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王露凝】奥运冠军被网暴“你就是个罪人”,背后的残忍你想象不到

2月8日晚,在《足球之夜》特别节目“欢迎回家”中,央视记者艾婷婷对刚刚荣得亚洲杯的女足球员王晓雪进行了采访。


谈到去年东京奥运会成绩不利时,晓雪有些无奈:“我的目标其实也没有那么多,只是想着能好好发挥,不要再被骂了。”



记者艾婷婷说:“听到晓雪这句话的时候,说实话,哎,我真的是......虽然看着你在笑啊, 但是觉得心里真的很心疼。真的很希望我们的球迷对女足姑娘们多一点理解和支持。”


艾婷婷话音刚落,刚刚还在哈哈大笑的王晓雪失声痛哭……



去年东京奥运会时,中国女足表现不佳。


三场小组赛,中国女足共踢进6球,失球总数却高达17球。中国女足的奥运会之旅戛然而止。


在当时表现糟糕的中国女足队中,王晓雪是更糟的那个。



对阵巴西和赞比亚的比赛里,她几次犯规送点,尤其是对阵赞比亚时,其表现可以用“灾难”来形容。


不但连续被班达打爆,而且在第85分钟因为自己的一次离谱抡空,导致中卫搭档李晴潼付出一张红牌代价破坏班达的单刀绝杀机会。


网络上对她的口诛笔伐格外猛烈。这对于一名20来岁的姑娘而言,实难招架。


中国女足也因此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网暴风潮。


轮到今年的女足亚洲杯决赛开战。


上半场中国女足被韩国队死死压制,以0:2的比分落后韩国。韩国队主教练脸上笑开了花,似乎已经开始庆祝胜利。


直播间里,评论区骂声四起。


直到下半场,女足队员上演惊天逆转,以3:2的比分击败韩国队时,谩骂声才终止。


“被骂”,是运动员经常要面临的窘境。


2012年,伦敦奥运会。刘翔跨过一个栏,就重重摔在地上。


晃过神来,他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跟腱,发现中间少了一截,断了的跟腱缩到了小腿。


彼时,“疼痛”这个词已经不足以描述这种可怕的感觉。


他单腿蹦到最后一栏,亲吻跨栏后,落寞离场。


▲图片来自腾讯体育


于是,一位“东方飞人”变成了网友口中的“骗子”、“懦夫”。


那时,没人愿意回头看看他所创造的震撼世界的成绩:


48次世界大赛,获得36次冠军,6次亚军,3次季军,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直线跑道上突破种族界限的运动员!



教练孙海平曾说,刘翔从一开始,就是队里条件最差的那个。是他靠着自己的意志力,才最终站到了冠军的领奖台上。


距离2012过去了十年,但凡所有大型国际比赛,“刘翔现象”就轮番上演。


2021年,出征东京奥运会10米气步枪比赛的年轻小将王璐瑶由于发挥失常,无缘决赛。


赛后,小姑娘发了一条微博表达自己遗憾的心情,却因此遭遇嘲讽。


被指责失败了还有心思晒自拍;有人质疑她“太想红了吧”;还有人挑她用“怂了”这个字眼;也有人批她自拍照穿的是睡衣,抹黑运动员的形象等等。


在压力下,王璐瑶将该博删除。



夺得东京奥运会首金的杨倩2019年晒过自己的耐克鞋,被网友扒出后谩骂其不爱国,不配当英雄。



刘诗雯、许昕惜败日本,错失乒乓球混双冠军,被网友怒斥其是“罪人”。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我们要为运动员说话,要将更多的赞美和鼓励给予运动员,哪怕是他们失误了。


事实上,为国争光,是所有站上赛场时运动员的使命和骄傲,但在赛场之下,他们所经历的一切让人难以想象。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并不足以形容他们踏上这条路时所吃的苦。


2008年问世的老纪录片《红跑道》,就从一个压抑、冷酷的视角向大家展示这些运动员们从小面临着怎样的艰难人生。


这部纪录片在国际上一经推出便摘得多项国际性大奖。



但由于部分内容过于残酷,在国内放映时进行了大幅删改,将原本70分钟的时长,删减至48分钟。


尽管如此,依然触目惊心。


01


纪录片的开头是在一片鲜红。


场外带着上海口音的教练的呵斥下,一个个穿着四角短裤的孩子们做着跳跃翻滚的动作,看起来他们不过5、6岁的样子。



这些小小的体操运动员,背负着很多同龄孩子没有的压力和责任。


家长也指望他们早日出成绩,在体操领域大展拳脚,改变家庭命运。


这里,孩子们平日的消遣是去现场观看体操比赛;


为了激起孩子们训练的动力,教练常常把日常训练转化为比赛的形式。


比如,检验7个孩子的体操动作,提前准备了六份零食作为奖品,按排名从第1名到第6名依次去挑选。



最末位的则是与国旗合影,牢记自己身为运动员为国争光的使命,但没有零食吃。


拿到第七名的小男孩站在教练的镜头前,满脸却写着“不甘心”。




又比如,让两个小女孩比谁握杆坚持的时间长。


两个女孩子咬牙坚持,吊在单杆上的双臂显现出发达的肌肉线条,脸上露出倔强又痛苦的表情。



左边的小女孩受不了,不得不放手。



而右边的小女孩则执拗地和自己较起劲来。


教练走过来摁住她的手指,把秒表放在她面前给她看……



坚持下来的这位小姑娘,叫王露凝。


小姑娘沉默又隐忍的性格,使得她年少早熟。


不过,用教练的话说,她这气质,天生就是当运动员的料儿。


进行握杠比赛时,露凝的父亲就在旁边。


他委婉礼貌地跟教练表示,这种训练方式严格了一点,他送女儿来只是为了增强体质,并不指望她拿什么世界冠军。




年轻的教练却有些无奈地说,她也是一位母亲,女儿和这些孩子差不多大,能体会父母的心情。


但比起她小时候的训练强度,这些小女孩已经很轻松了。




与奔着强身健体而来的王露凝不同,左边先松手掉下来的女孩邓彤,心理压力要大得多。


每次去上体操课,她都要和父亲坐渡船横跨黄浦江。


望着江边的高楼大厦,孩子们的眼神里满是憧憬与期待。



可这座繁华的城市却与她的家庭毫不相干。


邓彤一家住在浦东一个破狭小旧的老式出租屋里,房间局促狭小,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对自家的经济情况,邓彤自幼就一清二楚。小姑娘因此格外懂事,从不任性。


训练完回到家,手上磨的全是水泡,妈妈给她涂药的时候,小姑娘忍不住哭了起来。




但是当妈妈建议她不要继续练时,邓彤却坚定地摇摇头,说:“要赚钱给家里买新房子!”



这样的懂事,让人心疼。


虽然在上次的握杠比赛中败下阵来,但在体校配备的绘画课上,邓彤拿到了第一,收获了一枚仿制的金牌。


课间休息时,她一个人在教室,面对镜子,站在凳子上,幻想自己正站在领奖台上。



小姑娘看着胸前的金牌,骄傲地对镜整理头发,鞠躬致意。




周身仿佛是赛场上万千观众羡慕崇拜的目光和尖叫声……


值得注意的是,在邓彤画里,金牌的中心是她用画笔描绘的一张全家福,奖牌的绳带上写满了“中国”。



拿到冠军,为国争光,是小小少年心中最神圣的信仰!


另一位叫阿南的小男孩,自小就显露出超与常人的体操天赋。


这让教练对阿南格外关注,并抱以很大的期望,日常训练也更加严苛。


可阿南生性敏感、怯弱,教练稍一呵斥,阿南就止不住地流泪。这让教练感到迷惑。



跟阿南妈妈闲聊时,教练说,阿南听不得批评,是个性问题。



事实上,无论是教练还是母亲,或许都没有意识到,瘦小的阿南扛着过重的担子。


阿南一家从潮州搬来,在上海开了一家小超市。


家里的两个哥哥都因体操练得不好而被体操队退回。


作为家里唯一的希望,母亲把所有的宝都押在了阿南身上,经常烧香拜月娘,祈求阿南健康成长,体操之路顺顺利利,有朝一日能扬名赛场,从而改变命运。



阿南的母亲身体不好,隔三差五就住院。


一次,妈妈又住院,无法前去体操队接阿南回家,只好被保洁阿姨送到幼儿园过夜。


入夜后,身边的孩子都已入睡,阿南则在黑暗中,默默抽泣流泪。



虚弱的妈妈曾拉住阿南的手说:你要好好读书,好好训练,要拿一个大金牌给妈妈。



小小的阿南忍不住地点头……


在训练队中,还有两个甩着小辫的兄弟俩,徐志文、徐志武,可可爱爱。



他们的爷爷是一名下水道清洁工。


为了能供两兄弟念体校,爷爷干着这个城市里最脏最累的活儿。



对“小辫儿兄弟”抱以厚望,爷爷对俩兄弟的训练也格外上心,经常去体操课看孩子们的表现,与教练沟通。


回到家后,还要亲自监督他们练习。



为了参加比赛,两兄弟剪掉了留了八年的小辫子。尽管他们极不情愿。



参与严苛训练的孩子基本在5-7岁左右,很难理解复杂的体操动作的原理和诀窍。


大部分时候,他们只是在教练的训斥与鼓励下,机械地学习。



在严苛的训练之外,孩子们常常想家。每每痛哭起来,唯有保洁阿姨温暖的怀抱得以安慰。



可是,当节目组问他们热爱体操吗?


他们却都斩钉截铁并骄傲地说:爱!


02


纪录片极度冷静、客观地记录下一段真实残酷的成长痕迹。


虽然只有48分钟,依然触动人心,体校孩子们身上的韧劲儿令成年人也倍感敬佩。


纪录片海报上有一句话:没有尽头,也没有退路。



从他们的故事里,我们看到的并不是某个世界冠军的少年传奇,而是寻找出路、为国征战的艰难人生。


年龄,是运动员生涯一道无形的客观枷锁。


因此相比于普通人,练体育的孩子必须更早地失去童年,去接受着成人式的苦难。


对于大部分运动员来说,由于一出生就缺乏优良的教育资源,能够站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同时借此来改变命运,是他们走上竞技体育之路的初衷。


遗憾的是,在这些孩子中,能成为顶尖运动员的,少之又少。


我国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竞技体育大国。


特别是跳水、举重、乒乓球等这种我国常年稳坐国际赛场头把交椅的项目,能够被选入省队,都是千万分之一的机会。


即便是全国冠军乃至世界冠军,要长期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难上加难。


这也是为什么,任何一个接触过体育运动的人,都会忍不住为运动员说话。


“胜败乃兵家常事”是定律,而面对赛场失利的运动员时,不少人就把这句话置诸脑后了。


一把键盘,十根手指,轻易抹杀运动员们的辛苦付出,变本加厉地给他们贴上各种各样的诡异标签。


可对这些背负家庭、国家荣誉感的年轻人来说,从小,他们就比任何人都想要赢,比任何人都渴望看到国旗飘扬!


2005年年底,成功摘取了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美国站双人滑冠军之后,风头正劲的张丹、张昊站在了2006年都灵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的决赛场上。


此时,俄罗斯名将托特米安妮娜和马列宁的比分暂列第一,中国选手申雪、赵宏博和庞清、佟健排名紧随其后。张丹、张昊最后一对出场。


这就意味着,中国队夺金的希望全都压在这对搭档的身上,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为冲击金牌,上场前,他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用“抛四周跳”这一极高难度组合动作挑战暂列第一的俄罗斯名将。


此前,这一动作在国际赛事中没有组合进行过尝试,就连张丹、张昊在日常训练中,也仅仅成功过几次而已。


当《龙的传人》在都灵帕拉维拉体育馆响起,张丹张昊翩翩起舞,配合音乐尽显大将风范。


进入抛四周跳的环节,全场屏息以待,希望见证这一花样滑冰双人滑将具有传奇色彩的冰上极限动作载入史册。


只见张昊用力将张丹高高抛起,一刹那,张丹的双腿重重砸在了坚硬的冰面,撞向了护墙……



全场“喔”的一声,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


那种被撕裂的疼痛感,透过直播的慢镜头一遍又一遍的传递给观众。


这样的摔伤,要继续完成大幅度的剧烈动作,几乎不可能。因此所有人都以为他们要放弃这场比赛了。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两分钟过后,《龙的传人》再次响起。


张丹张昊挺拔地站在了花滑赛场的中心,完美地完成了接下来高难度的两周半跳接后外点冰三周连跳。



轻盈的身姿与《龙的传人》相映成辉,现场6000多名观众起立致敬!


直播这场比赛的意大利国家电视台和加拿大国家电视台的电视解说员热泪盈眶,哽咽难言。


那一刻,没有人再去在意他们得了第几名,拿到了奖牌与否……


03


体育精神的初衷,不是靠成绩与奖牌来定义。把“失败”作为运动员人生的禁忌,本就荒谬至极。


事实上,当我们看到运动员们公平竞技与较量的热血时刻,更多的是让我们在自己平凡的生活中,找到拼搏的力量。


毕竟,无畏的坚持、勇敢的付出、永不放弃的精神、坚定的爱国热忱,已足够值得被仰望。


“一想到我可能成为别人的榜样,就觉得这个机会不容错过”。(谷爱凌)


大家都爱谷爱凌,也是因为从这个年轻女孩的身上,看到了女性突破无数桎梏的可能性。


他们的存在就是在告诉我们:够努力,不放弃,一切就皆有可能。


我是青榄君,一个教育行业工作者,关注家庭教育和孩子的学习。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转发或者收藏。青榄家长地带,百万中小学生家长聚集地,让教育变得更科学更轻松。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