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72配备火控系统由模拟弹道计算机、车长昼夜合一瞄准镜、炮长主动红外瞄准仪、火炮双向稳定仪等组成。主炮右侧装有一具红外探照灯。早期的T-72坦克装有合像式光学测距仪,改进型在炮长舱盖前下方装有激光测距仪。TKN-3就是集成微光夜视通道。只要夜间自然光照度不低于0.005 勒克斯就可以启用,早期产品在0.005 勒克斯照度下对坦克大小的目标识别距离约400米,识别距离随光照度增强而增加,适当利用各种战场光源,比如各种燃烧物体,照明弹,友军的红外光源等等。当照度高于一定量时则需要关闭微光通道以免放大器烧毁,识别距离随产品型号批次而异,后期产品还加装了照度保护装置以免日出时突然增强的亮度烧毁仪器。除微光以外,TKN-3昼夜合一瞄准镜大部分产品都保留主动红外功能,搭配同轴的OU-3GA2氙灯和红外滤光罩,大不了豁出去了开灯!TKN-3昼夜合一瞄准镜的放大倍率和视场宽度为昼间5.5倍10°,夜间3.5倍8°,
昼夜合一瞄准镜型安装在T72M1坦克炮塔右侧车长席前方,1 TKN-3目镜 2 TNPO170潜望镜(提供向前两个向后两个广域视野) 3 把手TKN-3目镜水平稳定按钮 4 右手柄目标指示按钮,按下超越回旋炮塔至TKN-3监视方向
目镜白光视野,底部为2.7米概略测距线,即估计70年代西方坦克(M60,AMX30,酋长,豹1等)的平均至炮塔高度为2.7米,用目标对准下图中不同高度的刻线,最接近者即为距离。 密位测距法。(就是德国部分那一贴讲的量角直径测距法,越远的目标轮廓两端视线张角越小,角直径越小,反之按照一定规律刻画瞄准刻度就可以量出距离)TKN-3提供水平和垂直方向最小2密位刻度,所以距离可以同时用车高和车宽/长测距发估计
。
密位测距大法如下:车高/长/宽除以所占密位数X1000可得距离,前提是对战场目标尺寸烂熟于胸。特62至炮塔顶越2.2米,占1.7密位;百夫长宽3.3米,约占1.6密位。一般的现代战车观瞄刻线最小单位都是2密位,因为光学放大倍率都比较大(8-13左右)。二战时期3.5倍-4倍的炮镜一般都是4密位刻度,测距仪比光学测距仪有较高的测距精度(误差一般为+-5~10米,并且不随射程的增大而变化),测距速度快,距离数值可直接显示,而且体积小,便于在坦克内安装,所以各国先后以激光测距仪取代了光学测距仪。
微光都是60年代技术,
坦克火控系统的一般工作过程
本来,系统不同,其一般的工作过程也会有所不同。但为了加深对系统动态过程的认识,了解系统各部分之间相互的协调关系,有必要以某个模型系统为依据,对它的一般工作过程作一个概略的了解。该系统具有上述的结构组成,火炮稳定系统为第一类或第二类(火炮轴线主动瞄准线从动)。如果要求系统进入战斗工作方式,并在停止间对运动目标射击,它的简要工作过程如下:
1.按战斗工作的方式启动火控系统;
2.为系统设置初始状态,包括各种人工修正量的综合和目标距离采集方式的选定。距离的采集方式一般有激光测距、手动装距和战斗装距三种,假定选择激光测距方式;
3.操纵火炮,带动瞄准线,炮长通过瞄准镜的视场搜索和识别目标;
4.发现目标后,进行弹种选择,并装弹;
5.用瞄准线对准目标(即将分划板的瞄准分划对准目标),当瞄准线开始平稳地跟踪目标时,按下激光测距按钮进行测距。随即距离的信息以数字量形式为火控计算机所采集;
6.当炮长按下激光测距按钮时,也即告知计算机其跟踪程序开始,然后以某种约定的方式,利用瞄准线平稳地跟踪1~2秒钟。在这一跟踪过程中,目标在水平及高低方向上的运动信息自动地输入计算机;
7.火控计算机根据目标的各种信息(距离和运动角速度)及各种传感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弹道方程、命中方程和修正量的求解,最后计算出高低方位上的瞄准角和方向角,并通过一定的装置,以火炮轴线为基准,按解算出的瞄准角和方向角的数值对瞄准线进行装定或者精确地移动分划镜,或者在瞄准镜视场内注入一个精确的瞄准光点。同时计算机自动地控制火炮稳定器,在瞄准镜移动的反方向调动火炮,以一定的精度继续保持瞄准线对准目标。
8.在上述过程完成之后,系统即以某种方式(发灯光)通知炮长,说明射击准备完毕。从激光测距开始到射击准备完毕的时间为系统反应时间。此时炮长再经过精确的修正瞄准后即可射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