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太尔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重型卡车的代名词,它曾凭一己之力,改变了中国卡车行业的格局。彼时,很多卡车企业推出的产品都是基于斯太尔技术平台研发制造的,甚至到现在,仍能从不少重卡车型上看到当年斯太尔的影子。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昔日的“中国重卡教父”却逐渐落寞,退市、工厂转卖等负面新闻缠身的它,如今已身陷囹圄。
斯太尔的中国生涯
1864年,约瑟夫·沃内特创立了约瑟夫和弗朗茨·沃内特公司(JosefundFranz Werndl&Company);1924年,该公司正式更名为斯太尔股份公司(Steyr-Werke AG),后经多次重组、合并,最终命名为斯太尔-戴姆勒-普赫集团(Steyr-Daimler-Puch AG),业务涉及轿车、卡车、客车、柴油机、变速器、车桥等。
说起斯太尔与中国的故事,则要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国内卡车行业仍处于“缺重少轻”的局面,为了填补中国重型卡车的空白,经国务院批准,由当时的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从斯太尔全套引进了91系列重型汽车制造技术。1989年,第一辆国产斯太尔重卡下线。此后的很长时间内,中国生产的15吨以上的卡车中,每10辆就有8辆采用斯太尔卡车技术。彼时,斯太尔几乎成了中国重型车的代名词。
对于国内卡车领域而言,斯太尔带来的影响和贡献毋庸置疑。不过,随着越来越多进口卡车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以及国内卡车企业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提升自身的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使得国内重卡领域对斯太尔技术的依赖度越来越低。同时,中国重汽等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致使斯太尔王、奥龙等热销车型在与其它品牌产品的竞争中,逐渐落入下风。
收购埋藏祸端 斯太尔转型梦碎
近年来,斯太尔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也鲜有对该公司的报道。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斯太尔再次引起业内关注,却是因为一些负面新闻。
1990年末,斯太尔-戴姆勒-普赫集团主要产业和技术相继被拆分出售。其中,重型车板块被德国曼恩公司收购。起初,曼恩延续了斯太尔的产品特性,但经过数次更新升级,斯太尔的印记被慢慢抹去,成为海外市场的“弃婴”。近期,工厂亏损、倒闭出售等新闻不断传出,斯太尔在海外已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从母公司剥离出的Monoblock技术资产(连体机身发动机技术),则被斯太尔的管理层联合出资收购,而后成立了斯太尔动力有限公司。2012年,武汉梧桐收购了斯太尔动力100%股权;随后,又被来自湖北的一家车桥厂——博盈投资以15亿元购得。至此,斯太尔再次开启“中国之旅”。
然而,自收购之后,斯太尔多个柴油机本土化项目推进得并不顺利。其中,建设年产11万台柴油发动机项目、关键零部件配套项目、燃油喷射系统项目以及V8/V12大功率发动机研发项目,最终均被迫停止。
除此之外,斯太尔近年来的业绩也在持续下滑。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22家车用柴油机企业累计销量达357.5万台,同比增长23.98%,而斯太尔柴油机销量却只有678台,国内收入仅为877万元,占总营收的5.79%,全年亏损额达到1.69亿元。另外,仅2018年上半年,斯太尔的净亏损就超1亿元,导致公司中国市场业务开展近乎停滞。据斯太尔2020年三季报数据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仅为62.42万元,净亏损1372.9万元,经营上几乎陷入崩溃。
在业内人士看来,博盈投资对斯太尔动力的收购,是其本土化的起点。但实际上,由于斯太尔产品技术含量较高,在本土化深入推进的过程中,产品在生产环节遇到了铸造难、加工难的问题,无法保证大规模量产的品质要求。其次,斯太尔动力筹资能力有限,无法完全满足本土化对资金的要求。
“不仅是生产、资金上面临挑战,新产品进入市场也需要完整的配套体系和售后服务作为支撑,这些方面需要大量的时间积累,而这也是斯太尔动力所欠缺的。”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原副主任姚春德表示。
面对经营业绩下滑的窘境,斯太尔采取了包括剥离车桥业务等一系列措施,自2017年5月至今,斯太尔甚至多次筹划易主,但由于其管理层动荡、资金被冻结等风波不断,导致无人愿意接盘。今年3月31日,中国证监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认定*ST斯太2014年至2016年年度报告的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再次将身陷困境的斯太尔推向了公众视野。根据该认定事实及公司已披露的年度报告,公司2015年至2019年任意连续4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负值,也就是说这四年均为亏损状态。而持续数年的财务造假,终使斯太尔走向退市之路。
昔日传奇如何延续
“回顾斯太尔的资本市场历程,似乎从2012年博盈投资的那场收购开始,就注定了它今日的惨淡收场。”在华泰证券分析师赵强东(化名)看来,斯太尔本土化之路,或许只是一场资本闹剧。
值得注意的是,斯太尔在海外市场的发展也并非坦途。此前,曼恩商用车曾公开表示关闭斯太尔工厂的意向。今年3月,奥地利WSA曾提出收购斯太尔工厂的具体概念,但该提议在员工调查中被拒绝,曼恩商用车与WSA的谈判随后终止。直到上个月,双方才恢复谈判并就收购达成一致。WSA计划在2023年,将斯太尔品牌再次推向全球市场,发布7款新型商用车,这也意味着斯太尔品牌或将迎来重生。
“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的斯太尔都有重获新生的机会。”商用车行业专家刘畅告诉记者,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以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深度布局,斯太尔有能力走出泥潭,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如果此时再有资本助力,相信斯太尔的复苏之路将会更加平坦。
曾经影响中国30年的斯太尔,虽然如今已稍显落寞,但它的底蕴与理念,已深深植入了中国卡车人的心中。斯太尔的时代,或许真的已经结束,但不可否认,它曾为中国重卡行业发展做出的贡献。未来,斯太尔的影响或是以其他的形式继续存在;也许,不久的将来,斯太尔还会卷土重来,再登高峰。
文:李亚楠 编辑:孙伟川 版式:王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