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很久没有读外国小说了,谁曾想竟是欲罢不能,就象读书时看过的《飘》和《简爱》,常常一遍不过瘾,要看两遍三遍,并为之食无味,睡无眠。
最近在读的《月亮与六便士》讲述了一个股票经纪人,为了心中狂热的梦想,抛妻弃子,独自来到心中的伊甸圆梦的故事。
思特里克兰德在笔者毛姆的刻画下,人物性格饱满,不是理想主义,在现实中甚至可以是刻薄自私,为了自己的梦想枉顾责任,为了自己的欲望,对施之以援手的朋友也毫不留情,甚至鸠占鹊巢。
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只有艺术是至高无上的,只有美是无价的,,只要他想做,他就是王者,可以不顾别人的感受,甚至藐视仁义道德,可以嘲笑,可以嗤之以鼻,为此可以抛妻弃子,可以穷困潦倒,一旦发现与之相悖的事物存在,毫不留情割舍,我厌我便弃,我想我便要。
这样一个人,作者想恨恨不起来,常常一边气得咬牙切齿,一边要忍不住去帮助他。直到死后,也要追随他的脚步到它生活的地方,找寻关于他的故事。这是一个作家的执着。
我很奇怪,作者的笔触是原来就如此生动鲜明,还是因了翻译的缘故,有时候我在想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如果纯感受英文,作者会是什么样的表达。
以前看网络小说,故事里太多的纠结往复,提倡虐人虐渣,可是从这篇小说里,简单的不过就是廖廖数笔便能刻画出如此生动的形象。而且故事并不复杂,牵扯的人物也不是很多,但是读了就放不下来,就想往下看,可谓欲罢不能。
其中几个鲜活的人物,比如看着主人公要死了无人照顾非要劝说妻子将病人搬到家里来的朋友,当妻子背叛后的无助与悲伤,勃朗什为爱情如飞蛾扑火般地投向主人公的怀抱,无论这个人有钱没钱,她义无反顾,然后固执得死去。
另一个女人就是年轻的托塔,在17岁的年纪就嫁给了主人公,她具备了主人公对女人的所有的理想,就连主人公最后得病时依然不离不弃,这些女人们象主人公爱他的艺术那样爱着主人公。可惜爱人的方式不同,主人公做出的反应不同,因为他的艺术凌驾于爱情和女人之上,神圣不能侵犯,一旦触动底线,他会逃之夭夭。
我唯有佩服一个在40岁还要追梦的人,放弃了优渥的生活,向着心中的月亮宝地,与世俗、社会背道而驰,没有钱如何,年龄大如何,都抵不过心中的伊甸。
这种精神让我感到羞愧,在暗夜里行走,看不到光,便退缩到温室里,得过且过。
试问,有谁能在世人不承认自己的艺术时,还能褒有初心?
试问,画作可以不卖,可以没有人看,只为自己内心留有一个足够大的艺术圣殿,能照耀黑夜的路。而自己就能成为光。
我想小说的主人公就是厉害的人,我们想成为却不敢成为的那个厉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