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峦起伏,江河纵横。曾几何时,交通是制约开县发展最大的瓶颈。如今,随着交通建设多次提速,开县彻底改变了其偏远山区的形象。
2013年,开县完成交通总投资22亿元,集中力量解决群众最关心的“行路难、乘车难”问题,还增强了对周边省市的辐射集聚作用。作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开县为构建渝东北水陆并举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迈出了重要一步。
2014年,开县新硬化农村公路220公里,解决42个行政村通畅问题。
与此同时,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公众、服务大局”的理念,开县以市民满意度为标尺,正不断提高运输水平,完善服务质量。
加快内外通道建设 构建交通新格局
2006年前,从开县坐车到重庆主城需要8个小时;2006年,万开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开县至主城的车程缩短至4个小时,开县也打破了无高速公路历史。2015年2月,万达高速公路(开县段)建成通车,结束了开县高速断头路的历史。
2013年,开县交委结合国省道修编,委托设计单位编制《开县公路路网规划》,及时启动“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找准交通发展的瓶颈,提前包装策划一批大项目。当前重点争取达万铁路二线、渝西高铁过境,启动通用机场规划,加快国省道升级改造,努力建成“衔接顺畅、转换快速、便捷高效”的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交通体系。
据了解,2013年,万开高速、万达高速、开城高速(开县至城口)全部被纳入全国高速公路规划网,开县“高速成网”即将变成现实。开城高速2014年被正式纳入《重庆市高速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是我市“三环十二射七联线”中的第8射,成为国家高速重庆至安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开县交通部门正在争取该项目早日开工。开县不但有公路,还有一条小江黄金水道,目前正在进行航道整治,同步建设开州港,预计今年完工。
此外,在强力推动出境通道建设的同时,开县交通也在同步推进境内公路实现循环。2013年,开县境内3条省道、1条县道升级为国道,一跃成为全市国道里程增长为最长的区县。同时,近几年,开县启动实施了省道S102渝巫路镇安至白鹤升级改造二期工程、临港大道等一大批重点项目。2015年2月,省道S102渝巫路镇安至白鹤升级改造一期工程完工,对实现内部循环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近年来,开县交通部门陆续完成10条通乡公路改造,实现了全县102个老乡政府全畅通。完成了南山公园旅游环线、鲤鱼塘水库路、天白水库路、满月乡村旅游公路等专用公路改造。
依托现有高速和即将实施的项目,开县已逐步融入全国高速公路网,实现高效连接,向“半小时万州、1小时达州、3小时重庆、4小时成都武汉、5小时西安”的快速通达目标推进。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开县将启动浦里至万州、县城至临江、县城至郭家、赵家至长沙等快速通道建设。
打通农村“毛细血管” 助推群众增收致富
地处大山深处的大进镇距县城54公里,是开县北部山区集中连片的贫困乡镇,也是开县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近年来,开县以夯实基础设施为抓手,打通镇村交通瓶颈为先导,正逐步突破困境,迈向快速发展的轨道。
大进镇新元村是一个高山立体型村落,全村有1117人、6个社、16平方公里。新元村属于市级贫困村,经济滞后,群众的生活艰苦,交通不便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拦路虎。
大进镇新元村党支部书记左仁平介绍:“在2011年以前,新元村的公路主要是泥结碎石路,坡度陡,路也烂,很多收蔬菜的人不愿意来。”
2011年,开县交委将新元村4.8公里公路纳入当年的村通畅计划,当地政府和村社具体实施。道路硬化后,首先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同时也给群众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
公路畅通后,2012年新元村的蔬菜较以前多卖了30%,2013年的蔬菜更是销售一空。不管是运往大进镇农贸市场,还是外地商家直接到基地采收,蔬菜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同样是市级贫困村的云凤村,海拔920米,也属于高山村。 2012年将村级公路改造硬化后,如今一条全长3.8公里、宽敞平坦的公路横贯全村,高山蔬菜基地、美丽乡村建设以及乡村旅游应运而生。
依托公路的畅通,云凤村对未来也描绘出了发展的蓝图,高山果园、有机蔬菜基地正在建设中,这里春天有青色、夏天有凉风、秋天有红叶、冬天有白雪,他们正着力打造四季不同特色的观光旅游。
目前,开县累计硬化农村公路2000多公里,惠及40个镇乡街道、近300个行政村、110万名群众,农村交通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2014年,开县完成行政村通畅工程220公里,新解决42个行政村村办公室的通畅问题,打通了10条断头路,形成循环线。另外,改造建设美丽乡村、农业园区、乡村旅游道路60公里,同时圆满完成了2014年撤并村通达工程。
开县交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开县农村公路建设的历程中,不仅注重量的变化,更注重质的控制,坚持管理、建设规范化,提高建设标准和技术等级,保障新建农村公路宽度达到4.5米以上、厚度不低于20厘米、强度不低于C25。尤其注重边沟和安全防护等附属设施的建设,如设置警示桩、构筑防撞墙、安装广角镜等附属工程,极大地提高了公路使用寿命和安全行车能力。
在未来5年内,开县将完成改造村级公路1500公里,行政村通畅率将基本达到100%。
大力发展公共运输 解决居民“乘车难”
清晨7点半,家住温泉镇燕子街的程锦洋不慌不忙地走出家门,往温泉至县城公交车始发站走去。
“以前哪有这么安逸,每天都要挤班车,人多不说,很久才来一班,我提前半小时就要出门来等。”程锦洋高兴地说,“现在定时公交车不用等,票价也从7元降到了5元,进城办事方便多了。”
大力完善全县交通网络,集中力量解决群众关心的“乘车难”问题,开县以实际行动回应了百姓期待。
截至2014年底,开县已开通公交线路20条,公交车达到171辆。其中,农村公交线路8条、公交车59辆,已覆盖临江、铁桥、温泉等11个镇乡街道,发展省际班线22条、班车108辆,县际班线12条、班车83辆,农村客运线路124条、班车477辆;城区公共自行车达到1300辆,租借点43个;居民持免费骑行卡总数超过1万张,基本满足了开县城乡居民的出行需要。
“城乡运力持续发展的同时,运输服务质量也稳步提升。”开县交委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超长客运的“掌舵手”,李高文长期在开县和广东之间来回奔波:“跑一趟1600多公里,要20多个小时。长期坐在驾驶室里,每天都是腰酸背痛。”
当前,这样的情况已经得到改善。2013年8月,开县在全市率先启动接驳运输试点工作,即在开县至广东的长途运输线路上设置湖南岳阳接驳站。
据介绍,为满足旅客出行需求,确保运输安全,开县在接驳站实行“换人不换车”的方式,让驾驶人员驻站循环交替上岗,既保障了运输安全,又不耽误旅客行程。目前,开县已在全市率先实现客运超长班线接驳运输全覆盖,全县接驳运输车达到85辆,辐射范围包括广东、浙江等6个省份。
这正是开县服务民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体现。据了解,“提升运输质量、方便大众出行”一直是开县贯彻执行的工作方针。为进一步便捷居民生活,开县陆续推出接驳运输、农村班线客运公交化改造、公共自行车等服务项目,做到实实在在便民利民,实惠群众。
截至2014年底,开县已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公交车、出租车服务质量考核。在市民对全县公交车、出租车的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中,群众对公交车满意度达93.9%,对出租车满意度达到95.5%。
文/曾代彬 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