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电视的调校选项越来越专业、复杂,我们需要设置的参数众多,除了基本明暗对比,还有动态补偿、RGB色温……由于这些参数具有一定专业性,导致许多人购买电视后不懂得如何去调校,甚至没想过调教显示参数,让画质大打折扣!
其实每台电视机的预设参数都各有不同,体现出来的影像也各有不同。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简单的调节才能将电视机画面设置最清晰。
下面,“影音新生活”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电视设置小技巧,让您享受到更加靓丽的画质。
一般我们在液晶电视卖场都会发现,每台产品的色彩都那么鲜艳,细节表现都那么出色,经不住诱惑赶紧买回家,回家接上电视信号后发现效果太不尽人意,完全找不到卖场里画面的感觉。除了视频源问题,另一个原因就是卖场演示的电视机都会利用“动态”模式显示。它们以最抢眼、最靓丽的画面吸引消费者购买。顾客的眼睛很好骗,尤其经验不多的消费者,该模式提高颜色浓度、加强对比就会让新手觉得电视画质出众。
▌耐看、适合才长久:选择正确的预设模式
最简单的画面调节方法,就是选择正确的预设画面模式。一般电视机都会预设数个画面模式,例如“标淮”、“自然”、“电影”、“动态”等,但回到家中,如果大家仍然使用“动态”模式去长时间观看电视或电影,会很快导致大家双眼疲惫。如果你任何调校都不想做的话,建议大家选择“自然”或“电影”模式,虽然这类模式的画面看起来不太“刺激”,但却是最耐看、最适合大家观看电视的模式。在买机前可以要求销售使用“自然”模式示范,以便观察电视的真实表现。
▌画面比例设定成“全画面”, 关闭“ 过度扫描”
如今,许多朋友都已使用了高清液晶电视,但有一个对画面影响甚大,却又有不少人都会忽视的设定,那就是“画面比例”(Aspect ratio)。现在,不论是数码电视广播还是Blu-ray,都已经使用16:9的画面比例,然而如果只是将电视机的“画面比例”单纯设定为16:9,很有可能出现“过度扫描”(Overscan)问题。画面四边会被删去、像“Zoom In”了一般。如何发现自己的电视有“过度扫描”问题?大家可以留意各电视台右上角的台徽是否十分贴边,如果是的话就是有“过度扫描”问题。此时可以将画面比例设为“全画面”、“全像素”、“点对点”,或者直接调节相关选项,例如松下电视的“16:9 扩展扫描”,或者三星电视的“适合荧幕大小”,选择以原始尺寸、不裁切选项显示影像即可。
▌预设“色温”选择“暖”
设定正确的画面比例之后,就正式开始为画面进行微调了。由于影音业界一直以6500K色温作为画面标准,而实际上这种色温是有点偏向“暖”,也就是偏向昏黄感,因此笔者建议大家将预设色温选择为“暖”。
上图为冷色温,下图则为暖色温,虽然看起来上图的白位才较贴近我们认知中的白色,但其实暖色温画面才会较为耐看。对于长时间看剧(例如追看《太阳的后裔》),将预设色温设为「暖」会较为合适。
▌“亮度”太高画面会变灰 ,“背光”可因环境光线调整
接下来我们再来调校“基本画面设定”选项中的“亮度”(Brightness)。虽然叫做“亮度”,但实际上这个选项是用作调校画面黑位及灰位的。亮度愈高,暗位细节的“能见度”也会愈高,但是如果调校太高的话,画面就会变得灰浮,也就是画面看来有一层灰雾一般,大大影响观感。“亮度”太低,则反之。至于紧接“亮度”的“对比度”,除非你觉得画面的光位刺眼而且完全没有细节,否则无需调校。
“亮度”调得太高,会令画面变得灰浮。
“亮度”调得太低,则会令画面变得死气沉沉,暗位也模糊不清。
随著LED背光系统彻底普及,当下不少LCD电视也会提供“背光”设定,笔者认为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室内光线而手动调校,若果日光或灯光非常充足,令画面变得昏暗不够光的话,就可以尝试调高“背光”数值。
▌色彩、色调不宜乱调
至于“色彩”(Color)及“色调”(Tint),如果要准确调校,需配合相应的颜色测试图案(蓝白色条及洋红青蓝色条)及蓝色滤镜,因此为了避免出现愈调愈错的问题,笔者建议大家尽量不要调校,用预设数值就好。
图中的蓝白色条及洋红青蓝色条,就是用作调校色彩及色调。
▌“锐利度”可适当调高,但是不要过度调节
最后的“基本画面调校”项目就是“锐利度”(Sharpness),看到这个选项你觉得应该调高还是调低?大家可能会觉得越高越好。“锐利度”调得太高,画面中的主体边位会明显变得粗糙、有“捆边”问题产生,因此忠告大家可以略为增加画面“锐利度”,但是一定不要调得太过。太高的“锐利度”会让画质倒退。
若锐利度调得太高,画面会明显地“起渣”,以及像图中般“捆边”。
▌根据个人需求,调整自动画面强化功能
除了上述通用于各个品牌电视机的设定项目之外,当下各大电视厂商都会在旗下的电视机注入各种画面强化功能。这些功能该如何调节?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笔者一般会将与背光、亮度及对比度有关的自动功能关闭,因为这类功能会长时间运作,画面会时亮时暗,对观感造成一定干扰。另外强化颜色的功能也较为少用,因为开启之后会令画面颜色变得太过浓郁而不太自然。
建议大家调节的功能则包括“杂讯抑制类”及“细节强化类”功能,因为这类功能运作之后可以令画面更为通透干净,从而提升立体感。不过同样道理,无论任何一种强化功能,都不宜设定得太高,避免令画面变得不自然。
▌“动态补偿”对电视有用,但不宜开到尽
在众多画面强化功能中,“动态补偿”是一种颇受争议的功能。各大电视巨头的“动态补偿”名称各不相同,LG称为“TruMotion”,松下则是“Intelligent Frame Creation”,而三星和索尼分别称为“Auto Motion Plus”、“MotionFlow”,但实际上都是在画格(Frame)与画格之间,透过影像引擎预测运算及补偿模拟画格,并号称能够提升画面流畅度。
该技术之所以有所争议,是因为电影是以原生每秒24帧画格记录,而电视及其他种类的内容(如演唱会),则是每秒50帧或60帧。若开启“动态补偿”功能去观看电影,会明显地觉得画面变得过于流畅,反而会有点不自然感,这种情况被称之为“Soap Opera Effect”(肥皂剧效果)。另外,无论播放的是24帧、50 帧还是60帧影像,当使用“动态补偿”功能,移动画面总是不可避免出现像格数突然不足的情况,不过这问题在观看较高帧率的影片(例如电视节目或演唱会),补偿画格后的问题就没有观看电影时那样明显,因此在这情况开启“动态补偿”(例如观看运动赛事),仍算是可以接受,但是如果没有必要也不建议使用。
结语:想调节到自己满意的画面效果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这需要不断的试验、体会,最后从中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观看的模式,从而让液晶电视画面展现出让自己需要的效果。如果不调校,则您永远也不会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