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百事可乐新年微电影《2019把乐带回家——摘星者》在网上曝光。《摘星者》以“航天”为主题,由明星家族六大成员——邓超领衔主演,周冬雨、杨洋、张一山、刘昊然主演,翟天临特别出演。用温情的故事展现航天工作者在航天科研上的付出,以此致敬从航天员到为梦想打拼的摘星者。
微电影上线一周视频播放次数就已超过3亿次,两周时间视频播放量近5亿,引发了不少观众的共鸣。
说到航天,近期最受瞩目的当数“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的月背之旅。
自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起,它们两就成为了近期的“航天红人”。
2019年1月10日,抵达月球背面刚干了一天活的 “玉兔二号”就发朋友圈大喊:想家了!
瞬间圈儿里就“炸开了锅”,网友齐呼“心疼兔兔”。
中国人对于飞天的向往由来已久,以飞天为题材编写的神话故事更是数不胜数。
高冷的航天背后,其实是浪漫
从探月的“嫦娥工程”、月球车“玉兔”、中继卫星“鹊桥”到载人空间站“天宫”、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和探测卫星“悟空”.......这些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名字,寄托着中国人对于天空的美好憧憬。
可喜的是,经过一代代航天人的努力,这些神话最后都变成了现实。
嫦娥
代表航天器: “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
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从此,嫦娥奔月由神话变为现实。
神舟
代表航天器:“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
从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发射成功,到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顺利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再到神舟十一号,这十七年来航天事业一直在不断发展。
天宫
代表航天器:天宫一号、天宫二号
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成功,它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发射成功。
悟空
代表航天器:“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2015年12月17日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的发射,将中国的暗物质探测技术提升至新的水平。
北斗
代表航天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2018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由区域扩展为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鹊桥
代表航天器:“鹊桥”中继卫星
于2018年5月21日发射升空的鹊桥是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的中继卫星,该中继星将运行在地月引力平衡点L2点的晕(halo)轨道上,为嫦娥四号的着陆器和月球车提供地月中继通信支持。
玉兔
代表航天器:玉兔号月球车
玉兔号是中国首辆月球车,和着陆器共同组成嫦娥三号探测器。2013年12月2日玉兔号月球车被成功发射,2013年12月15日顺利驶抵月球表面。2016年7月31日晚,“玉兔”号月球车超额完成任务,停止工作。
这些神话故事的实现,离不开航天人做出的巨大贡献。是他们把花前月下转变成了对星空的默默坚守。
从美苏争霸到中国航天崛起
航天人称整个2018年为“超级2018”。这一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37次发射全胜,使我国首次力压美、俄两个航天超级大国,成为全球年度航天发射次数最多的国家。
@图片来自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工作正常,在“鹊桥”中继星的支持下顺利完成互拍。
地面接收图像清晰完好,中外科学载荷工作正常,探测数据有效下传,搭载的科学实验项目顺利开展,达到工程既定目标,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至此,中国探月工程取得“五战五捷”。
中国航天人一直在航天事业中积极探索,此次的“月背之旅”无疑是中国航天的又一里程碑。
我们为什么要去月球背面?因为没人去过!月背上本没有路,“玉兔二号”来了便有了月背的路。
大家都知道人类对于月球的探索已经开始了很多年,但一直以来各国探索的目标都在月球的正面,原因其实是——背面着陆的难度远远高于正面。
月球正面(左)和月球背面(右)看起来截然不同
有多难?
月球背面陨石坑密布、尤其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地形和高程图异常复杂,对各种配合着陆传感器的系统要求很高。
在着陆高度方面的高低变化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着陆,最大落差接近16.1千米。
选择月背不仅仅为争口气。月球蕴藏着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开发和利用月球资源是人类进行月球探测的源动力之一。
由于地球遮挡了侵袭月球正面的太阳风,月球背面却毫无遮拦,因此,嫦娥四号需要对月球背面地形地貌、矿物组份、巡视区浅层结构、地幔物质等进行科学探测与研究。
第一个实现月球背面着陆的探测器将会收获众多独特的科研成果,对世界航天和天文界都将是巨大的贡献。
嫦娥探月工程作为中国最具标志性的大型科学研究项目之一,而嫦娥四号任务则为中国航天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
他们用双脚丈量浩瀚星河,拓展人类能力与宇宙边界;他们独自承受孤寂与危险,将生命奉献给航天事业;他们是开拓者,在星辰间扬起风帆。
航天一小步,人类一大步,致敬中国航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