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干货看这篇!浅谈《安娜·卡列尼娜》:爱情失败的背后,是做人的失败

大家好啊,我是日长宜读书~

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

《安娜·卡列尼娜》

推荐读经典译林的这个版本哦

作为列夫·托尔斯泰的传世三巨著之一,作者用60万字,分成八部,

来描绘了一幅跨越莫斯科、彼得堡、乡间、国外,跨越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俄罗斯政界、社交界、农村和学术界的浮世绘,

以对爱情和婚姻生活的描述作为主线,安娜和列文两个人作为主体,

借由他们情感、生活、思想的变迁来深入剖析十九世纪俄国贵族阶层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并反映当时整个俄国从上到下民众的状态。

接下来就先让我为你讲讲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吧~



01

安娜·阿尔卡迪耶夫娜,高级政要阿历克赛·卡列宁的妻子,一个八岁孩子的母亲。

凯拉·奈特莉 饰演 安娜

因为哥哥出轨被妻子发现,请求她来当家庭的和事佬,于是她乘火车来到莫斯科,

并因此在站台上邂逅了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年轻军官伏伦斯基,

“彼得堡花花公子的活标本”。

亚伦·约翰逊 饰演 伏伦斯基

两人擦身而过,却又像冥冥中注定的那样,双双回眸。

伏伦斯基瞬间被安娜眼中迸射的光彩、脸上遮不住的青春活力所吸引。

他目不转睛地望着她、因安娜的一句对意外轧死的看道工的怜悯而去施舍其家人来讨好她、

在晚上九点半故意追去她哥哥家,只求能不经意地见见她、

并在舞会上邀请她跳最最重要的玛祖卡舞。

他丢弃了他那一向沉着、刚健的风度,不再泰然自若,

而变得对她诚惶诚恐、惟命是从。

甚至还追着她一同去了彼得堡,因为:

“她到哪,他就到哪”

他认为:

“人生的全部幸福,人生的唯一意义,就是看到她、听到她的声音”。


02

伏伦斯基执着的、热烈的和不顾一切的追求同时也扰乱了安娜的心。

她原以为伏伦斯基不过是她到处可以遇到的、完全一模一样的无数青年人中的一个,但再次相遇时内心的窃喜、得意和慌乱出卖了她。

就算假装若无其事地回到了熟悉的、安全的家,却再也无法像以前一样了,因为“她带回了伏伦斯基的影子”。

丈夫卡列宁,比安娜大20岁,

是安娜眼中的“一台运作精良的政治机器”。

因对工作的全身心投入而长期对妻子安娜缺少应有的关心与爱护,他给的只有金钱,他能给的也只有金钱。

九年无爱的婚姻生活,只是对安娜充满朝气与活力的灵魂的一种日日夜夜的折磨。

正如狄金森的那句诗: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遇见太阳”,

就在安娜在苦闷的家庭生活中只能将全部的爱意施于儿子身上时,伏伦斯基带着对她的真挚、热烈的爱出现了。

安娜那颗渴望爱情的心开始蠢蠢欲动,长期压抑的情欲也开始步步解封。

在伏伦斯基刻意出现的那些交际场合中,她渐渐无法抑制心中的那股喜悦,

正如书中多次出现的那句诗一样,“我凭烙印识骏马,我凭眼识恋中人”,若是喜欢一个人,捂住嘴不说,喜欢也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安娜眼中日益明显的异样光彩自然不能逃脱情场老手伏伦斯基的眼睛,两人终于不顾世俗眼光地、因爱情而结合在了一起。


03

然而安娜是个有夫之妇,这是一个不可更改的现实.

就算木讷如卡列宁,他也在交际圈对安娜的频频侧目和闲言碎语中知晓了安娜的背叛。

在一次次地对安娜劝诫无果后,在一次次地忍受猜疑和嫉妒后,在赛马会上安娜因看到伏伦斯基落马而失态后,

他最终还是听到了他最不想听到的那些事实。

安娜亲口对他说出的背叛,让他觉得“好像一个人拔掉了一颗痛了很久的牙”。

在剧烈的痛楚后,是解脱。

他开始不再对安娜抱有怜惜,他认定她是一个“没有廉耻、没有良心、没有宗教信仰的一个堕落的女人”。

为了能甩掉由于她的堕落而溅在他身上的泥污,为了能够保全他最看重的体面和尊严,同时也为了绝不让安娜和她的情夫称心如意,

他拒绝了离婚。

怀着要痛苦一起痛苦,谁也别想好过的心情,让自己、安娜、伏伦斯基、儿子谢廖沙都无法解脱,被家庭这一巨大的道德载体所压迫,倾轧。

而伏伦斯基也为了自己的不顾一切的“维特式”的狂恋而付出了代价。

他放弃了他本可以和谢普霍夫斯科依一样远大的光明前程、放弃了母亲和哥哥伸出的名为拯救他的橄榄枝,放弃了自己在交际圈中的得到的一切赞誉,改为承受他们给予他的轻视、鄙夷与蔑视。

原先高傲得如同一匹纯良、飘逸的烈马的他,因爱情的痛苦,甚至开枪自杀,所幸未遂。

后来伏伦斯基还是带着安娜远走高飞了,尽管安娜名义上还是卡列宁的妻子,尽管他们的女儿还是姓着卡列宁的姓氏。


04

然而,在最初的终于获得自由、宛如新生般的新鲜感过去以后,等待他们的,却不是幸福,而是无尽的争吵。

安娜疯狂的捕风捉影的嫉妒、两人内在的隐秘的怨气,都让他们痛苦不堪、倍感煎熬。

此时的安娜,看不到伏伦斯基为他们这段感情做出的巨大牺牲,

将自己处境的种种痛苦,全都归罪于他,并不可理喻地认为伏伦斯基早已不再爱她。

猜疑、嫉妒、怨恨、冷漠、不理解和相互较劲在两人之间不断滋生。

终于在一次安娜的无理取闹和伏伦斯基的忍无可忍之后爆发了出来,并让安娜想到了用死亡来一了百了。

她认为,死是重新唤起伏伦斯基对自己的爱情、惩罚他和使自己心中的恶魔在同他搏斗中取得胜利的唯一手段。

于是在想到与伏伦斯基遇见的第一天那个被意外轧死的工人时,在无数次的恐怖梦境与现实惊人重合时,

她跳进了铁轨。

用自己的死亡惩罚了伏伦斯基,实现了会使他抱恨终生的威胁,也摆脱了现实世界中令她不堪忍受的一切。




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作为整本书最重要的一个角色,安娜是一个充满悲剧性色彩的人物。

她的“什么都想要,但什么也不愿意承担的”贪婪是导致她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

她追求爱情,并认为没有爱情她就活不了,

但是在面对全心全意爱她的伏伦斯基时,她却并没有珍惜;

她爱儿子谢廖沙,

却既不愿为了他而放弃爱情,也不愿意为了爱情而放弃他;

她背叛了丈夫卡列宁,

却既不愿向他低头认错,也不愿放弃他给的宽恕和庇护;

她口口声声爱伏伦斯基,

却一直在疯狂索取,而不愿意付出任何努力,甚至不愿意为他再生一个孩子,因为“她认为,他希望再有孩子,就是不珍惜自己的美”。

爱情失败的背后,是做人的失败。

而安娜死亡的背后,是不懂放弃与取舍。

愿与诸君一同引以为戒。




好啦,今天的文章就先到这儿啦~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个赞让我知道哦~


然后如果觉得还没有看够的话,

也欢迎动一动你们的手指,关注一下我哦,

我会一直努力更新哒,记得常回来看~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