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来到榆次,访问山西民间文化研究中心。访问中,钱文忠和张智启就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进行了深入探讨。钱文忠在评价山西民间文化研究中心工作时对张智启说:“这不是一般的文化工作,是一项文明工程,我要专门为此写一篇文章。”
在座人员有,传统文化保护者李杰(山西振鹏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山西民间文化研究中心
山西民间文化研究中心是“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设在山西支持整理研究“有学术价值的民间文化项目”的专业机构。
以山西民间文化研究中心为依托,张智启结合筹建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公司的本职工作,在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指导下,筛选出关公、汾酒、老陈醋、灶君、文殊菩萨五项文化旅游产业研究内核目标,提出山西旅投“一线三点,五箭齐发”的工作思路。在严格按照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做一个好文化、真文化、让中华民族满意的文化,绝不做假文化、伪文化、肤浅的旅游文化”的标准下,1.现已完成打造山西中部旅游集散地的《晋商三宝园方案》和关公、汾酒、老陈醋三项山西本土文化元素的眼见为实工作,特别是中国白酒祖庭博物馆采用实证的新方法和新视角,客观恢复和证明了以汾酒为代表的山西白酒在中国白酒大家庭中的主流、主干和祖庭地位;2.完成为平遥冬季旅游“中国年”编制的《灶君文化工作案》和灶君文化博物馆内核工作。鉴于灶君是中华饮食界的代表这一文化内涵和当下黑心食品泛滥的现实,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从2014年开始,指导张智启及其团队开展了“灶君文化是中国人自古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金钥匙”的课题研究。3.完成为五台山编制的“佛法与游人互动”,《智慧宫——大智文殊狮子吼》空间布置案和大智文殊狮子吼文化内核。
钱文忠: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光有法不行
——钱文忠:再不抢救就没有了。在中华灶君文化博物馆,钱文忠惊叹于资料收集门类之齐全、数量之庞大,佩服于基础工作之扎实,研究内容之透彻。他赞叹说:“真不得了,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很多珍贵资料再不抢救就没有了。”
对于灶君文化,钱文忠说,灶君信仰是中国古代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信仰转换环节。中华传统文化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灶君是家神,代表的是修身齐家,古人相信,如果没有经过齐家的阶段是治不了国的。人从个体走向群体,从家庭走向社会,灶君可以说是一个监控环节。
——钱文忠:坤宁宫里就有皇家祭祀的大灶。钱文忠认为现在不妨倡导祭灶,灶君是家文化的重要内容,蕴意丰富。他说,仪式对青少年的影响很大,但是现在很多仪式是外人带着孩子做,事实上最好是长辈带着孩子做,比如祭祖祭灶就能做到这一点,把仪式固化下来,让孩子在神圣的仪式中从内心深处体会到比如孝,体会到比如尊老,记得第一碗饭要给老人端上来。在清朝,坤宁宫里就有两口大锅,每天都要用整猪祭祀,是有一套完整的仪式的。现在,应该先拍个纪录片,把祭灶的仪式恢复,如果能够做到腊月二十三、过年的时候有祭灶的仪式,对老人孩子都是很好的。成熟后可以做展览,先北京后上海,全国巡展。
——钱文忠:灶君信仰倡导自律,光有“食品安全法”,事实证明是不行的。灶君文化是中国人自古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把金钥匙。钱文忠说,古人认为,现代人恐怕更明白,食品安全是要监督的,光凭法律监督是不够的,还得有良心监督。古人甚至认为,良心超越于法律之上。法律是他律,灶君是在信仰层面的,是自律,对解决现在的黑心食品问题有警示意义。人要有敬畏之心,敬在前,畏在后,他律是畏,自律是敬,必须是自律在前,他律在后。我们以前学习西方,认为西方是法治社会,完全学习西方的法治建设。这当然是对的,但千万不要忽略,西方是有宗教信仰的,而且起码曾经几乎是全民的。我们光引进法治,光有“食品安全法”,当然重要,但事实证明是不够的。现在食品安全问题大量的是在中间环节,灶君管的是中间环节。比如去饭店吃饭,饭是厨房做的,厨房我们进不去,就得靠自律,靠良心。
钱文忠:这是1936年荣氏家族买汾酒的账单
在中国白酒祖庭博物馆,钱文忠看到“乡饮”牌匾,他仔细看了落款“南昌义宁”,说这是陈寅恪先生的家乡。乡饮是古代一种酒礼,官府宴请贤者,档次最高的由皇帝钦命授予。
在“800年川流不息”板块,钱文忠看到铭文为“壹潭分酒”的明代汾酒坛,他说,过去有的酒坊讲究,酒和“土”字旁要分离,遇到有“土”字旁的字往往使用同音或者音近的字。看到铭文为“晋省•汾阳县”的双龙玻璃瓶,钱文忠说虽然没有记载,只是传说是阎锡山给袁世凯登基献礼,但应该还是靠谱的,因为当时各行各业都为袁世凯登基献礼,有名的就是洪宪瓷,可以查一下当时的档案。
钱文忠说,“随着晋商的崛起,山西白酒酿制技艺传遍大江南北。”“此外,明朝初年的移民政策也能佐证这一观点。”“在中国,除了丝绸、茶叶、瓷器等著名的几条商品贸易线路外,还有一条散发着历史芬芳的‘中国白酒之路’,其引领者就是山西汾酒。”在“天下晋商天下汾酒” 板块,他看到了数百枚带“汾”的酒标,他说:“收集太全了,这说明汾酒品牌全国都在用。”汾酒对日本的饮酒习惯也有影响,他拿起一张“满洲千福酿造株式会社”的宣传画凝目细看上面的日文,上面有记载白酒生产的证据,钱文忠对张智启说:“这个太好了,你看,这里还写着酒不上头,这说明我们传统的判断白酒好坏的一个标准已经影响到了日本企业。”全部看完后,擅长搜集资料做学问的钱文忠不禁说:“这些资料你都能找得到,不得了。”
在中国白酒祖庭博物馆,钱文忠望着满眼的珍品,不时发出“真棒”、“漂亮”、“太吓人了”、“非常好”的赞叹,博览群书,强闻博记的他总能在铭文上有新发现。当他看到一张“沙市恒兴元汾酒杂货号”的账单时,他说这跟荣毅仁家族有关,因为这个账单上的购买单位是“申新”,而“申新”正是荣氏家族做纺织的企业。
钱文忠赞同张智启筹备“国风”展
张智启在山西社会倡导和推动《弟子规》的过程中,经验和教训都很多,但困扰张智启最大的难题是,如何解决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怀疑心”和“排斥心”?为此,张智启曾向冯骥才先生汇报说,正在筹备“国风——器物上的正气”展,探索用眼见为实的方法,打破目前传统文化教育面对青少年“说食不饱”的僵局,力求在方法上有所突破。对此,冯骥才先生十分赞同。为了让优秀的文明和道德一代代延续下去,他要求张智启一定要做,多做,尽量多做!
钱文忠:我特别佩服冯骥才先生。钱文忠为此对张智启说:“国学的研究和弘扬需要落地,一味地讲精英化的、知识阶层的国学,当然是必要的,但就重塑民族的正能量而言还是不够的。把它落实到日常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中,这是最重要的。冯骥才先生现在做的很多事情里就包括这样的事情,所以我特别佩服冯先生。现在山西民间文化研究中心也在做这件事,很了不起。”
钱文忠和张智启围绕“国风——器物上的正气”展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钱文忠:现在关注基石的人少。钱文忠说,传统文化的精神很生活化的,和精英化的、知识阶层的国学相比有所不同,不能停留在书本上,要有大量的实物实例,这些实物也许看起来跟“官窑”比很粗糙,但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民间基础。基础一定是更多地强调比较坚实、朴素、实在的,但是它建起来以后,比如斗拱都是很精致。我们现在关注的都是斗拱,没有人关注基石。将来要让中国文化像习主席讲的扎根弘扬,还是要多做基础工作。但现在我们不知道基础工作怎么做,我们基础工作做的是,把知识分子精英的国学给孩子讲,进入教育,让孩子从小就开始学、背,这是一个途径,但这个途径是不够的。过去日常生活,喝醋喝酒倒水,都是文化,都有潜移默化的东西。所以,我觉得,文化如果和油盐酱醋茶分开,这文化也就没什么大活力了。文化必须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它才有生命。
——钱文忠:文明是社会的底线。钱文忠说,文化跟文明是不一样的。文化一定要落实为文明。民间更多地是讲文明,上层则更多讲文化。文明是社会的底线,比如,不讲诚信、少儿间出现暴力、不排队等,这都不仅是文化问题,更多的都是文明问题。但问题是,我们没有手段,我们的文化教育和文明生活缺乏桥梁。文化是手段,文化的目的是文明。当然也可以说,文化是一个中间元素,来源于文明,又要回到文明。
——钱文忠:判定一个国家的地位,不仅通过文化,更要通过文明。钱文忠说,现在人们都关注文化建设。中国这几年,文化水准提高很快,教育程度都提高了,大学生满街走,文明程度却在降低。文化很难说有判定其高低的标准,但国家间的文明程度是可以比较的。文明程度降低,民族、国家在世界上就难有地位。判定一个国家的地位,不仅通过文化,更要通过文明。文化成就,就是文明。山西民间文化研究中心的博物馆,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是民俗,一说民俗,有些人也许会认为不雅,但我认为张智启和山西民间文化研究中心做的不是一般的文化工作,是一项文明工程,我要专门为此写一篇文章。
最后,钱文忠表示赞赏并支持张智启联手筹备“国风—器物上的正气”展,并题写了“国风—器物上的正气”。(徐俊斌)
(图片版权为山西民间文化研究中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