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为有效应对当前严峻的金融诈骗犯罪形势,工行运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投入近百名专业研发力量,历时1年半,于2013年率先在国内银行界研发投产了外部欺诈风险信息系统,并逐步完善升级为“融安e信”外部风险信息服务平台,作为工行独有的新型中间业务产品,经过近5年的研发改进和风险控制经验积累,储备了推向市场提供优质风险服务的技术条件和实践条件,于2015年10月获银监会批准上市。
记者在工行海南省分行了解到,融安e信主要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能够精准识别交易风险,切实保障交易资金安全,如某房地产企业在办理按揭贷款购房客户担保业务时,通过“工银融安e信”查询发现购房人存在外部欺诈不良记录,可进一步筛查客户风险状况,情节严重的可拒绝为其担保,提前排除可能带来的资产损失;二是能够高效筛选交易伙伴,节约交易成本和提升管理效率。如,某商业银行通过运用“工银融安e信”审核个人经营贷款业务时,发现该客户在社会上有公权力部门记录的不良记录。该银行进一步筛查判断客户还款能力、诚信状况不佳,最终拒绝其贷款申请,提前避免了资金损失数百万元。这些均得益于“工银融安e信”依托工行外部欺诈风险黑名单大数据资源、依靠工行雄厚的科技研发实力,具有其他产品无法比拟的优势,主要表现为:
(一)拥有目前国内最大的金融风险黑名单数据库,独创科学高效的数据处理技术。准确、权威、全面的风险数据来源和科学、完善、规范的数据加工处理机制是风险大数据落地的基石。“工银融安e信”建成了目前国内最大的金融风险黑名单数据库,以及数据标准化处理机制。在数据库建设上,黑名单总量每年以几何倍数增长,目前已经达30亿条,涵盖行内、行外、国内、国外等权威合法渠道提供的企业、个人、账户等近200类风险信息。在数据处理上,工商银行依托数据处理专利技术,将决策树、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器、神经网络等前沿算法灵活运用于外欺系统风险数据加工整理,实现了对海量碎片化、非结构化数据的分级、清洗、重构、评级和入库。实现“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在银行反欺诈领域的全面应用。
(二)实现与银行业务的全面有机融合,支持实时预警和控制业务风险。“工银融安e信”首创“自动精准打击”的风险预警控制模式,直接嵌入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和流程,大幅提升欺诈判断准确性和控制有效性。以工商银行银行的应用为例,目前全行信贷、信用卡、个金、电子银行、运营风险、票据、单证、人力资源、集中采购等十余个业务条线已经全面对接应用“工银融安e信”,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如信用卡业务依托系统累计预警拒绝风险客户办卡申请239万笔;信贷业务累计预警64万笔、拒绝风险客户的业务申请3200多笔,涉及资金一百多亿元;私人银行依托“工银融安e信”累计拒绝和退出风险客户1107余名,等等。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新浪网、凤凰网等多次报道,进一步树立了工商银行最安全银行的形象。
(三)服务方式灵活,便于客户使用。包括为规模以上客户提供网络专线服务,为中小客户提供互联网即时登录查询,以及为客户定制风险数据挖掘、分析和量身打造管理方案等,围绕客户提供灵活、便捷的多重服务。为增强社会公众对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提升识破犯罪的能力,2016年9月,工行与公安部合作在融e联平台率先推出国内首款防电信诈骗公益软件——“工银融安e信”(公益版)。面向社会公众免费提供实时在线诈骗账户和失信被执行信息查询服务,供社会公众在办理转账汇款前对有关账号进行安全性查询与参考。用户只需要通过手机下载并登录工商银行的“融e联”APP,即可在“钱包-工行服务”栏目中找到该应用软件。除了提升社会公众对电信诈骗欺诈账户的甄别能力以外,“工银融安e信”(公益版)还通过普及传播对电信诈骗、克隆卡等金融违法犯罪的防范知识,提升群众反欺诈的意识和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