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将通过深化改革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图为博罗嶂背小学的老师正在上课。 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
惠州正通过多种方式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使每个孩子都能“上好学”。 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
4月15日上午,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贻伟主持召开会议,部署全市教育工作。李贻伟强调,各级各有关部门都要马上动起来,像开通“直通车”解决企业困难一样,着力解决一批当前教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包括大班额、场地不够、师资力量不足等,对这些问题,要列出清单、集中攻关。
为积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推进惠州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既有基础之上,惠州将努力争取成为广东省第一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试点市,力争通过3—5年的时间,整体推进基础教育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教育服务和治理方式的改革创新。
南方日报记者 周春
满足群众需求
今年拟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逾2.4万个
眼下即将进入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七年级新生的招生环节,有关中小学学位、积分入学等话题,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4月16日,惠州市仲恺高新区宣教文卫办公室发布一则学位预警,关系到该区陈江街道办事处和惠环街道办事处的义务教育学位问题。预警称:仲恺一小、仲恺二小、陈江小学、五一小学和平南小学今年不再提供积分学位,这意味着非仲恺户籍学生将不能通过积分入读该区的小学一年级。
近年来,随着仲恺高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到该区工作生活的人数不断增多,加上购房入户和人才入户政策的落地,申请到仲恺高新区学校就读的学生人数也逐年增多,仲恺高新区的义务教育学位尤其是公办学校学位紧张的问题日益突出。
根据公安系统数据预测,今年仲恺高新区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七年级的就读人数将大增,公办学校招生形势严峻。这就是仲恺区宣教文卫办对陈江、惠环中心区域发出学位预警的原因。
仲恺高新区的学位预警,也是今年9月份惠州市义务教育学位需求的一个局部前瞻。2018年,惠州通过新建、改扩建以及购买服务的方式共新增近2.5万个义务教育学位。今年惠州计划新增的公办义务教育学位在2.4万个以上,但局部地区依然供不应求。
学前教育方面,目前,根据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的部署,惠州以“学有优教”为目标,正在落实《惠州市推进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齐步走”工程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根据近三年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建设专项规划,惠州今年已将新建、改扩建指标分解到各县区及具体学校。具体建设方式上,惠州市的中心城区——惠城区进行了有益探索,在政府财政资金捉襟见肘的情况下,通过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办学,以此进一步解决中小学义务教育学位不足问题。
2018年7月,惠城区教育局分别与德威集团、合生创展集团、富辰公司和旭日集团分别签订协议,开展有关德威江誉城小学(惠城区第五十一小学)、中大南方学院附属惠城学校(惠城区第五十二学校)和惠州市第十一小学南校区(一期)的捐建工作。这3所学校的建设方式被称为“企业建设、政府办学”,由企业出资捐建,建成后移交给政府办成公立学校,可新增6250个学位。
“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捐资助学的积极性,不断完善学校设施条件,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李贻伟说:“过去没有义务教育,家长砸锅卖铁供孩子读书,如今义务教育的担子落到各级党委、政府身上,我们必须义不容辞。”
促进教育均衡
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可以考虑将偏远相邻的学校进行合并。”4月16日,在惠东县两会上,该县政协委员冯向阳建议,希望对安墩、多祝、增光、梁化和铁涌等乡镇中心学校所管辖的小规模学校适当进行合并,采取就近和集中入学;同时合并高潭、马山、宝口3所乡镇初中,以有效整合资源。
近年来,包括惠东县在内,惠州通过不断加快教育改革,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部分县区的乡镇学校布局仍需进一步合理调配。
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最突出的是学科教师配备不齐全。据了解,惠东近年虽然招聘了一批音乐、体育、美术、信息等小科目的专业教师,并已分配到各乡镇,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这些专业老师需要转去教授语文、数学等科目,很多学校依然缺乏音乐、体育、美术的专科教师。“这一方面导致了专科师资的浪费,另一方面也使得乡镇学校的学生缺乏艺体教育。” 冯向阳说。
这些情况在博罗和龙门等县也不同程度存在,成为惠州中小学教育的一个痛点——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难以为农村孩子提供公平有质量的义务教育。
为改变这种局面,惠州各个县区都在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今年要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增加办公补助经费46.87万元,对乡镇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补助资金2138万元。”博罗县教育局局长叶志雄表示,近年,该县着力提高乡镇学校,尤其是农村薄弱学校(教学点)的办学水平。目前,博罗正在通过政府采购方式为93个教学点配齐安保人员,同时在加大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的扶持力度。
有关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建设,惠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正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办学条件不达标的教学点全面开展达标建设,确保2019年秋季开学前,教学点办学条件达到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标准要求。他说:“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方面,各县区已制定《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专项规划(2018—2020年)》,用好2019年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省级补助资金及县区自筹资金,完善寄宿制学校建设,配齐配足各类生活卫生设施,确保到2020年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达到省定标准要求。”
改善教师待遇
全面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
博罗县横河嶂背畲族小学,是一所少数民族小学教学点。为了传承濒危的畲语,该校校长雷金球此前先后争取来两名老师,专门教畲族小学的孩子学习畲族舞蹈和文化,遗憾的是,她们都只待了一年多就离开了这个相对偏僻的地方。
后来,雷金球转变思路,专门从畲族学生中培养储备人才。1995年出生的雷锦香,目前在该校六年级教授语文。她去年9月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毕业后,由横河镇聘请安排到嶂背畲族小学,成为从畲族村走出去又回来服务家乡的新青年。
让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背后需要实打实的政策支持。为加快补齐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短板,前几年,惠州市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提出多项措施,切实改善乡村教师资源配置。
《细则》规定,有效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招聘引进一批优秀乡村教师,其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新进教师以全日制本科学历为起点、研究生学历(学位)为优先,小学、初中新进教师以本科学历为起点,幼儿园新进教师以专科学历为起点。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将基础好、能力强的富余学科教师,通过转岗或全科培训,充实到乡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学一线。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惠州在全省率先实施教师工资待遇“两持平一鼓励”政策,探索改善和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的长效机制。市、县(区)两级财政增加3.2亿元资金,用于提高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待遇,落实“两持平一鼓励”政策。
从2013年开始,惠州市财政每年给予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3个山区县共2000万元的专项定额补助资金,其中,惠东县850万元、博罗县750万元、龙门县400万元。同时,建立生活补助增长机制。
2018年6月,惠州共有17282名教师享受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月人均津贴高于1000元。目前,惠州市农村教师平均工资水平高于同一县域内的城镇教师,农村教师队伍比较稳定。
为进一步激发校长、教师的干事创业热情,惠州将持续健全激励型绩效工资制度。今年,惠州市教育局牵头,与惠州市财政局和市人社局联合制定印发《市直公办中小学激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指导意见》,鼓励支持职业院校推进教职工薪酬制度改革,职业院校和高等学校按照保基本、强激励的原则,在核定的总量内自主确定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该方案在市直学校和博罗县先行试点,成功后将在全市推开。
待遇之外,师资配备、人事管理、岗位评聘等内容,也是不少教师心中的“痛点”,更是惠州教师管理综合改革的重点。目前,惠州正在全面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推动中小学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目前7个县区已经出台实施方案,接下来将推进落实,希望借此激发教师队伍管理的“一池春水”。
■相关
加大投入确保项目进度
县区全力推进重点教育工程
2.4万个以上,这是惠州今年计划新增的公办义务教育学位数量。为顺利完成这个指标,惠州已将新建、改扩建教育项目分解到各个县区,并运用工程建设进度月报、通报、现场会和督导检查等形式,确保项目进度。
2019年秋季入学已进入报名准备阶段,这些分解到各个县区的重点教育工程完成情况如何,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怎样?南方日报记者梳理了部分县区分解任务进展情况。从梳理来看,目前相关重点教育工程整体上进展顺利。
惠城▶▶5年规划新建、扩建34所学校
前不久,惠城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闭幕,公布了2019年10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其中有5所学校建设项目,这5所拟新建学校都分布在学位紧张的片区。
这些项目分别是:按54个小学标准化班建设的惠州市第十一小学(南校区);可增加900个初中学位的惠州市德威学校(二期);可新增540个小学学位的惠州市第二十五小学扩建项目;设置48个九年一贯制标准化班的惠城区第四十二学校及设置36个小学标准化班的惠州市第二十八小学。
值得欣喜的是,这几所正在建设中的新学校,建成开学时间已基本明确。比如,惠城区第四十二学校及德威学校(二期),都在加快推进各项工作,力争今年秋季开学。
此外,今年9月前,惠城区还将有20所新的幼儿园开园,其中公办幼儿园两所。依据《惠城区2018—2022年拟新建、扩建(原址重建)学校项目安排表》,惠城区5年规划新建、扩建(原址重建)34所学校,有望新增56590个学位。
惠东▶▶投入逾12亿元推进9个大型教育项目
为缓解县城特别是华侨城片区的学位紧张问题,惠东县设法筹集资金,兴建60个初中教学班的西枝江中学。目前,该校校舍主体工程已封顶,今年秋季将开始招生。
2017年开始,惠东县列入计划新建和改建的大型教育项目共9个,总投资12.472亿元。这9个项目全部完成后有望新增23160个学位,西枝江中学就是其中之一。
9个项目中,新安小学扩建项目、实验幼儿园改建项目、惠东中学高中部扩建项目和惠东县惠州一中双语国际学校已完成。其中,30个班的新安小学扩建后将新增1500个学位。在建项目中,除西枝江中学接近完工外,荣超中学三期项目预计今年底可投入使用,有望新增30个高中教学班。
此外,惠东还计划投资3.272亿元,新建两所学校、改扩建8所学校。目前已完成新建学校的项目选址,正在进行征地、附着物补偿及调整控规等工作。
大亚湾▶▶年内新建8所幼儿园和4所学校
在解决幼儿园及小学、初中学位不足问题方面,大亚湾区也制定了5年规划:2018年到2022年,全区新建幼儿园36所,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3195个,新建、改建、扩建学校21所,其中小学14所、初中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新增中小学学位共33180个,其中小学学位19080个、初中学位12300个、高中学位1800个,服务人口约55万人。
根据规划,2019年列入计划建设的幼儿园8所,增加学前教育学位3465个;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3所,增加小学学位3420个、初中学位1200个。
据介绍,按大亚湾目前的人口增长速度,相关规划能基本满足该区未来5到8年的教育需求。届时,该区还将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幼儿园和中小学,切实消除大班额。
博罗▶▶对县城中心区7所公办学校进行布局调整和升级改造
从2018年起,博罗县全面实施《博罗县城中心区公办学校布局调整和升级改造方案》,分阶段、分年度、分步骤对县城中心区7所公办学校进行布局调整和升级改造,同时复办并扩建博罗县华侨中学初中部。
目前,博罗县华侨中学初中部已于去年复办,罗阳中心小学西校区也在去年完成改造,博罗中学初中部升级改造工程计划今年8月底前完工,罗阳二中、罗阳四小将与博师高级中学在今年秋季开学前同步搬迁。届时,罗阳二中搬到现博师高级中学校区,罗阳四小搬到罗阳二中和县进修学校,县进修学校搬到罗阳四小。据了解,经过搬迁调整,今年秋季县城即可增加1000多个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位。
除以上校区的调整改造外,根据方案,待博罗中专新校区建设完成后,还将把现博罗中专校区调整改造为罗阳一中新校区,将现罗阳一中校区调整改造、复办罗阳第三小学。届时,经过对这些公办学校的调整改造及扩建,预计共可新增学位近9000个,其中初中学位6000个、小学学位2970个。
■观察眼
不仅让孩子“有学上”
还要让孩子“上好学”
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小学、初中和高中,再到大学,每个阶段都需要跟学校、老师打交道,一直跨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各个阶段,长达10多年。这些阶段的每一个环节,无一不受到家长密切关注。
上学难、学位紧张,到入学报名的时候,难免引发群众通宵排队,只为拿到一张入学通知书;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公平,有些家长就想方设法让孩子去好一点的学校,以致造成新的不公平;只要还是以“分数”“升学率”作为教育评价的指挥棒,家长、学生和老师就无法摆脱焦虑,不仅推行多年的素质教育难以实现,“让学校和教师愉快地教书育人,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恐怕也会成为一句空话。
目前,惠州正按照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的部署,以“学有优教”为目标,扎实实施《惠州市推进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齐步走”工程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增加优质基础教育供给,促进教育公平。“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也在稳步推进之中。
但是,“有学上”,还要“上好学”。当前,惠州教育发展依然存在一定短板,包括学位不足、大班额问题依然存在,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为满足人民群众“有学上、上好学”的需求,惠州还需要花大力气。
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关键是要深化教育改革。值得欣慰的是,在全省教育大会召开之际,惠州市委、市政府也明确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通过加大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制约当前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研究解决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全市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这既是贯彻广东“优先发展教育,建设教育强省”及“一盘棋”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要求,也是对民生需求的准确呼应。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充分激发教育的活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步步为营、久久为功。但是,只要坚持问题导向,顺应民众期待,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着眼惠州未来发展,顺应群众更高期盼,舍得在教育上“真金白银”大投入,一定能够达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