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寒假“微信作业打卡群”绝对火了,充分证明:人是“群”居动物啊。
不知道为什么,今年寒假,学生“打卡群”突然“井喷”。
微信的功能十分强大,几乎每个班级都建了“家长微信群”,用来发布班级事务。
但是,微信强大的功能被一线教师进一步挖掘,并进行细分成了“各科打卡群”:语文打卡群,数学打卡群等等。班长、课代表、小组长和普通学生,都要根据各自不同的职责和角色,加入相应的群,进行作业的督促、检查、统计、公布等等。家长们可能也要加入不同的群,进行同步监督、检查。
我本人作为一线教师,担任三个班的课程,至少要加入班务群3个,加入学科作业打卡群3个,还有学校工作群若干个。
我本人作为初中生家长,要加入孩子所在班级的各种打卡群:班务群1个,学科打卡群5个,体育锻炼打卡群1个,共7个。
很多人对“作业打卡群”持反对意见,甚至是排斥,不加入。走两个极端都是需要斟酌的。
我个人的观点是:7分支持3分反对。
7分支持
作为一线教师,最担心的就是各种假期,对学生的管理,鞭长莫及,适当的作业有助于巩固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但是,假期学生脱离老师的视线以后,很多家长对叛逆的中学生没有掌控力,家长很无奈,迫切需要有人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安排进行监督,唯一能够采取的措施就是进行“微信打卡”,虽然不能百分百有效,至少还是可以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总比没有强。“微信打卡群”既可以解决家长的无奈,也可以帮助老师督促孩子学习。效果还是有的,不能完全否定。关键在于如何操作和管理。
3分反对
微信打卡群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变形走样。比如,打卡群太多,家长无所适从,可能觉得太麻烦而排斥,对孩子完成作业有负面影响。有些孩子会借助“打卡”的名义,理直气壮地使用手机,变相地助长了孩子对手机的使用和依赖。
最后的建议
任何措施和方法都有弊端,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
第一,家长要摆正心态,端正态度。孩子上了中学尤其住校以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家长的参与明显减少,所以,尽量利用假期陪孩子学习和成长,同时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各科作业,家长的认真才是孩子的榜样。家长放手不管,才是导致“作业打卡”失效、走样的关键。
第二,老师要完善“打卡”流程。完善不意味着要把“作业打卡”过程变复杂,相反,而是要将“作业打卡”过程变得简单,容易操作,能合并的“打卡群”尽量合并,尽量减少“打卡群”的数目。同时,打卡只是反应学习的结果,如何对学习的过程和质量进行监督,才是“打卡”的意义所在,因此,要想办法杜绝那些“为了打卡而打卡”的现象存在。
“无群不生活”、“无群不工作”——群的存在是事实,如何用好“群”,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和快捷,才是“群居”的意义所在。
家有中学生,教育有烦恼,关注或留言,有问必有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