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全球钢铁第一生产大国,终于补上了无法生产圆珠笔笔尖钢的缺憾。
1月11日,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太钢”)官网称,历时5年攻关,太钢研发生产的圆珠笔笔头用不锈钢新材料成功应用于国内知名制笔厂家,产品质量稳定,性能与进口产品水平相当。
太钢上市公司太钢不锈(000825)董秘办工作人员对澎湃新闻(www.)表示,“对于笔尖钢的研发,太钢有自己的技术中心、研发团队,‘十二五’期间已经开始研发了,前期已经做出来了,只是和进口笔尖钢相比性能不太稳定。”该工作人员称,“太钢不锈已具备批量炼(笔尖)钢的能力,并且和进口笔尖钢相比基本没有差异。”
受益于笔尖钢研发成功,太钢不锈自1月9日以来,短短3个交易日股价涨幅已达27.36%。
可查资料显示,圆珠笔头分为笔尖球珠和球座体两个部分。直径0.5到1.0毫米的笔尖球珠中国不仅自给自足还可以大量出口,但能制造直径2.3毫米球座体的不锈钢原材料制造技术,却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
实际上,笔尖钢此前因市场规模较小并没有引起中国钢企太多的关注。目前,国内的笔尖钢市场规模约为1000吨,以进口价8-9万元/吨计算,总共不到1亿元产值。而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圆珠笔生产国,每年生产各类笔近400亿支,占全球的80%,其中进口笔头达100亿支。在笔尖钢实现国产化之前,中国笔企长期进口瑞士、日本等国产品。
6000万元研究经费
笔尖钢国产化在2016年提速之前,也并非完全空白。太钢官网信息显示,太钢在“十二五”期间实施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制笔行业关键材料制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获取了一系列关键数据,基本掌握了笔头用不锈钢的特性和制笔行业对材料性能的要求。
澎湃新闻(www.)在科技部网站查阅发现,2011年3月份,科技部高新司在北京专门组织召开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制笔行业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可行性论证会。
2011年3月10日,科技部发布了一则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制笔行业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课题申请指南,指南全文中提到,“本项目实施年限为3年(2011年6月—2014年6月),国拨经费控制额为6000万元”,项目共设置3个课题,包括圆珠笔墨水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笔头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笔头和墨水匹配技术评价体系及新型笔头研发。
上述项目在2015年3月份通过验收。科技部2015年3月27日的一则信息显示,目前为止,通过该项目组织实施已建成2000吨/年中性墨水产业化示范生产线、1000吨/年水性墨水产业化示范生产线、1000吨/年中油墨水产业化示范生产线、1000吨/年不锈钢笔头线材产业化示范生产线、8000万只/年中性针管型弹簧笔头产业化示范生产线、4000万只/年水性针管型笔头产业化示范生产线等六条产业化示范生产线,并建成了国产笔头制造24工位机生产示范点。
而国产笔尖钢在“十二五”期间没有实现批量化生产,问题在于市场驱动力不够。前述太钢不锈董秘办工作人员对澎湃新闻(www.)表示,“这项技术并不是有多先进,只不过笔尖钢市场规模比较小。之后在公司领导重视下推动了一把,经过工艺优化、工序改进等试验,提高了一大步,把这个技术稳定了、掌握了。”
太钢不锈在1月11日晚间也发布公告称,2016年9月,公司成功生产出第一批切削性好的不锈钢钢丝材料,经过国内知名制笔企业实验室近千次的极限测试,用太钢不锈原料生产出来的笔芯实现了不同的角度下连续书写800米不断线。测试结果表明,圆珠笔出水均匀度、笔尖耐磨性基本稳定,产品质量与国外产品相当。
另外,由太钢起草的中国第一部《笔头用易切削不锈钢丝》行业标准目前已经通过全国钢标委审核认定。
市场规模小成国产化阻力
此前笔尖钢未达到国产化,并非受限于技术。这是多名业内人士在接受澎湃新闻(www.)采访时表示的一致观点。
其中,经济价值成为众多钢企忽视笔尖钢的主要原因。一家大型钢企的研究人员对澎湃新闻表示,“像大的钢厂,一个炉子是300吨,如果全年订单都只有几百吨,甚至几十吨,那规模大的特殊钢企业是不会去研究这个产品的。”
中国钢铁工业飞速发展的同时,量大面广的钢材成为钢厂逐利的方向。另一名冶金界的资深人士对澎湃新闻(www.)分析,“现阶段,除了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钢材有专门企业去攻克,大部分企业都是习惯于哪个品种需求量大就生产哪个,即使到最后,企业之间都以拼成本获取优势。”
该人士同时强调,“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所有的钢种都自己生产,不生产笔尖钢并不意味着我们钢铁工业落后,钢企应该依据自身具备的比较优势来生产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进口笔尖钢的国家并不止中国。中国最大的圆珠笔生产企业贝发集团品质部经历徐君道就表示,“不仅国内,国外制笔的不锈钢材料,也是进口日本的。”
前述大型钢企的研究人员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全球化下各有分工,如果我们能开发出只有中国造得出来的钢,并申请专利保护,这件事比研发出别人已有的笔尖钢技术更有意义。”
另外,前述冶金界资深人士对由太钢来生产笔尖钢也存在疑虑。该人士表示,“太钢巨额投资的生产线主要用来生产不锈钢薄板,这和产值规模很小的笔尖钢相差甚远。”该人士甚至认为,“由一家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来生产笔尖钢这个特种钢,或许更有价值。”
始建于1934年的太钢目前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不锈钢生产企业,具备年产1200万吨钢(其中不锈钢430万吨)的能力,重点产品应用于石油、化工、造船、集装箱、铁路、汽车、城市轻轨、大型电站、“神舟”系列飞船等重点领域和新兴行业。
不过,太钢此番并不只针对笔尖钢研发。太钢技术中心主任李建民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只盯着国内笔尖钢市场,有些目光短浅。”李建民表示,易切削不锈钢材料应用比较广泛,笔尖只是其中之一。印刷机上的小零件以及轴类、电子类、小马达类产品都要用到它。除满足国内使用外,通过加工直接出口,市场前景也是很广阔的。
李建民还对经济效益作出回应,称企业行为肯定都要考虑盈利。李建民表示,如果成材率低,用户使用的废品率高,生产难以保持一致性,那么投入产出比势必有问题。但太钢有自己的技术诀窍和特色生产优势,可以有效控制成本、产生利润。
当然,国产笔尖钢的考验还没有结束,最终还将面向市场。
太钢虽然已宣布笔尖钢可实现批量化生产,但销售还存在不确定性。前述太钢不锈董秘办工作人员对澎湃新闻(www.)表示,“目前,太钢方面表示还没有订单方面的具体消息。”不过,该工作人员称,“销售工作具体由市场部负责,2017年应该会有这方面的好消息。”
不过,前述大型钢企的研究人员仍对太钢笔尖钢的销售表示担忧。“市场此前掌握在国外垄断企业的手里,一时之间想要改变采购并非易事。进口笔尖钢在国产笔尖钢的冲击下,也会降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