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竹村五郎】林西县百年大事记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热河都统廷杰为推行清政府的“移民实边”政策,上奏清廷,“仿移民实边政策放垦两巴林地”。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清廷派肃亲王善耆和理藩部左承姚锡光到内蒙古东北部调查蒙情,筹划移民垦荒办法,并专程到巴林旗实地考察,调查完结后,向清廷陈奏了巴林旗放垦的八条经营之策,不久,清廷喻巴林王扎噶尔“报效荒地”。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春,巴林王扎噶尔开始放垦蒙荒,至4月,已放垦了北至西乌珠穆沁旗、南至巴林桥、东至查干沐沦河、西至克什克腾旗刘家营子,南北约长二百里,东西约宽五六十里,至此基本奠定了林西县境域。

12月27日,热河都统廷杰奏请清廷批准,拟在巴林部西新建一县,初定县名“巴西”,即初拟的林西县名。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2月25日,清廷准奏,将原拟定的巴西县改为林西县,林西正式建县。张文灏任巴林垦务总办兼任林西县知县。

3月27日,张文灏向热河都统呈请建县衙,并呈请增派步兵、马队以保护地方。

3月末,巴林垦务局在色布敦庙、甘珠庙、刘家营子、十八里汰等地出示文告,晓喻克什克腾旗等地居住在林西县界内的 蒙古族户领费迁回本旗。

宣统元年(1909年)

2月24日,因巴林王扎噶尔控告巴林垦务局总办张文灏放垦不力,热河都统廷杰为缓解垦局与巴林王矛盾,撤销张文灏总办职务,委任国仁泰为巴林垦务局总办兼林西县知县。

4月,比利时天主教神甫袁敬和、郭明道二人由北京到林西挂牌领地,买下距县城北9公里大营子处长6公里、宽4公里的荒地一段,兴建天主教堂。

宜统二年(1910年)

2月张文灏再次任林西县知县兼巴林垦务局总办。

8月8日,清廷奏准在林西设“三旗巴林垦务行局”,呼延杰任垦务行局总办。林西、开鲁二县知县不再兼任垦务局总办。秋,林西县衙建成竣工,县衙署由色布敦庙迁至新址。

宜统三年(1911年)

1月2日,呼延杰与张文灏移交垦务完毕。林西知县张文灏不再兼任巴林垦务局总办,巴林垦务事宜由新任总办呼延杰管理。

6月13日,经清廷奏准,撤销“三旗巴林垦务行局”,呼延杰随之被撤职并责成林西、开鲁二县知县仍兼任本地的垦务局总办。林西垦务局复改为巴林垦务行局。

7月,林西知县张文灏再次兼任巴林垦务行局总办。

中华民国1年(1912年)

2月,知县张文灏呈请热河都统,“将垦局撤销,所有未竣事宜,宜归县署办理”。

3月,林西知县兼巴林垦务行局总办张文灏出示晓喻,催促城基内各领户限期兴工修建,届期仍不兴工修建者,撤销其领地另放,以促县治早日建成。

8月,经热河都统和执河清理财政局正式批准,巴林垦务行局归并林西县署,至此,巴林垦务基本告竣。以后,林西历任知事、县长均兼管垦务事宜。

是年,山东“申寺人”张风林来林西,经林西众穆斯林挽留并聘请张风林为林西第一任阿訇。

是年,色绅叶参捐资建私立小学1所,为本县第一所小学校。

民国2年(1913年)

3月,级军麻路统顿米振标,奉命率毅军来林西驻扎。

8月,外浪“独立,军第脚路由奈丹扎布率领进攻林西,受驻林西毅军阻击。

10月29日,驻林西毅军会同奉军吴俊升部将奈丹扎布逐出林西、经棚。

9月,林西商会成立,会长郝勤。

是年,林西县建立团练分局。

是年,林西春季酷旱,禾苗枯干,秋季连日大风又加霜冻、全县只有二成收获。

民国3年(1914年)

春,毅军后路统领米振标为防御入侵之敌,命各营兵士重建城垣,以土筑墙,以砖石建筑城门。

是年,在县城二道街路西北侧建成毅军镇守使署(今县政府院)。在县城东北角建成忠烈祠(今缸套厂处),以祭祀民国2年阵亡将士。

是年,将全县11个小区合并为中东南西北5个区。是年冬,骤降大雪,雪深达3尺。

民国4年(1915年)

2月,邑绅王省三在县城头道街西路北(今实验小学处)建私立国民初等小学校1所。

6月26日,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批准热河都统姜桂题呈请:“因林西县遭兵燹旱灾,户口流亡,豁免民国3年应征粮银823两余”。

民国5年(1916年)

春,林西穆斯林在县城西南占地6亩,建造土木结构大殿3间,为林西初建的清真寺。

9月12日,巴布扎布率外蒙“独立”军进攻林西,遭驻林西毅军的顽强抵抗,重创巴部,在激战中巴布扎布被炸死,巴余部北溃。

民国6年(1917年)

春,由商会会长马东斗发起,会同商界名人及驻林西毅军统领米振标等,在县城东北角忠烈祠西修建城隍庙1座。

是年,全县大早,收获无几,民国政府赈济林西2万元。

民国7年(1918年)

5月1日,将民国2年(1913年)建立的团练分局改为预警队。

同月,兴建圣宗庙1座,庙址在县城南(今回民小学处)。后于民国17年(928年)改为观音庙。

5月4日,大总统徐世昌批准热河都统姜桂题呈请:“因林西县迭遭匪乱,连岁歉收,豁免民国6年应征田赋。”

民国8年(1919年)

10月9日夜,毅军驻什巴汰步兵十营百余名兵士携带武器哗变,四散为匪。

是年,本县迭遭旱灾、风灾,庄稼大部绝收。

民国9年(1920年)

春,毅军后路统领米振标倡议修建老君堂,择址在县城西北角,当年落成,占地12亩。

3月4日,大总统徐世昌,批准热河都统姜桂题呈请:“因民国8年林西县各区迭遭早、风灾害,免收应征课银气

6月,林西县成立劝学所,为教育行政机构。

同月,县公署接管王省三私立国民初等小学校,更名为热河省林西县县立第一国民学校,为本县第一所公办学校。

民国10年(1921年)

是年,林西大早,50余万亩耕地颗粒未收。

民国11年(1922年)

2月,由劝学所所长钱叙斋主持建立高等小学堂1所。并组织塾师举办单级师范传习所。

是年,日本人小桥助人等在林西县城内三道街西(今二轻局处)建立满铁医院。同时在距县城东南19 CIA山头建满铁种羊场 1处,隶属南满铁道株式会社。

民国12年(1923年)

4月,“明”字号匪股数百人骚扰县境,被县预警队和军警击溃,救回被绑“人票”和被掠牲畜、财物。

5月,热河特别区在本县设立巴林左翼旗垦务分局,总办王士仁。

是年,英国籍耶稣教传教士司德从赤峰始来本县传教。

民国14年(1925年)

林西县劝学所改称林西县教育局。

民国15年(1926年)

9月,天津瓦利洋行在县城三道街西路北(今邮电局处)建瓦利洋行分行,经理约瑟夫•丹吉耶夫(苏联人),主要经营皮张、绒毛。

民国 16年( 1927年)

春,国民军第三路军乐景涛部撤离,东北军崔兴武旅进驻林西石 12月,崔兴武旅撤离林西,东北军刘山胜旅进驻林西。

民国 18年 (1929年)

春,耶稣传教士司德邀英国籍牧师穆如农来本县,开设 “英东医院 ”(院址在今西街居委会处),以医院为传教场所,并修建 “福音堂 ”,发展耶稣教徒 50余人。

民国 19年 (1930年)

春,刘山胜旅撤离,东北军崔兴武旅再次进驻林西,东北军石文华旅的两个团同时进驻林西。

是年,林西全境自春至夏不雨,驻军崔兴武旅长同林西商会、农会会长倡议,并动员各界集资在县城东门外,修建海泉观 1座,俗称龙王庙。

民国 22年( 1933年)

2 月,日本侵略军从开鲁向林西进犯,东北军驻林西崔兴武旅投降,石文华旅逃离林西。

3 月4 日 ,林西县长邱振中弃职逃离。

3 月6 日 ,近百名日本军政人员侵入林西县城。11日旧本侵略军小柳津部率骑兵部队战领林西。随后,日本关东军承德特务机关林西顾间部成立,日本人盛岛任顾问部机关长,顾问部对外称盛岛公馆。从此,林西人民沦为日本侵略者的残酷统治之下。

5 月25 日 ,伪林西县公署成立,苏绍泉被任命为伪县长,满铁种羊场场长内田藤吉任指导员。

秋,《林西县志》在长春印刷出版,共印 400套,发行到东北各大图书馆。

伪满康德元年( 1934年)

1月,伪县公署指导员改称参事官,日本人岸要五郎于 1月 2日为首任参事官, 1月 20日旧本人竹村茂昭任代理参事官。同月,蒙古警备军第七旅司令部在林西成立,司令官乌古廷。

5月,林西县治安维持会成立,县长苏绍泉兼任委员长,从日伪军方中选任顾问。

6月,建立林西盐务分局,隶属赤峰盐务支署,负责征收盐税,兼管缉私。

12月,林西至赤峰的奉山线公路建成通车。是年,全县遭水、雹、霜冻灾害,受灾面积达 15.2万亩。

伪满康德二年( 1935年)

4 月,马家沟村(今老房身乡辖)贫民张才,与孙长然一起手持镰刀从伪**手中夺取数支枪支,并联合数人,收缴了乌牛台等地 11户大地主的枪支,拉起队伍,自称 “北霸天 ”,进行杀富济贫,反满抗日活动。

9月,伪林西县参事官竹村茂昭等执笔的《兴安西省林西县事情》一书出版。

10月,老房身伪**分驻所所长曹占元,率 20余名武装**侦缉 “北霸天 ”,曹占元被 “北霸天 ”活捉,部分伪**被打死。

是年,林西县税捐局建立。

是年,林西县伪商会建立。

是年,林西测候所建立。

伪满康德三年( 1936年)

是年,成立伪林西县审判署,署长为日本人千古。

是年,林西兴业银行改为满洲中央银行林西办事处,办理存款、储蓄等金融业务。

是年,林西 “航空株式会社 ”在县城成立,隶属伪满洲国新京航空司令部。并且长春 —承德航线开始通航,航线为春 —通辽一开鲁 --- 林东一林西一赤峰一承德,每周 2次。

是年,日本人在南门外(今气象局处)建气象观测所。

伪满康德四年( 1937年)

8 月 28日 旧伪讨伐队前往林西北部围剿 “北霸天 ”,于五区(新林镇)石匠山发生激战,讨伐队总指挥日军指导官山口幸春被 “北霸天 ”击毙。

林西地区历史悠久,5000多年前,即有人类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璀璨的锅撑子山细石器文化。2700多前年,就有前人从事青铜冶炼生产,留有闻名于世的大井古铜矿遗址。自春秋至隋,这里先后为东胡、匈奴、鲜卑、库莫奚、

、契丹等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牧地。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

648

年),

于潢水北岸(今新城子镇西樱桃沟村)设松漠都护府;辽代,林西南部属上京道临潢府饶州,北境属庆州;金代,嘎斯汰河以北属庆州庆民县,嘎斯汰河以南属临潢府卢川县;元代,林西地区属中书省应昌路(今克什克腾达里诺尔);明初,林西属全宁卫,永乐元年(1403年)以后,属兀良哈三卫之一泰宁卫;十六世纪中叶,隶属于北元(亦称鞑靼)察哈尔部;后天聪八年(1634年),林西地区划归巴林部;清顺治元年(1644年)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为巴林旗牧地。

清光绪三十四年二月十五日(1908年3月17日),热河都统廷杰奏请清廷批准,始建制,县治设于乌梁苏汰川口(今林西镇址),因在“巴林草原之西”、故名“林西”。属承德府赤峰直隶州辖,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22年(1933年),林西县隶属热河省。

1933

年3月6日

,日本侵略军侵占林西后,林西县属伪满洲国兴安西省,1942年撤兴安西省建兴安总省,林西县隶属兴安总省兴西地区行署。

1945

年8月林西获得解放,同年11月中共林西县委、林西县政府成立,林西县隶属热河省热北地委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6年6月5日

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与东蒙自治政府的昭乌达省合并,建立昭乌达盟行政委员会,林西县隶属热河省昭乌达盟行政委员会; 1949

年5月20日 ,林西县随昭乌达盟一起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69年8月1日

,林西县随昭乌达盟划归辽宁省,1979年7月1日 又随昭乌达盟划回内蒙古自治区。至2008年,林西县建立100年。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竹村五郎,竹村五郎能不死吗,竹村五郎怎么救”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