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redis键过期时间
Redis提供了四个命令来设置过期时间(生存时间)。
- EXPIRE <key> <ttl> :表示将键 key 的生存时间设置为 ttl 秒。
- PEXPIRE <key> <ttl> :表示将键 key 的生存时间设置为 ttl 毫秒。
- EXPIREAT <key> <timestamp> :表示将键 key 的生存时间设置为 timestamp 所指定的秒数时间戳。
- PEXPIREAT <key> <timestamp> :表示将键 key 的生存时间设置为 timestamp 所指定的毫秒数时间戳。
PS:在Redis内部实现中,前面三个设置过期时间的命令最后都会转换成最后一个PEXPIREAT 命令来完成。
另外补充两个知识点:
一、移除键的过期时间
PERSIST <key> :表示将key的过期时间移除。
二、返回键的剩余生存时间
TTL <key> :以秒的单位返回键 key 的剩余生存时间。
PTTL <key> :以毫秒的单位返回键 key 的剩余生存时间。
redis 过期时间的判定
在redis内部,每当设置一个键的过期时间时,redis就会将该键带上过期时间存放到一个过期字典中。当查询一个键时,redis便首先检查该键是否存在过期字典中,如果存在,那就获取其过期时间。然后将过期时间和当前系统时间进行对比,比系统时间大,那就没有过期;反之判定该键过期。
过期删除策略
通常删除某个key,我们有如下三种方式进行处理。
- 定时删除
在设置某个key 的过期时间同时,我们创建一个定时器,让定时器在该过期时间到来时,立即执行对其进行删除的操作。
优点:定时删除对内存是最友好的,能够保存内存的key一旦过期就能立即从内存中删除。
缺点:对CPU最不友好,在过期键比较多的时候,删除过期键会占用一部分 CPU 时间,对服务器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造成影响。
- 惰性删除
设置该key 过期时间后,我们不去管它,当需要该key时,我们在检查其是否过期,如果过期,我们就删掉它,反之返回该key。
优点:对 CPU友好,我们只会在使用该键时才会进行过期检查,对于很多用不到的key不用浪费时间进行过期检查。
缺点:对内存不友好,如果一个键已经过期,但是一直没有使用,那么该键就会一直存在内存中,如果数据库中有很多这种使用不到的过期键,这些键便永远不会被删除,内存永远不会释放。从而造成内存泄漏。
- 定期删除
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对一些key进行检查,删除里面过期的key。
优点:可以通过限制删除操作执行的时长和频率来减少删除操作对 CPU 的影响。另外定期删除,也能有效释放过期键占用的内存。
缺点:难以确定删除操作执行的时长和频率。如果执行的太频繁,定期删除策略变得和定时删除策略一样,对CPU不友好。如果执行的太少,那又和惰性删除一样了,过期键占用的内存不会及时得到释放。另外最重要的是,在获取某个键时,如果某个键的过期时间已经到了,但是还没执行定期删除,那么就会返回这个键的值,这是业务不能忍受的错误。
redis 过期删除策略
前面讨论了删除过期键的三种策略,发现单一使用某一策略都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聪明的你可能想到了,既然单一策略不能满足,那就组合来使用。redis 过期策略是:定期删除+惰性删除。
所谓定期删除,指的是 redis 默认是每隔 100ms 就随机抽取一些设置了过期时间的 key,检查其是否过期,如果过期就删除。
假设 redis 里放了 10w 个 key,都设置了过期时间,你每隔几百毫秒,就检查 10w 个 key,那 redis 基本上就死了,cpu 负载会很高的,消耗在你的检查过期 key 上了。注意,这里可不是每隔 100ms 就遍历所有的设置过期时间的 key,海量数据情况下那样就是一场性能上的灾难。实际上 redis 是每隔 100ms 随机抽取一些 key 来检查和删除的。
但是问题是,定期删除可能会导致很多过期 key 到了时间并没有被删除掉,那咋整呢?所以就是惰性删除了。这就是说,在你获取某个 key 的时候,redis 会检查一下 ,这个 key 如果设置了过期时间那么是否过期了?如果过期了此时就会删除,不会给你返回任何东西。
获取 key 的时候,如果此时 key 已经过期,就删除,不会返回任何东西。
但是实际上这还是有问题的,如果定期删除漏掉了很多过期 key,然后你也没及时去查,也就没有惰性删除,此时会怎么样?如果大量过期 key 堆积在内存里,导致 redis 内存快耗尽了,咋整?
答案是:走内存淘汰机制
内存淘汰机制
redis 内存淘汰机制有以下几个:
- noeviction: 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新写入操作会报错,这个一般没人用吧,实在是太恶心了。
- allkeys-lru: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键空间中,移除最近最少使用的 key(这个是最常用的)。
- allkeys-random: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键空间中,随机移除某个 key,这个一般没人用吧,为啥要随机,肯定是把最近最少使用的 key 给干掉啊。
- volatile-lru: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中,移除最近最少使用的 key(这个一般不太合适)。
- volatile-random: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中,随机移除某个 key。
- volatile-ttl: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中,有更早过期时间的 key 优先移除。
手写一个 LRU 算法
你可以现场手写最原始的 LRU 算法,那个代码量太大了,似乎不太现实。
不求自己纯手工从底层开始打造出自己的 LRU,但是起码要知道如何利用已有的 JDK 数据结构实现一个 Java 版的 LRU。
class LRUCache<K, V> extends LinkedHashMap<K, V> { private final int CACHE_SIZE; /** * 传递进来最多能缓存多少数据 * * @param cacheSize 缓存大小 */ public LRUCache(int cacheSize) { // true 表示让 linkedHashMap 按照访问顺序来进行排序,最近访问的放在头部,最老访问的放在尾部。 super((int) Ma(cacheSize / 0.75) + 1, 0.75f, true); CACHE_SIZE = cacheSize; } @Override protected boolean removeEldestEntry;K, V> eldest) { // 当 map中的数据量大于指定的缓存个数的时候,就自动删除最老的数据。 return size() > CACHE_SIZE; } }
总结
通过上述介绍,相信大家对redis的过期数据删除策略和内存淘汰策略有一定的了解。这里简单总结一下:
Redis过期删除策略是采用惰性删除和定期删除这两种方式组合进行的,惰性删除能够保证过期的数据我们在获取时一定获取不到,而定期删除设置合适的频率,则可以保证无效的数据及时得到释放,而不会一直占用内存数据。
但是我们说Redis是部署在物理机上的,内存不可能无限扩充的,当内存达到我们设定的界限后,便自动触发Redis内存淘汰策略,而具体的策略方式要根据实际业务情况进行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