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很多人眼中,国庆阅兵应该是一个十分隆重的场合,通过展示威武雄壮的部队方阵,以及诸多高科技武器,增强本国国民的国防信息,同时也向国际社会展现本国的国防势力。
但很多人却发现,与我们邻近的印度在国庆阅兵中,竟然出现了摩托车杂耍表演(比如10辆摩托车载150名士兵),这不仅让很多国人费解,因为在现代化战争中,摩托车似乎已经失去了其机动性能的优势,杂耍似乎又与这种隆重场合有些不协调。那么印度为什么会这样做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原因。
受英国影响,沿袭了相关的摩托文化
虽然是一件第一辆摩托车诞生于德国(见注释1),但真正将摩摩托量产并推广到全世界的却是英国。1898年,英国依靠雄厚的工业基础,率先建立了现代化摩托车工厂,摩托车的生产也从原先的单台手工制作变为量产化大规模生产,此后不久英国便诞生了诸多知名的摩托车品牌(如诺顿Norton、凯旋、BSA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些摩托车厂商还担负起了英国以及苏联的摩托车生产任务,进一步推广了摩托文化。所以我们会发现,在二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骑摩托车成为一件十分时尚的事情,并深受英国中产阶级追捧。
直到上世纪50年代后期,伴随中产阶级有能力购买汽车,摩托车逐渐开始平民化。所以除了印度在阅兵时会有摩托车杂耍表演,其实在英国军队中也有专门的摩托车骑行表演,甚至在英国军队技能锦标赛中也有专门的摩托车项目。
相较于英国本土,经济稍显滞后的英国殖民地以及英联邦国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依然将骑摩托当做是一件十分值得炫耀的,这其中就包括中国香港以及印度。这些地区经过几十年的摩托文化积累,不但形成了一批死忠粉,还产生了诸多有名的摩托赛事。
1989年由杜琪峰导演,周润发主演的经典影片《阿郎的故事》,其主人公阿郎便是一位出色的摩托车赛车手,这背后便是香港当地已经十分成熟的摩托车文化。除了受英国本土的摩托车文化影响,还有印度自身的一些原因。
印度现如今的发展阶段,更适合摩托车,汽车一统天下的时代还没到来,这与当初的我们有些不同
如今中国已经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一次经济腾飞,当我们用“过来人”的角度,来审视我们周边的朝鲜和越南时,就会稍稍理解当初日本人和韩国人来到大陆投资的心情了。因为当初改革开放的我们正在重复他们曾经走过的路,而现如今,你在蓬勃发展的印度某些历程,也许当初我们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比如现如今的印度,它的汽车保有量和十多年前的中国很相似——都很低,能够买得起汽车的家庭和个人并不多,价格相对便宜的摩托车反而更有市场。而且摩托车本身的行驶特点,又很符合印度的当下国情,那就是基础设施的很不完善,尤其是在道路交通方面。
难以解决的交通堵塞以及道路行驶状况不佳的问题,都增加了摩托车在居民生活中的优势的优势。所以现如今的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市场之一,再加上二战结束后,近半个世纪的摩托车文化熏陶,使得摩托车在印度普通百姓心目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而与此相反,我们在二战结束后的30多年,留给我们记忆更深的是有自行车,所以中国一度被称为自行车王国,我们既要承认现如今的我们发展很快,也要承认,当时的我们真的很落后,因为就连印度三哥都已经开始玩摩托了,我们还在以骑上自行车引以为傲呢。
但正所谓厚积薄发,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只用了几年的时间来熟悉摩托车,紧接着我们便步入了对汽车追捧,摩托车很快淡出了大众的视野,但即使是这样,摩托车在中国大陆也有一批死忠粉。可以想象一下,假如中国可以摩托车,十年或者更久的时间,中国百姓或许我会像印度百姓那样对摩托车产生独特的情怀。
“魔鬼突击队”并非摩托化部队,二者有着本质区别,是我们的一厢情愿造成了误会
我们在印度阅兵式视频中看到的摩托车杂耍表演,并非是我们想象当中的印度摩托化部队,而是一直专门从事特技表演的部队,类似印度百姓还给他们取了一个非常有个性的绰号“魔鬼突击队”,换言之,他们的性质有些类似我们眼中的军队文工团,虽然二者有些不同,但这样比较一下,大家或许会更好理解。
我们看到的印度阅兵视频往往都是中间一部分的节选,因为魔鬼突击队并非是与正规军队的坦克大炮一起进行方阵展示的,而是被放在阅兵仪式最后的群众性巡游环节,就相当于我们十一国庆游行最后的花车方阵,当时我们既有独轮车表演也有民族歌舞,相比较而言,印度人搞一个摩托车特技表演,到不显得那么出格。
此外,虽然印度法律上赋予了政府实行征兵制的权利,在实际生活中实行的却是典型的募兵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志愿兵)。每年的征兵数量,要看有多少老百姓愿意当兵。在这个背景下,印度军方为了保证自己的优质兵源,在老百姓心目中留下一个好印象就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摩托车特地对这种新奇且带有挑战性的表演,很符合喜欢冒险的年轻人口味,相信在印度有不少年轻人是因为这个而选择从军入伍。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理解,甚至觉得怪诞的行为,其背后往往是我们对其文化和背景不了解造成的,如果我们先抱着换位思考的态度,试着了解他的文化,理解他的历史背景,或许很多误会与隔阂,就会被消弭于无形当中。
注释1:1885年8月30日,德国工程师戈特利布·戴姆勒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摩托车。他通常还被认为参与制造了世界第一台成功的内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