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大部分人读高二的年纪,还记得那时候你在做什么吗?
在17岁女孩于千惠身上,除了“高二学生”,她还有另一个身份:喜马拉雅播客创作者。
她独立策划、录制,用播客分享自己的哲学爱好,记录少年成长时光。
“播客能让我连接到更多人。”她说。
喜马播客|浅灰鱼
播客节目|《Fluxus|交互电波》
生活城市|广州
节目特点|哲学、文化
01
17岁少女的哲学世界
于千惠2004年出生于广州,是一位标准的00后女孩,前是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一名高二学生。
17岁的她对于哲学有着由衷的热爱。
在世界经典畅销书《苏菲的世界》中,14岁的苏菲收到一封封神秘来信,这些信件以通俗易懂的故事,向苏菲传授各学派的哲学知识,并回顾了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为苏菲打开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哲学世界。
在和苏菲一样的年纪,于千惠读完《苏菲的世界》,对于哲学有了一个“概览”,但她对哲学的喜爱,起始还要更早。
于千惠的父亲从事金融行业,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一定的研究,家里面有很多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的著作书籍。
“我小时候会在爸爸的书房里读《资本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就觉得通过研究事物运行背后的逻辑,推导社会运行的机制和规律,据此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觉得很神奇,原来这就是哲学,并且还有专门研究它的学科。”她说。
初三毕业之际,15岁的于千惠做了人生中第一个“重大决定”:考入国际高中,准备出国读大学。这意味着她将避开高考,用和国内大多数孩子不一样的方式,追逐自己的爱好和梦想。她的这一决定在经过与父母的一番长谈之后得到了家人的支持。“说实话,不参加高考,从人生经历上来看,还是会有些遗憾的,但我从来都觉得,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道路。”
顺利考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之后,于千惠选修了不少哲学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加深了她对哲学的热爱。
她说:“很多学科最终探索的问题基本都和哲学相关,哲学能不断探索与厘清事物运行的逻辑,能让我反复思考日常事物背后可能不寻常的规律。这种思维方式,让我的生活变得很有冒险感。”
在于千惠看来,哲学是流动的,没有标准结论的,是自由的。
02
高中生和播客
在同学眼中,于千惠是一个很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维体系的人。作为00后,她从小在互联网和电子产品的耳濡目染下长大,对于互联网的新生事物有着天然的接受度。
于千惠很小就是喜马拉雅的用户,平时会听英文原版书籍。初二的时候,因为学姐推荐,她开始在喜马拉雅上听播客节目。“我每天有许多碎片时间,播客很适合碎片时间获取信息,我比较喜欢对谈式的播客节目。”
3年过去,听得多了,读高二的她萌生了自己开播客的想法。
2021年1月,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她在喜马拉雅开设账号“浅灰鱼”,并建立了自己的播客节目《Fluxus|交互电波》,正式成为一名喜马拉雅播客内容创作者。
“开这个播客的一大原因是我想学的专业:哲学。我对它特别感兴趣,但感觉其实大家对哲学都有些理解偏差,我想通过播客讲讲我感兴趣的哲学话题和自己的思考,让大家知道哲学并不晦涩、神秘,甚至在生活中大有用处。”
正如她在账号简介上写道:“希望能把胡思乱想用声音最大限度地呈现出来。”
几个月下来,在忙碌的高二学习之余,于千惠已经策划、录制、上传了6期节目,内容覆盖哲学、心理学、历史以及一些社会话题,并报名参加了喜马拉雅校园播客大赛。
在成为创作者之前,于千惠也纠结过是选择视频还是音频播客的方式来呈现内容,她最终选择了播客。
“视频会有些过度娱乐化,音频则能让我们能更专注和高效地获取信息。声音更能让听众连接到播客里的人,很真实。我也想通过播客挖掘不同人的有趣经历,反思自己与世界。”千惠说。
03
“播客让我变得更好”
在喜马拉雅上,有“哲学小王子”之称的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的哲学课程《王德峰的中西思想必修课》上线一个月播放量超270万,受到听友追捧。
“17岁高二女孩开播客讲哲学”,则乍听起来似乎有些班门弄斧。
刚开始做播客时,千惠也很忐忑,自己到底只是个高中生,甚至都还没有哲学专业的身份。“所以通过这个播客,我更倾向于去探索怎样运用我学到的知识来理解生活和社会。而且,不同时代下的年轻人,在不同年龄段,也有着不同特质,播客也能把我们这种特质表达出来。”
今年4月,于千惠和朋友在自己的播客中讨论社会普遍存在的“月经羞耻”话题。这期节目播出之后,她和同学在学校发起“卫生巾互助盒”实验活动:将校园储物箱作为卫生巾互助盒,有需要的同学“取一还一”,解决部分女生急需而又忘带卫生巾的问题,同时让月经不再成为同学们认知中的羞耻话题。为此,她们还在校园张贴“去月经羞耻化”的宣传海报。
播客成为于千惠和同学们讨论和参与社会议题的场域。“在这期节目制作中,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对‘月经羞耻’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讨论出了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播客也带给于千惠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
做播客让她克服了自己轻微的“社恐症”,她变得更加外向,开始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尝试主动去接触别人,“播客也让我开始尊重和接纳不同的观点,让我更系统地去消化我所学到的东西,再以播客的方式把它输出。播客也让我的视野变得更大了,让我变得更好。”
于千惠的播客创作,得到了同学、老师和家人的支持。
于千惠的父母会在她的新节目上线第一时间去听,日常饭桌上也会和她交流对节目内容的看法和建议。于千惠的父亲说:“我们是支持她的,播客可以让她深入理解自己学的知识,也能在对谈中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能提升她的组织、策划能力。总之,对她是一个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喜马拉雅做播客,能记录她少年时期的成长时光,若干年后回过头来听,还能体会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暑假来临,升入高三前,于千惠给自己安排了各种学习任务和实践计划。大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母校剑桥大学,是她接下来的目标。播客,将一路陪伴17岁的她,朝这一目标奔涌而去。
主播问答
问:下一期在准备什么选题?
浅灰鱼(于千惠):是和文学专业的朋友做一期。我们会具体分析《金阁寺》这一本小说。她从文学专业去分析,我从哲学方面去探讨。通过对这一个文本的分析,聊聊我们理解的哲学和文学的联系。
问:使用喜马拉雅的感受是什么?
浅灰鱼(于千惠):最大的一点感受是“新手友好”。我录制、上传节目,操作都非常简单。而且相比于一些视频网站,喜马拉雅上的用户评论会更包容和友善。
问:播客以后有什么计划吗?
浅灰鱼(于千惠):以后选题会适当放宽一些,同时也想改进和提升播客录制的环境和设备。
文章来源于公号:喜马主播