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的天津,是一个因漕运而兴起的城市,有着津门的美称,除此之外就剩下它还是我国的四个直辖市之一了。然而,从通过 “海河英才” 计划来到天津至今,笔者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随着对这座美丽城市的不断了解,竟发现自己已不知不觉爱上了这座开放、繁荣的北方沿海城市。
先说这座城市的开放与包容。对于一个生长于祖国北疆边陲小镇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想落户到这样一个国际性大都市并成为 “天津人”,其中的难度无需多言。可是就在2018年5月16日,在天津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天津正式对外公布吸引人才的“海河英才”计划,大幅降低人才落户门槛,笔者因此有幸成为 “新的天津人”,每每想到这里,我都会在内心为天津“不拘一格聚人才”之举叫好,也深信进入这座开放包容的城市后我会有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再来说说天津的人文和景色之美。在天津,这里有着世界知名的天津大学、南开大学,有着深厚丰富内涵的特色民俗文化,如杨柳青年画,还有历史情怀浓郁的五大道,灯光璀璨的津湾广场,风光秀丽的盘山景区等等,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点缀的整个城市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每一处都堪称是用岁月的积淀书写出光阴的故事。夜晚,天上的星星像千万盏灯,地上的灯像千万颗星,灯和星融在一起,照亮了美丽的海河之夜,解放桥、大沽桥、金汤桥、慈海桥等,犹如一道道绚丽多彩的彩虹挂在海河上空,游船连成蜿蜒的长龙在水上驶过,河水中一条条彩色的波纹不停地荡漾着,让人看的有种身处仙境之感。
138万m2总建筑面积、55.8万m2总展览面积、88项低碳节能技术加持,最大人流承载量可达百万级, 2021年6月24日,随着首届中国建筑科学大会的召开,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启幕。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国家会展中心(天津)由商务部和天津市合作共建,是继广州、上海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现代化展馆,也是中国北方展览面积最大、配套设施齐全、科技“植入”多元的会展综合体,不但为京津冀城市群提供大型国际会展场所,也使环渤海区域的国际化沟通进程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遥相呼应,让我亲眼见证了百年历史老城天津正昂首阔步走向国际化。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球经济增速缓慢,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天津却依然在高速发展。2021年上半年天津市地区生产总值为7309.25亿元,同比增长11.4%,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7.1%,两年平均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5.35亿元,同比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533.68亿元,同比增长16.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700.22亿元,同比增长9.2%。与此同时,天津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收方面同其他省份相比遥遥领先,位居全国第四。天津,好样的!
伴随一串冷冰冰的增长数据,天津这座城市又透出特有的温情。这座城市给我最深的印象,既不是美景、美食,也不是迅猛发展的经济,而是生活在这里的人。天津人给我的印象就是“普通”,普普通通的天津人却让这座城市显得充满温情。因为天津这座城市的人,非常热情好客,在天津完全感觉不到被歧视和排外,而身处其他的大城市则往往很难让人消除陌生之感。最让我感到欣喜的,还是天津跻身我国的七个超大城市之列,这意味着热情好客的天津人越来越多了,天津这座城的 “人情味”也会更加浓郁。
当然,天津这座城市出彩的不仅仅是人文、景色和经济,这座城市在民生方面的工作更是可圈可点。拿前段时间冲上微博热搜的多市“拉闸限电”来对比,在天津生活用电方面我个人是感觉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要知道,在欧洲“电荒”、全球面临能源危机和多地限电的状况下,天津政府则第一时间惦念民生,要尽最大力度保证民生用电不受影响。
天津,在明朝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正式开始筑城,算不上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但却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一个城市,历经600多年,才造就了大众印象里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但在我这个“新天津人”的眼中,她是一个摩登建筑和秀美山水相得益彰的城市,她是一个与时俱进和开放包容完美结合的城市,她是一个踏实务实和追求创新兼容并蓄的城市,更是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再离开的城市,因为这座城能在不知不觉中以其独特魅力和发展潜力给人带来前行的勇气和力量,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天津,这座让“归人”牵挂、让“过客”止步的城市,以其海纳百川的胸襟和务实创新的气质,必将成为渤海之滨上璀璨夺目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