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车市没有“开门红“,只有”当头一棒“。
#抗击疫情重庆行动#
受疫情影响,目前多数车企都无法正式开工,不少省市的4S店要等到10日后才会开门迎客,甚至更迟。即便没有疫情,汽车行业本已艰难,如今,更是难上加难。
01
捐款捐物,给商家减负——厂家两头挑重担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几乎所有车企都启动了相关应急措施,并且积极捐款捐物,调配车辆资源和出行队伍,配合各地的疫情防控工作。据《车业杂谈》的统计,截至2月2日,国内四大汽车集团及一些地方车企,还有吉利、长城、比亚迪等民营车企,加上丰田、本田、宝马等海外品牌的累计捐赠金额(含现金、物资)已超6亿元;目前,不少车企还在持续增援,并积极协调海外分公司、经销商采购医疗物资,在“二连捐“模式下,捐赠金额预计接近10亿元。
2019年,70%以上的车企销量下滑,盈利状况不容乐观——即便如此,面对疫情防控,多数车企都展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理性来看,越早控制疫情,越利于配套供应链正常运转,消费端才能尽早走出来,恢复购买信心。
假如本次疫情能够在2月份之内基本控制下来,那么产销压力将仅仅局限在一季度,大部分的厂商或许还能携手“扛“下来,对全年的影响尚属可控——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如果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持续到3-4月,那么中小型供应商和经销商的压力将非常大,倘若厂家层面无法起到“减压兜底”的作用,那么这场疫情或许会成为加速优胜劣汰的一根致命稻草。
《车业杂谈》近日采访了几位销售体系的厂家人士,不少观点都认为,稳住局面首先要从稳住经销体系开始。2月2日,沃尔沃汽车率先表态:为减轻经销商伙伴的经营和财务压力,特启动经销商关怀政策。具体措施包括:放宽业绩考核,不设定2月份销售目标,并为经销商工作人员提供总额超千万元的人员补贴。
近日,不少品牌陆续公布了相关调整思路,表示要和经销商携手共度难关。
02
减负+赋能两手抓,比亚迪、长城等自主品牌迅速反应
一汽-大众旗下的奥迪品牌全面启动了包括不考核2月销售目标、为经销商一线人员发放补贴等系列措施,并从商务政策、经销商疫情防控、运营指导、人员保留、疫情支持等角度制定了应对支持措施。同样进行调整的还包括捷达品牌,主要是在市场宣传、资源供给和渠道运营三方面提供保障,以“员工安心工作,客户放心购车”为前提。
合资品牌中,福特、现代、东风悦达起亚、东风日产均在单月/一季度销量考核、经销商补贴/库存、金融方面有或多或少的松动或者补贴。丰田和本田方面,暂时未公布相关松绑的消息,但针对消费者的看车、选车及保养相关的福利举措都已行动起来。
自主品牌中,比亚迪汽车已对全国商家通知发布了《比亚迪汽车品牌致全体经销商伙伴的一封信》,第一时间发布了保障政策措施,包含如提车节奏、营销指导、政策考核、售后支持、物流保障等多方面政策支持。如2月份经销商可根据销量情况自主规划提车节奏;一季度1-2月份部分项目免考核和一定整体运输物流资源补贴。
长城汽车则发布“三减三赋”政策,覆盖旗下的哈弗、WEY、欧拉、长城皮卡四大品牌。减负包括考核减负、财务减负、金融减负。其中,考核减负包括不考核销售、不考核进货、不考核推广,增加医疗类保险支持;财务减负包括延长三方还款期限,对于2月份到账的银行承兑汇票统一免收贴息,三方承兑汇票到期需赎证的车辆,长城汽车将积极协调延长还款时间——各项举措细节制定得相对更明确、细致。
“三赋“是指赋能经销商,加强销售培训。其中包括赋能多维度体验服务,尤其是线上营销能力;设立专项基金,激励一线销售团队;针对疫情最为困难的湖北地区,给予最特殊、最大的政策支持。
此外,还有东风风神、东风启辰、广汽传祺、一汽奔腾也出台了相应调整政策,一方面是给经销商减压以稳军心;另一方面是提升客户关爱补贴,打消购车顾虑。
03
营销功夫在平时,谁能抓得住线索,谁先翻身
对于今年疫情到底影响有多大?《车业杂谈》认为,这个或因品牌而异。疫情终将结束,之后,出于对公共交通的顾虑担忧,一部分首购需求可能会被激发出来,一些成熟畅销的品牌可能会迎来小幅反弹;但今年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居民收入的期待不高,未必能呈现出2003年非典之后的反弹趋势。假如在疫情控制之后,厂家的产销节奏不能及时跟上,近期累积的销售线索恐怕也将战败或休眠——目前,所有品牌都只能够通过线上营销和保客维护入手,但这两项,都不是能够立竿见影起到效果的。
笔者联系到一位长期从事DCC培训以及汽车商城运营项目的同行人士,他表示:在他接触的客户中,已经有两个品牌行动起来,厂家正在增加线上推广经费投入,但经销商的运维水平在他看来并不乐观。强势的品牌此前不愁销路,线索跟踪疲于应付,更懒得研究如何打造新媒体矩阵;而弱势品牌的销售顾问及管理层对于网销意识也不够,通常只派一两个市场专员按照厂家考核被动执行。
他强调,无论是垂直网站的会员平台也罢,或者是自建线上商城也罢,都只是提供一个集客场景,但经销商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有“私域流量“意识,针对自己的客户群体打造有趣、有料又实用的宣传内容,这个则需要从老板到员工的全员营销意识才能做好。一些能够充分利用抖音、快手、微信等集客的经销商,他们在疫情阶段无疑会和消费者的接触点更多——这些都是平日功夫。当然,现在重视起来,总比放弃要好。
纵然线上可以通过VR技术看车选车、还有各种导购评测文章、视频可供消费者参考。但汽车是大宗消费,从研发制造到展厅销售,中间有诸多信息不对等,疫情当前,潜在消费者会更加谨慎,近期有关“人、货、场“的疫情防控举措,《车业杂谈》认为厂商应该更加主动频繁进行公示公开,甚至当作常态化工作——这个关乎到后期的信任感和消费体验。服务端,则不可忽视保客的利益和口碑维护,如何通过服务反哺、拉动销售端?以存量带增量,是非常值得成熟品牌去考虑的。
疫情解除之前,如何提振一线销售的信心,如何结合地区情况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营销方案,并且落实到日常工作细节中,这里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厂家、大区和经销商如何划分职责,更需要界定和梳理——谁家能稳住近期线索,疫情过后,谁家才有机会迎来客流反弹。
写在最后:厂家拿出真金白银进行补贴和激励是诚心之举,颇有”大家长“风范,但授之以鱼还需授之以渔。勤沟通、多培训、将投入最大化传递到消费端,才是保障销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