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教育专著读后感,干货看这篇!边教书,边思考,边成长

作为一名从教已15年的小学数学老师,我一直按照自己的方式备课、上课,平凡的日子就像平静的湖面,激不起半点的波纹。直到遇见陈文老师的《边教书,边成长》一书,让我的心底荡起了层层涟漪。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手捧此书,仿佛一道亮光照亮我的心间,仿佛有一声声师长的叮咛萦绕在我的耳边,让我这颗枯燥的心归于宁静。同时也让我明白,教师最好的成长方式就是教书并思考。



本书分为五个专辑,共50篇文章。每一段话都是陈老师几十年教育的结晶,每一篇文章都凝聚了陈老师对教育独特的见解,每章专辑都是陈老师对教育思想的升华。


辑一“夯实基础,用力扎根”记录了作者对新教师健康成长的思考。十五年前我刚踏上讲台时,根本不知道如何备课,上课。所有的经验都停留在大学课本中的条条框框里,只是凭着一腔热血在讲台上用力地嘶吼着,效果可想而知。陈老师在本辑里告诉我们:应详读课程标准,通读教科书,多读教育名著,因为这些才是夯实基础之书。的确,课标、课本、教参永远是我们备课的掌中宝。


“读书才是最好的备课”,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当年为了上一节公开课,我也阅读了许多名师上这节课的资料,阅读完这些资料后,我再来备课,发现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和教学流程已在自己的“头脑”里自然而然地生成,只等我将它们一一取出。那种感觉就像金庸先生笔下的“幸运小子”被人强行打通了任督二脉。


作为一名教师,上课是我们的本职工作,但如何将课上好呢?陈老师认为一定要钻研教材,写好教案,走进学生,研究学生,还要不断学习,让课堂成为思想者的发祥地,只有这样,我们的课才能算得上是好课。只有上好课,我们才能称得上是位好老师。


辑二“深耕课堂,拔节生长”,记录了陈老师由课堂观察引发的思考,印象最深的《是“汇报”还是“分享”》。读完此文后,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应不用“汇报”一词,多用“分享”一词,变“你们听明白了吗?”为“我讲清楚了吗?”。这样的金句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话语,这种艺术的处理方式,值得我们每一位一线老师学习。


我相信很多老师都有上公开课的经历,如何有效地把握课堂的节奏呢?陈老师在《暂停,是为了更好地前进》一文中开出了良方:“当学生的思维处于凝滞状态时按下暂停键,让他们充分思考。”“当学生顺利完成某个目标时按下暂停键,让他们回味总结相关学习方法和规律。”


是的,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相信种子的力量,相信时间的力量,只要给足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一定会给我们带来精彩。而当学生顺利解决某一问题时,我们也要按下暂停键,就像动物反刍那样,让知识再一次在头脑中展现,让孩子们再一次吸收那些营养,让知识不但融入到孩子的头脑中,更融入到孩子的血液里。这样的“暂停”在我看来,不但不会拖慢教学进度反而会加快孩子对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我想这也算得上是深度学习吧!


辑三“捧读经典,涵泳滋养”,记录了陈老师近年来重读一些教育家的著作后写下的感悟。英国作家卡尔维诺曾说:“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他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


陈老师重读了《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在《不要抖落信任的露珠》一文中指出:爱的前提是尊重,爱的智慧是常识,爱的艺术是宽容。但平时在工作中我们经常打着“爱的名义”对学生进行教育——“我都是为了你好”,但学生却不领情、不买账,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对学生的爱太片面,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单相思”。要知道,没有尊重的爱,没有智慧的爱,又怎能走进孩子的心里呢?


看了《品德教育重在实做》我深有体会,很多学校的德育工作就是检查、扣分、批评,强调学生这不准做,那不能做,简单粗暴地排除学生一切可能存在的隐患,最后只剩下扣分和批评了。如果学校的德育工作都能像陈老师在文中所说,“依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做实德育”,“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实德育”,“家庭、学校合力做实德育”,我们的德育工作一定会得到每一位儿童,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家长的理解与认同。这样的德育才能真正地让每一位儿童受益,让每一位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辑四“坚守本真,走向成熟”记录了作者对一些比较突出的教育现象的思考。《让优秀的人培养出更优秀的人》一文中陈老师从广西壮族自治区2019年预计招聘工作预览仪式说起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尤其是在偏远的地区,越来越少的人选择以教师为职业。原本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现在却沦落到无人问津的地步,作为一名老师,看到这样的消息多多少少会有点心酸。


当在电视里看到张桂梅老师,那位用自己瘦弱的身躯撑起了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伟大的老师时,我流下了眼泪。相比之下,身在东莞的我们实在是太幸福了。但我始终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的老师越来越有职业尊严,让我们的老师享有待遇保障,让我们的老师有出彩的舞台,让我们的老师能站在C位。只有这样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以教师为职业,以教师为自己一生最热爱的事业。只有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我们的教育才会越来越好,我们的孩子才会越来越幸福,我们的国家才会越来越强大。


《写给成长路上的老师》一文中,我读懂了,一名老师要想快速成长,一定要借鉴前辈的经验。正如牛顿所说的那样:“如果我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要不断地反思,反思自己的每一课堂,反思自己的每一次教育行为。多积累自己的“课堂作品”,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之书,读夯实基础之书,只有这样我们的成长之路才会越走越顺,越走越宽。


辑五“追寻本质,放飞理想”是陈老师对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这里既有陈老师的教育理想,理想中的教育,理想中的学校,理想中的教师,理想中的校长,又有陈老师对教育的期待,期待我们能成为明师——明辨是非,明察秋毫之师;明确教育本质和目的之师;精神明亮并超越自己之师。


对待教育,陈老师是认真的,也是严谨的。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唤醒,教育是点燃,教育是示范。言简意赅,字字珠玑,几个关键词就道出了教育的真谛。


《学校墙壁应该说什么话》中,我读出了儿童立场——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站在学校的中央”,我看到了陈老师对儿童的尊重与重视。这是一位真正的教育者所具备的优秀品质,我相信当年陈老师的学生一定十分的幸福,十分的快乐。正是因为陈老师的心中有学生,他才能写出《教育应该润物无声》,而润物无声需要大爱、大智、大德这样响亮的话语。


看到文中的一些精彩案例,我也会联想到自己这十五年来的教育行为,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期待像陈老师所言,做一位明师,做一名以“儿童为中心”的好老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掩卷沉思,这本书带给我太多的思考:教师的成长方式还有很多种,教师成长的奥秘也还有很多很多,这奥秘隐藏在这本书的每一行字间,每一个段落中,每一篇文章里,需要我们慢慢阅读,慢慢品味。在东莞这个温暖的冬季,我一边教书,一边阅读,一边思考着我的教育之路,我相信这些思考会促进我更快地成长。再一次感谢陈老师,感谢《边教书,边成长》。


作者:李振国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区西平绿色路坡头村南城阳光第六小学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