削尽留清瘦”。

如七年级《羚羊木雕》一文中,故事起因是我将木雕送给了好朋友万芳,这部分内容是插叙在事件主体中的。详写的内容是父母逼迫我要回木雕的经过,充分表现了作者对成人与儿童之间的代沟的思考。初学写作的同学,经常因为思考不成熟,没有明确的构思就仓促下笔,以致于故事起因部分写得太多,喧宾夺主,混淆了主次,冲淡了主题。

1、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结果要略写。

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而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

如一位学生写《傻大伯》的文章,就做到了详略得当。他写的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写一位老人不肯坐公家车和看护电线不要报酬的事,赞扬他舍己为公的精神。小作者是这样安排详略的:

小作者只安排了一处详写,因为这一处最能表现傻大伯舍己为公的精神,是文章的重点。其他各处,小作者都安排了略写,因为这些也与中心有关,但不十分密切,是次要内容,只是交代了一些情况,叙述一些有关的内容就行了。

小作者对详略的安排是合适的,在叙述和描写中,详和略的“度”也把握得很好,详得具体充分,略得简洁明了。

比如,他写傻大伯名字的由来,只用了一句话:傻大伯并不傻,因为他穿戴俭朴,为人憨厚,办事老实,干活有一股傻劲,被青年们誉为“傻”大伯。

2、有主有次,点面结合。

主次分明,点面结合是写好活动作文的一个主要方法,点与面安排得好,写得好,文章就详略得当,既给人以整体感,又使人觉得重点突出。

面,指场面,是一定场合下的情景。“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面”要略写。如在比赛活动中指的是群体:比赛的双方以及加油助威的同学。联欢活动的面,指整体联欢活动中人物活动的情况,当时的环境以及气氛。

点,指的是重点,是有代表性的人、事、及景物,“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点”要详写。如在比赛活动中指的是个体:一两个有代表性的人物。联欢活动中的点,指的是一两个典型的人、景。

我们在写活动的作文时,根据所要表达的中心,将活动的局部与全场,也就是个体与群体,独景与全景结合起来写,这样才能章法分明。

例如有个同学写拔河比赛时,着重选取了这样几个点:

①杨小杰使劲地拔,并不住地喊:“往下压!”

②我用尽吃奶的力气,拼命拉住绳子。

③李小明作为一个助威者又蹦又跳,急得把帽子扔向半空。

对于面的描写,主要有:

①比赛双方用力拉绳,谁也不肯放松。

②观众为比赛双方加油的场面。

③飘舞的彩旗也好像在为比赛的双方助威。

这样点面结合,使文章生动、形象、具体。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3、突出重点,切勿喧宾夺主

有的同学,在写作文时重点不突出,就容易眉毛胡子一把抓,喧宾夺主,冲淡了主题。

在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也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文章重点就突出、主题就鲜明,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有这样一个材料: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写作文,抓重点,不要事事都去表。重点部分要详写,次要部分捎带过。详略得当细安排,文章自然写出来。

明白了详略的原则,知晓了不必写的坚决不写的要求,根据详写的技巧进行写作训练,对我们写出出色感人的文章定有帮助。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如何写,如何写好字的方法和技巧,如何写小说,如何写起诉书,如何写遗嘱的样板”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